农村生猪散养户疫情防控存在问题分析

2020-12-16 10:57王娜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猪只养猪猪舍

王娜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站 711500)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年出栏生猪将近7 亿头。在我国有将近2600 多万散养户,其中年出栏50 头以下的养殖户比例高达95%,而规模养猪20 强生猪出栏比例仅占生猪出栏总量的10%,可见散养户是我国猪肉市场的主体,也是猪肉供应的主力。我国散养户存在数千年,在未来也将继续大量存在。如果散养户一旦全部退出市场,不仅会导致很多人失业,增加贫困户数量,也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所以,我国养猪业需要散户的存在。而且,散养模式也有很多优势,如生产成本低、调节市场生猪供给、作为耕种农业的补充等。总而言之,农村生猪散养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 疫情防控存在的问题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散养户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差

生猪散养户的养殖规模一般较小,没有专门的消毒室、消毒池、卫生室、控温调湿等设备,基础设施不完善。另外,一般场地选择建设在家门口或邻近空地,场地通风不良、采光条件差[1],很难保障猪场卫生清洁。简陋的猪舍加上脏乱的环境很容易增加疾病传播的可能,不利于猪只生长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

1.2 卫生和消毒意识不强

大多数散养户的消毒意识不强,认为消不消毒一样。同时也缺乏相关的消毒设备和完善消毒制度,对消毒频率和时间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一批猪都没有消毒过一次。长此以往,使猪舍和周边存在大量病毒或细菌,致使猪只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还有的养殖户只对猪舍消毒,忽视用具、食槽等的清洁消毒。另外,对粪污的清扫不及时也容易滋生细菌,扩大病毒的传播。

1.3 免疫程序不科学

疫苗免疫能预防疫病的发生,散养户存在免疫程序不科学、疫苗使用不当等问题,具体包括没有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疫苗保管条件差、疫苗稀释不当、接种操作不规范[2]。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疫苗接种的效果不佳,达不到预防效果甚至接种失败。不仅会错失最佳的接种时间,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还会增加疫苗购买成本,对猪只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一旦疫情发生,大大增加感染机会,对猪场的潜在威胁很大。

1.4 饲养管理不科学

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农村饲养管理不够精细化、科学化。(1)公母猪和大小猪要分舍饲养,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争斗行为,大猪欺负小猪,特别是大公猪攻击性比较强,会影响其他猪只的正常采食,采食量少影响到正常生长。另外增加饲料分配难度,做到针对性饲养。(2)随意引种并且引种后措施不到位。部分散养户会从集市或邻近村庄购买种猪,在购买时并不了解种猪的免疫和健康情况,而且引种后也不做疫病诊断和隔离观察,直接放入猪舍混养。一旦购入病猪,将不利于病猪的治疗,健康猪只也会感染发病。(3)饲料配比不科学。饲养时仅凭经验或按传统方法,不懂饲料的精细、干湿和营养成分等的配比,更谈不上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科学饲养。

1.5 疫病治疗不规范

很多散养户在疫病发生后很难做到科学防治,仅凭经验判断。他们缺乏专业的疫病诊断和治疗知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诊断错误、滥用抗生素、用药剂量不规范、病好后立即停药等问题,使得治疗效果差,甚至导致猪只死亡。

1.6 基层防疫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很多散养户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不高,缺乏专业防疫知识的获取渠道及应用,因此需要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对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但在农村,基层防疫队伍不足,他们所掌握的防疫知识比较落后,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比较简单,对最新的防疫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到位,达不到现在的防疫要求[3]。特别是缺少年轻的防疫人员,他们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去发展。总之,基层防疫队伍建设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散养户疫情防控的正常开展。

2 小结

农村生猪散养户应认识到疫情防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际养猪生产中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实现饲养管理、接种免疫、治疗和消毒的科学化、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卫生条件等,如此推动生猪散养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只养猪猪舍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养猪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