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队团建设 实现立德树人

2020-12-17 05:30□周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入团团支部团组织

□周 志

少先队、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共青团的改革和发展,中共中央相继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7号)等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共青团建设和青年人提出殷切希望。

从初中阶段学校队团组织自身发展来看,少先队、共青团的建设在共青团的建设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源头性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学校少先队、共青团改革?如何让少先队、共青团工作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校队团建设成为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主阵地?这些成为学校支部书记及校长需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组织建设,优化运行机制,为共青团改革强体固本

组织的构建、制度的建设是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初中共青团改革也是如此。许多初中学校,队团工作被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所覆盖,队团组织在学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要让初中共青团改革成功,学校必须健全稳定的队团组织机构,建立常态化的团教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德育与共青团工作协调会,制定学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团教协作力度,将共青团活动融入学校所有德育活动中。

完善团学制度建设,推动团队建设良性、持续性发展。建立健全“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以校团委为核心和枢纽,驱动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为双环的学生组织,推行团队干部挂职学生会、社团干部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

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突破德育工作瓶颈,优化队团职能,实现学校德育和共青团工作有机结合;创新组织运行机制,让班主任兼团支部辅导员,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团支部书记兼班长或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统筹团支部、班委会工作,班级内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由班团协作开展,促进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集体建设。班主任一岗双职,提升团支部活力,把班级团支部建设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

组建“学长团”,推行学长互助制度。初中生年龄偏小,组织协调能力有限,可从年龄偏大的初三年级各支部选拔品学兼优的团员对应联系初一、初二各中队各团支部,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他们尽快开展队团活动。学长定期到低年级开展团课教育活动,让学生提前熟悉团情、团史。

建立联系制度。推动学校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团支部、联系青少年学生制度,由学校校长、干部、党员组成讲师团,每人至少联系一个团支部,定期到所联系的团支部讲团课、过组织生活、指导组织活动、参加组织教育,肩负起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责,将团组织工作做实做牢。

二、严格推优入团工作,把好共青团“入门关”

要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确保团员质量,一定要做好队团衔接工作。共青团员入团年龄最小是十四岁,而初一学生一般为十二岁,所以,初中学校一定要从学校层面健全初中少先队机制,设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七年级学生入学,尽快让学生入校归队。八年级每个班应该由少先队中队和共青团支部同建。十四岁离队向团,通过团队衔接规范化建设,让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不脱离组织,这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为团组织培养了合格预备队。

严格推优入团工作。针对目前中学在团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程序不规范、标准单一、数量过多、质量下降的问题,学校要积极探索,形成严密科学的推优入团机制。

严把推荐关,可通过少先队推荐、学校社团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扩大推荐面,开阔团组织选拔团员的视野,拓宽少先队员加入共青团的途径,丰富优秀的内涵,避免分数决定一切的评价模式,确保思想先进、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推荐。

严把评价关,建立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三评”模式,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全面评议。通过三评模式,让学生具体可感地了解一个先进青年的标准和努力方向,引导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儿女,在外争做好公民。

严把审批关,建立考察、考试、考核“三考”结合模式。被确定为入团积极分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达到标准的可以进入审批程序,团组织可重点进行三步审批流程。一是考察,对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等全面考察;二是考试,通过共青团知识的考试,了解入团积极分子是否全面掌握团情团史团章,深化学生对团组织的认识;三是考核,校团委对入团积极分子入团程序要严格审查,团员推荐、评价符合程序。考核团员对团的基础知识考试是否达到要求,团课学习、志愿服务学时是否足够,公示期有无投诉等。严格入团程序,确保共青团员的素质,增强团组织的先进性,从而达到培养一个、引领一批的效果。

学校每年定期为新团员举行入团仪式。入团仪式要隆重而庄严,全校教师学生以及新团员家长都要参加,共同见证成长,让新团员刻骨铭心地记住自己入团的每一个细节,让他感受到入团是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进步,是神圣而光荣的,入团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三、加强团员培养教育,确保团员先进性

不停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要保持初中生团员的先进性,培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而初中生年龄特征鲜明,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最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忠诚、热爱等积极品质的最佳时期。

团校培训要常态化。学校要加强少年团校的建设,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育。团课教育目标要明确,旗帜要鲜明,通过学团章、团史以及最新团建精神和动态,让团员了解合格团员的标准要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团课教育制度要规范,要建立“四有”自主学习标准,即有固定的学习内容,有完善的学习计划,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活动。团课教育要全面,形成“五定”团校培训体系,即固定的阵地、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课程、固定的师资队伍、固定的评价体系。

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邀请社区、先进党员教师、优秀志愿者等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团课教育内容更生动,更具体,更有感染力。

四、强化队团组织管理,规范队团组织生活

初中队团建设,组织管理尤为重要。

组织管理首先要长设校团委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专人专职,并享受学校中层干部待遇。组织生活常态化,认真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提升团的凝聚力,增强团员归属感。用好用活团员民主评议,民主评议合格的团员才可以参加学校的评优评先,评议不合格的团员要进行组织谈话或团内处分。团务管理制度化,专人专管,专柜存放。团队活动仪式化,即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丰富多彩而又庄重严肃,每次团队活动严格执行“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的要求,增强团员的光荣感,不断激发他们的社会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创新实践育人载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活动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载体,实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学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一切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搭建平台,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让队团员在实践中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也利用平台发挥队团员们的引领辐射作用,达到培养教育部分人,引领辐射一批人,影响示范全学校。

让队团员们参加班级管理和学校治理,让他们成为学生自治管理的主力军。七年级每个班可设红领巾之角,八九年级可设共青团之窗。班级及学校可设共青团之岗、少先队之岗,让队团员参加力所能及的学校文明礼仪引导、环境卫生检查、行为习惯纠正、食堂就餐疏导、“两操一课”质量监督等工作,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能力。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参与志愿服务和学校集体活动作为团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团员意识的重要途径。尝试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融入德育评价体系,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入团和团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依托学生社团,提升团员综合素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改革社团,科学设置学生社团。对于学生新申请成立的社团,选派优秀团员干部牵头领导社团开展工作;对于发展较成熟的社团,动员团员干部积极参与,并逐步成长为社团骨干。在这些社团中,学生团员干部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招募新社团成员,组织讨论社团活动策划方案,依托社团,在实践中提升团员干部综合素质,同时利用社团平台,发现优秀的、有潜力的学生,进一步把广大青少年凝聚到团组织身边。

按照在“活动中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学生大型活动由团组织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开展,在大型活动中培养团员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

少先队、共青团组织是党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我们把初中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建设好,可以发挥其政治优势,对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青少年的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入团团支部团组织
新时代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思考
探究通过基层团组织提升青工工作状态的方法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入团感受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编后
团的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