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在设定的情境中“聚变”
——运用议题式教学培养思政课核心素养举隅

2020-12-17 06:27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26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思政

陈 蕾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立德树人”是国家的要求,也是教育的使命。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仍受到应试教育的禁锢和束缚,学生仍受到考学压力的左右和驱使,教学的指向更偏重于提高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讲、学生背依然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如何让政治课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如何让核心素养在政治课教学中落地,这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的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老套、僵化、死板,加之学用脱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必须改革高中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寻找新的教学路径和师生内心共鸣点,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实践表明,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我们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目标。

一、思政课核心素养:植根内心的自觉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人的综合素质。从广义上看,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本学科所学知识、技能、理念,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备的能力和品格。

高中思政课所涉及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正确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对于高中思政课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的相关教育,使学生实现对国家认同、政党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理想认同、政策认同等;时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2.理性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理解世界、变革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是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的表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科学本身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品质,它一定是理性的,相对于感性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衡量事情的是非曲直,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被个人情绪和偏见左右。科学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科学精神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还能够使人们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及意义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3.公正的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承认、崇尚与遵从,体现着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严守道德底线等社会人的必备品质。高中生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捍卫者,对其进行法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还关系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它不仅可以降低社会犯罪率,还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采取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4.主动的公共事务参与能力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三者最终必须在公共参与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公共参与的能力并非自发形成,需要我们借助思政课丰富而广泛的教学内容去挖掘和培养。公共参与能力主要指参与公共服务的意识、技能、方式等构成的系统能力以及对公共服务的认知程度和判断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实际,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培养其当家做主,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实践经验,进而提高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与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议题式教学:叩开核心素养大门的钥匙

议题式教学就是根据师生的共同期待寻求共鸣点,进而找准生活话题和社会话题,依托所设定的议题,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在开阔而灵活、自主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观点的梳理分析,对蕴含在话题里的事理进行思考、判断、探究、推论,进而达成一种正确的认知,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议题式教学的对象侧重点于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事情的记忆、理解、感悟、体验。教师先组织话题和活动的选题、规划、设计活动,在过程中起组织、沟通、引导作用。师生双方都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实施者。

议题式教学的形式侧重点在于情景化、生活化的活动设计。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主题背后都是教师对学生需掌握知识的系统化梳理,有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主题的探究过程,更有围绕主题展开的师生、生生交流活动。

议题式教学的目标侧重点在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的生成与提升,而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更不是卷面分数。以学生的起点和教学目标的契合点确定教学点,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技能水平和情感态度等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串联系列知识,纵向挖掘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实现融会贯通。

三、议题式情境设置:让核心素养“聚变”

1.整合案例资源,提高政治认同

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传播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传递过程,政治认同情感的激发离不开一定的主题和情境。不难发现,对于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内容更为直接,也最为抽象。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立足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加以分析,对不同层面的内容加以整合,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以“伟大的改革开放”为例,设置主议题——“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子议题一:困难重重,路在何方,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感受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从而导出第二个子议题:努力数载,有何成就?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变,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最后通过子议题三:未来已近,如何应对,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

2.借助问题引导,树立科学精神

相较于传统的以碎片化知识教学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言,议题式教学除了强调建构知识系统之外,还强调帮助学生建立连贯的思维过程,在知识内容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极具探究价值的社会现实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这一内容为例,我们呈现“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的材料,设置议题“如何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通过层层相扣的一组问题,引导学生解读分析材料,从企业经营、转变方式、创新合作、原则基点、安全意识等多方面提升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3.创设政治情境,培养法治意识

议题式教学活动开展的一大特点是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现实为基础,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如此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意识到政治与生活的关系,做到学以致用。

以“规范市场秩序”这一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结合最新的热点,创设主题情境——西安奔驰车主维权的案例,借助图片、影像资料、视频等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多侧面扫描:作为具备法治意识的消费者,如何知法、用法,维护自身权益?作为国家相关部门如何调查、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作为经营者,出现侵犯消费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又该受到什么处罚?学生通过走进情境,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在浓浓的法治氛围下,将原本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以及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目标。

4.探究热点话题,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时政热点教学是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时政进行探究,能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世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2020 年的这场新冠疫情,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成长,政治教师更应该抓住这个时政热点,让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得到落实和升华。我们设置了议题“中国一定行”,从中国速度(政府在行动),到社会责任(企业在行动)以及初心使命(党员在行动)、中国力量(人民在行动)四个子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事例的探究中,让学生体味公共参与的过程,提高公共参与的意识。

总之,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议题式教学,选择话题情境,设计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有趣味、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中,使核心素养发生“聚变”反应,从而收获巨大的精神能量。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思政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