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饲料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0-12-17 07:26郭启才
中国饲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全球化饲料经济

郭启才

(中共海西州委党校,青海海西 817000)

经济全球化目前已不仅仅成为一种历史趋势,更是直接改变了各个企业经营模式与战略,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企业竞争环境带来极大的冲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缓解我国饲料企业市场渐趋饱和的状态,又有利于引进资金与技术,解决饲料企业生产产业链单一性、落后性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却也使得我国饲料企业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加大,一些传统的大众化产品在竞争中丧失优势,逐渐被其他优质产品所取代,很多老牌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渐走向消亡(马晓燕,2020)。无论如何,经济全球化始终是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只有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我国饲料企业才能更好的迎接机遇,应对挑战。

1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了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在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进入缓慢调整期,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隆国强,2019)。只有准确了解把握这些新特点、新趋势,才可以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有效的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分工中。

1.1 世界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趋势逐渐增强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世界各地区经济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也正逐步形成小型区域性,尤其是2008年世界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贸易全球化发展进入低谷时期,而区域化经济在这时发挥了良好效能。区域集团式的经济模式体现了更高水平的自由化,可以有效降低成员之间的贸易风险性,一定程度的减少了贸易投资壁垒,帮助成员更顺畅的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对接(李雅楠等,2017)。同时,地区相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发展政策更具相似性,在贸易合作时更有默契度。因此,在全球化经济低迷时期,越来越多的相邻国家或地区选择区域化经济来应对经济低速增长情况,将贸易集团化与经济区域化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常态化,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作为本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机制。

1.2 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呈现多元化 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原有格局发生改变,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显著提升。当前国际分工形式日趋多样,各个国家日益凸显自己的经济特色优势,经济力量逐渐分化发展。全球化背景是经济发展整体大趋势,但其发展过程本质却是矛盾统一的。它既包括区域经济集中化,又有外在的分裂化,既有一定的单一化,又包含整体的多样化,奠定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现实物质基础(Boufatah等,2016)。虽然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最初拟订并以其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但它却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现代化接轨。在经济全球化拉大南北差距时,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求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1.3 国际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成熟利用国际化市场网络建立对外发展网络的重要举措。此外,它也是突破国家界限限制的层次性活动,是处理企业与国际经济环境关系的商业行为(包艳梅,2017)。国际化使得企业可以整合各地区优势资源,促进要素流动,帮助企业完成自身的结构性改革,促使企业建立分工明确较为系统完整的产业链。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国际化应分为内向国家化和外向国际化,我国企业将其界定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即企业通过进口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引进资本、引入优势资源等来促进企业内部产业链的改革和完善,企业通过出口将业务外包、产品销售、投资合资等项目来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建立。实践证明,企业只有进行国际化才能实现现代化接轨,而国际化很好地完成了企业资源协调配置处理。企业的国际化是国家进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模式,也是国家实现开放经济的主要措施。在此大方针下,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国际化带来的益处,将国际化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2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饲料企业产生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与贸易互动日益频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刺激了各国经济的活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实力(韩齐锟,2018)。而经济全球化下,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完善,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企业更便于接触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流也开始全球化发展。在这一趋势下,饲料企业可以收集连续不断的信息,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建立大数据库来及时提高自己的决策科学性和降低市场风险性。如及时掌握竞争情报是企业生产营销的目标和方向,通过竞争情报企业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做出及时的战略调整。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吸收对方的先进理念,及时提升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沟通不畅、信息受阻是企业活动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应变能力。而整改信息和情报管理是利用信息的快速传播增加企业信息的获取路径,以此带动企业信息和情报沟通体制的改变,这一改变是在先进管理理念基础上的对企业决策及员工内部沟通进行及时的信息传递,利用信息的顺畅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张蕾,2018)。在市场竞争中,只有迅速掌握信息才可以让企业与时俱进,让企业可以及时地应时而动,当前,信息全球化时代便是让企业可以更为简捷地利用信息资源。同时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网络电商贸易开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趋势(李娜,2020)。企业在这一形势下应学会因势利导,合理运用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营销渠道。

2.2 市场的国际化为企业带来了更广泛的营销空间 虽然中国市场具备巨大的潜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大,导致大批饲料企业兴起。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处于较低阶段,饲料产品在中国市场及至饱和,大批量饲料产品遭受滞销。因此,饲料企业急需开拓新的营销空间,而经济全球化促使商品进行全面流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营销压力(Zalina等,2016)。而国外畜牧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波动性较小,利于饲料企业的产品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因此,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于其自身发展十分必要。

2.3 资本的流动性推动了企业生产结构性改革现代饲料企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于单一部门,而是在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下形成了一条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链条(吴渭,2015)。饲料产业的产业链是连接畜牧业、种植业的重要结点,也是构成现代畜牧业体系的重要依托。但完善的饲料产业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才能保证产业链及链上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资本流动让我国饲料企业可以摆脱资金束缚。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农业投入品行业正在进行高度整合,大批量农资企业纷纷在全国布局农业产业链,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价值链管理来一步步控制国际市场(罗浩轩,2020)。让企业从原有单一化的产品生产链衍生出多元化、多维度的价值链和信息链,并将其逐步发展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2.4 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区域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素流动已逐渐成为其本质特征,企业在国际商业贸易中包含着生产要素的间接流动(薛安伟,2015)。世界各个国家都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发展中国家有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发达国家具备资金、技术等优势。随着通信、交通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商品贸易的流动又拓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生产要素的流动创造了重要条件,也让各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区域优势来促进自身发展。我国饲料企业具备良好的土地和简单劳动力等优势,通过生产全球化来引进国外投资及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好地整合饲料企业中的闲置资源要素,从而更好地激发生产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3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饲料企业面临的挑战

我国饲料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外依存度逐渐扩大,而发达国家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发达国家大跨国公司依据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张,严重制约了我国多数饲料企业的发展。

3.1 科技的全球化使得饲料技术生产劣势更为明显 由于我国一直以种植业为主导,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产业得以大规模兴起。而作为畜牧业的基础配套产业——饲料企业仍处于较为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甚至很多饲料企业只是作为传统养殖业的附属品,未形成工业标准化体系。很多饲料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专业的指导培训,饲料生产甚至未经过混合工序只是原始材料,而饲料添加剂使用时并未有固定标准,操作手法经常不当。使得我国饲料在国际市场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受到一些国家的抵制。虽然《SPS协定》规定为解决这一平衡性差异,以一种倾向式的技术援助为我国饲料企业提供一定的差别待遇,但政策的落实却不同。饲料产品在出口时经常会限制于因技术不足所引发的达不到绿色检疫标准,在全球化市场中技术制约性越发显著。

3.2 国际条约的限制阻碍了饲料企业的对外发展 近年来,人民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各个国家开始加强对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监管,以生态绿线式的视角来促进饲料产品的绿色发展认证制度建设。虽然我国也建立了以产品、环境、服务为导向的促进产品绿色环保发展的认证制度,但制度数量过多质量却有待提升,总领性纲要过多但配套管理的具体措施较少,多是外部措施,缺乏对企业自身自我责任意识的引导,同时也缺乏第三方认证机构的监督(李文全,201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检测机构仍不完善,检测制度仍有很大不足,在此基础上我国饲料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在严格的国际监管活动中的销售情况颇为不佳。

除必要的生态绿线外,许多发达国家采取了诸多针对性贸易保护手段来遏制我国的出口贸易。在大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思潮,极大阻碍了饲料企业的进一步对外贸易(郑明环,2020)。在实行阻碍手段上,除设置原有的关税壁垒外,还采取减少出口配额,增设限制性条例和增加许可证等手段。同时,紧紧抓住我国饲料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劣势,在法规中提高产品合格标准,严设技术与绿色壁垒来对我国饲料企业的产品出口进行控制。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针对成员过贸易壁垒有所降低,但很多国家仍擎起检疫技术壁垒、绿色标准等大旗来针对农产品与植物的卫生情况进行抨击,完全违背了GATT(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缔约要求。

3.3 传统的经营结构方式滞后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饲料企业起步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经营结构仍采取传统的低效生产经营模式。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企业的创新科技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饲料企业的经营结构过度依赖于资源优势,生产产量大但质量不高。而且并未建立好生产营销一体的对接系统,致使产品生产过度,同时又缺乏良好的仓储措施,产品大量堆积后出现安全事故。当前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已建立起完整的市场信息数据库,研究出先进环保的生物发酵饲料技术,但当前我国饲料企业未建立良好的产业营销渠道(Nardello等,2020)。在全球化发展的大势下,企业便存在极大的风险危机。

4 小结

当前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饲料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如何进行企业国际化,让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使之更顺利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是企业继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我国饲料企业长期处于国际市场弱势状态,加之很多国家利用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等手段限制我国饲料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对此,我国饲料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长期性与复杂性,积极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产业结构,建立完整的国际产业链。学会利用国际规则为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以此提升饲料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让企业在经济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自主权。

猜你喜欢
全球化饲料经济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粤海饲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饲料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