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

2020-12-17 08:15范卯菊郑亚梅张显恩史梦娟
农技服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革命要素电子商务

范卯菊, 郑亚梅, 张显恩, 史梦娟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2016年,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展改革委印发《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电商扶贫”开辟“脱贫攻坚新途径”、电子商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内容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式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农村电商发展再迎良机。近年来,农产品电商成为脱贫攻坚重要手段,出现网络零售市场品质提升、农村网络零售火爆以及淘宝村(镇、县)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等现象。2018年,我国大连、郑州、上海3个期货市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为9.28亿手,交易额达47.37万亿元;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777个,占全部2 461家的比例为31.5%,交收额达20万亿元;农产品B2B交易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以拼多多、网库、美菜、一亩田和社员网为代表的农产品B2B交易平台模式,且汇通达、美菜、望家欢、农信互联等十大农产品B2B电商平台融资总金额超100亿元。同年农产品网络零售创新成绩可喜,30多种电商模式的创新使农产品新零售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另外,中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增快、规模不断扩大。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可期。一是中央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十分重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视农产品电商上行,各项政策纷纷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二是网民数量不断上升,跨境电商发展迅速,需求市场十分庞大。三是物流水平、生鲜冷链技术等的发展为农产品电商的物流环节提供了技术支持。四是农产品电商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品牌、品质更加得到重视。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良好手段之一,对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而贵州省提出的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对于促进农产品产业与电子商务迅速融合有着关键作用,对促进贵州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发展好农村经济,能够为农村地区脱贫不返贫提供重要保障。为此,作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总结其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贵州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1 农产品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以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其构成要素包含商城、消费者、产品和物流,具有普遍性、方便性、整体性、安全性和协调性等特征。而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指将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即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环节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供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并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使农产品交易与货币支付迅捷、安全地得到实现的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具备电子商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特征,同时又存在农产品易腐难保存难运输等限制。

1.2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于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提出的产业扶贫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产业选择、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和基层党建8个方面。“八要素”缺一不可,既是目标任务,也是方法措施;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施工图和指导贵州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和关键招;是当前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方法,也是推进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的具体实践过程和实现形式.

1.2.1 产业选择 是对于“种什么”“养什么”的产业选择,关键是充分激发出农产品商业价值,挖掘出贵州资源禀赋对于农业的高端附加值。

1.2.2 培训农民 农村产业革命必须培训和引导好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扭转农民对诸如玉米等传统作物的种养习惯,克服农民对高效农业的畏难情绪,增强农民对市场经济的信心。

1.2.3 技术服务 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变革应有技术匹配和支撑,必须加强技术服务,科技兴农、智慧兴农。

1.2.4 资金筹措 其是农村产业革命的一个关键环节。应加大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市场力量,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现代高效农业。

1.2.5 组织方式 生产组织方式应顺应产业革命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农村产业革命,其重要推动者是各类合作社、专业种植养殖场等市场主体。

1.2.6 产销对接 应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作用,推动“黔货出山”,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农产品、市场、商家、消费者的网络无缝对接。

1.2.7 利益联结 农村产业革命的目的是让农民得到实惠,持续增收。应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

1.2.8 基层党建 产业强不强,关键看党建。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带领起来。

1.3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系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两者有机结合,分别在思想和方法上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推动机制模式创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1.3.1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是指导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方法论 农产品电子商务出现较早,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并未实现较为突出的发展成效。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农村产业革命而做出的助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取得重大突破的重大战略,现已纳入《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其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快速站稳脚跟并迅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农产品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提供了指导。

1.3.2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迅速高效落实的优途径 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的贯彻落实途径多样,而通过电商+农产品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电子商务具有覆盖面广、交易空间大、结算方式简便、整体性较强、安全性更高等特点,能够更迅速地实现“黔货出山”,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落实,提高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2 瓮安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发展现状

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乌江中游,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县实行“组组通”交通网,突破了运输和出行“最后一公里”困境,不仅让山货出山,还极大地带动了全县的产业发展。2018年该县达到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标准,并于同年9月25日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截止2018年11月,全县农产品销售量1.56万t,销售额达5.01亿元,签约订单12个,签约金额1.18亿元,落实订单11个,落实金额1.14亿元,带动44家企业,2 076户贫困户。主要农产品有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及其他替代作物。全县有蔬菜加工企业2家,主要产品为辣椒加工品和腌制品,销往全国市场;9家蔬菜鲜销企业(含合作社),销往两广地区;蔬菜内销企业2家。从事食用菌加工、收购的企业共4家;中药材订单企业2家;其他产业订单企业3家,主要从事马铃薯加工、酿酒及烟草加工。全县建有电商馆1个,商品配送中心4个,配送范围覆盖全县十镇一乡两街道,配送商品1 000余种。另外,调查发现,大部分当地民众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持较乐观态度。25.4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良好,42.98%的认为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一般。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农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原因主要是使农民脱贫致富,其次是发展当地经济。总体而言,瓮安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但发展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2 存在问题

2.2.1 农产品电子商务观念较落后,信息素质偏低 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是农民上网比例低。由于互联网普及率低,农民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其农产品电子商务观念较落后。同时,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加大,留守的多为儿童和老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度较低,导致整体信息素质偏低。此外,调查发现,当地农产品销售方式以及购买方式仍较为传统,主要购买途径为邻近超市或小摊,占比62.28%,销售方式主要是占比67.54%的传统自产自销,其次为传统批量外销,互联网销售方式并不普及。

2.2.2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在广大农村接受过电子商务培训的人占比非常低,从侧面说明了相关人才的匮乏,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农产品交易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又掌握相关技术,还了解农产品相关知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人才,而瓮安当地对相关电商人才的培训虽有但受众不广。

2.2.3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关注度不够 调查发现,当地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在网上主要浏览天气预报等其他信息,对于农业相关知识关注较少。同时,不知道当地建有农村电子商务实验点的民众很多。另外,民众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较低。33.3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不了解,其中超过半数的人对产业发展“八要素”不是十分了解,有的甚至未曾听闻。总体上,民众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注度不够,说明当地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2.2.4 物流费用偏高 一方面,农产品自身易腐、易损的特质对存储、运输等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其物流费用相对其他产品较高。另一方面,当地交通运输网络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且物流订单相对分散,很多农产品运输在单笔物流上的投入偏高,无形中增加了物流费用。

2.2.5 产业化程度低 主要表现为产业延伸不够丰富、参与企业不多、标准化程度低、冷链技术有待提高、规模化程度低以及受农产品季节性影响大等。

3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 加大宣传,积极开展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主体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技术、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转变固有的传统营销模式,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 增强技术服务,引进与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充分发挥“先富”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派遣大量优秀干部和农技人员到基层第一线,为基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主体提供技术支持和对策指导。同时,按需引进优秀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发展和培养内部电子商务人才提供基础。

3.3 稳扎基层党建,激活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应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产业革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指导,结合实际保障工作做实做细,注重机制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缩短环节,降低物流、网站运营等成本,积极增设电子商务培训课堂,宣传相关知识,使农民发展电子商务有思路、有举措。

3.4 选择适宜产业,挖掘高端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

因地制宜地选择优势产业,整合资源,积极寻找产业附加值,充分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挖掘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产业革命要素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答卷
浅谈产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制度创新是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关键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国务院副总理首提物联网强调“四个关系,五个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