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主体差异性,提升教学实效性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

2020-12-17 07:5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沈长云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三角形分层个体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沈长云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受自身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能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往往无法实现同步提升的目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做到尊重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要开展分层次教学。下面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简述分层教学策略的具体落实,旨在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尊重个体差异,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多数教师通常应用相同标准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所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完全相同,致使学生中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此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所以当前必须以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为依据设置层次分明的学习目标。要想确保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可由以下几个方面逐层推进:第一,了解学生实际水平。教师利用随堂口头测试或者阶段性笔试的方式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细致分析明确所有学生的能力水平。第二,合理分层。教师在明确全体学生的真实水平后,结合教学任务对其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普通、较好和优秀几个等级。第三,设置教学目标。教师深度钻研教材之后,将教学任务划分为简单、一般和困难三个等级,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与学生能力等级对应。

如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时,普通学生的学习目标为“知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并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各项对应元素”;较好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为“除了掌握普通等级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还需知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可以用符号正确表示出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优秀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包含以上两个等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同时还需熟练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以及对应角。通过此种层次分明的学习目标实现学生个体能力与学习任务对等的目的,进而确保所有学生均可实现有效学习。

二、针对个体差异应用分层教学策略

与上述所讲的教学目标相同,教师在使用教学策略时同样要顾及学生各项能力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个体能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并将教学内容逐层剖析讲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理解难度。就个体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各个知识点时可适当提升难度,在保证学生听懂并掌握的基础上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各项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的学生,其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加强烈,渴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学习成就感,所以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合理增加教学难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去解决问题、探索问题。此外,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所有教学问题应当结合学生个体能力水平进行划分,避免出现问题难度较大影响学生积极性或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现象。

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知识时,教师需要以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首先,采用动画、动作以及语言结合的教学形式,以直观的形象将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性质、区别等进行呈现,便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理解。之后,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对教学知识进行再次讲解和巩固,激发优等生的探索意识。

三、依托个体差异开展分层考核

上述讲到每个学生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应当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此种背景下,每个层次学生所学知识也就不尽相同,教师开展考核时也应当分层次进行。换言之,教师在开展某一小节或者某一单元的阶段性测试时,需要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设置不同层次的考核内容。对于低水平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点的基础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应用方面;中等水平学生的考核内容可适当提升难度,以各个知识点基础教学目标为核心向外扩散,可适当添加一些具有难度的知识点,对其问题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进行提升;优等生的考核内容则不需要涉及基础概念、性质类知识,主要以各个知识点的联合应用为主,考查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状况。此外,可适当在题目中增加些许陷阱,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种考核方式以学生实际能力水平进行划分,可更加合理地检测学生学习质量,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基础。

新课标要求所有教师均需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实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说,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学生差异为核心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进而确保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分层个体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雨林的分层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