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幸福教师和幸福学生的培养

2020-12-17 13:43何海江
中小学校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幸福感学校教育

□何海江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让师生成长的意愿得到满足?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师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这是每个教育人都在不断追寻的问题。生命是美丽的,我们的教育要学会欣赏;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的教育要学会敬畏。笔者在中学校长岗位上已耕耘十余年,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作为校长,要以师生成长为第一己任,只有师生能够真正得以成长,学校才能真正培养出幸福教师和幸福学生。

幸福是由个体主观界定的一种满足体验。人人向往幸福,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获得幸福。从职业的角度而言,教师的幸福既要求其自身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观念,又要求其能够在工作中实践幸福,向学生传播幸福。培养幸福教师和幸福学生,首先在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进而成就学生的幸福。

一、以人为本,关注教师内心幸福

在幸福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把教师回归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关注其作为一个人的内心所需要的幸福权利,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校长,笔者把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放在培养幸福教师的第一位,用心倾听每位教师的感受,用爱陪伴每位教师的成长。

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从物质上满足教师的身心需求。每逢教师生日,给予祝福的同时送上一份蛋糕,让教师品味生活的甜美;翻修操场跑道,增添运动设施,鼓励教师在体育锻炼中放松自我;美化教工食堂就餐环境,给驻守在岗位的教师一个家的港湾;积极帮助教师子女解决就读问题,让子女教育问题不再成为教师的困扰。

在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管理工作中,学校付出的是一点一滴的人文关怀,收获的是教师幸福提升的心理体验,造就的是教师成长的动力。尽管教师的职业幸福主要来自其精神生活,但物质上的保障为教师职业幸福的自我实现奠定了必要基础。

二、教有所成,提升教师教学体验

随着我们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对教师来说,无形中加大了教学工作的压力和紧张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往往会受制于工作成效、工作情感、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管理等诸多因素。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保持教师的积极心态是教师得以成长、得以幸福的基础。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幸福教师的起点——让教师感受教育生命

红烛是对教师的美誉,它揭示了教师富于奉献的职业意义。教师面对学生,从事着复杂的知识传授和精神塑造工作。让教师收获幸福,应使教师树立合理的职业期待,提高教师的自我适应能力,增强教师的角色认同感。

本着让教师享受到教育幸福的理念开展全校工作,让教师们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创建了优美的校园教学环境,让教师心情开朗地从事工作,在廊间屏风上,定期张贴学生评选出的“最美教师”“幸福教师”。同时举办“做幸福的班主任”主题沙龙和“班主任节”,让班主任们在学生和鲜花的簇拥中收获成果。学校每月从各学科教师中甄选出校园“月度人物”,以他们为典型,激励身边的教师。此外,学校还举办评选优秀学科组活动,让教师在集体荣誉的分享中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每逢毕业时节,校园的海棠树上缀满了师生相互的寄语,这在师生心中镌刻下了教与学的深厚情谊。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如此,方能使教师珍惜教育生命,获得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二)幸福教师的标志——让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教育幸福的收获源于教师精神境界中的专业成长。通过积极的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获得乐观的进取勇气,以及幸福的职业生活状态。

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成功示范和上升路径。作为学校远景绘制者的校长,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提升校长领导力。校长的勤勉会成为教师敬业的榜样,校长的进取会成为教师前行的鼓励,校长的公正会成为教师向上的勇气。一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校发展达成了共同愿景,学校必将成为管理关系和睦的大家庭。

对于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而言,要特别重视新教师的从业动机和角色转换,要特别重视中年教师的职业瓶颈和职业倦怠,要特别重视老教师的教育情怀和经验传承。

对新教师而言,是否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这个岗位是决定其成长走向的关键。新教师不成熟的教学心态往往会制约其健康成长和幸福感的获得。在每年暑期新教师入职报到后,笔者都会组织其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以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培训团队,从融入集体生活的破冰之旅到课堂教学举手投足的骨干示范,从教材知识脉络的全盘梳理到班级学生管理的典例剖析。一个月的悉心培养,让新教师具备合格的上岗能力,实现初步的角色转换。开学之初,推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在一年时间里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教育能力提升和教育教学工作督导。通过以上引领,可以快速建立新入职教师正确的精神品格追求。

面对中年教师出现的职业发展瓶颈和职业倦怠,笔者更多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破解。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通过微型课题的团队研究实现成长的突破。在“一课一研”中,老教师作为固定的评点人实现了薪火传承,众人的集体讨论提升了教师知识技能和教学技能。集体备课制度加强了教师的情感交流,消除了教师在教学成效如何提高方面出现的焦虑情绪。通过一次次的校际教学交流、一节节的优秀范例课堂、一场场的骨干教师讲座,学校构建出的是积极的教师成长氛围,换取来的是教师自我目标的实现,这就为学校发展激发了新动能,使学校整体提升跑出了“加速度”。

(三)幸福教师的价值——让教师服务学生成长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孟子的人生“三乐”之一,教师的职业生命正是因学生的成就而精彩。学校中教师的工作使命是付出,教师的工作成绩则需要通过学生而肯定。教师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思维状态、激情的授课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幸福感的获得。面对学生,教师需具有包容、亲和的心态;面对教师,学生需学会尊敬、感恩。

师生关系是单纯的,师生关系又是复杂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心态恰似园丁,当教师以学生的成长为人生乐趣之时,亦是教师收获幸福之时。笔者坚信,带着“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的情怀进行全方位的教师管理,让教师们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以及充满正能量和幸福感的教育,必将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学生。

三、幸福育人,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校里,学生的幸福源于教师的幸福,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心态将直接影响学生幸福感的获得。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理念和成长氛围的塑造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幸福体验。

人的一生中,中学时代是充满憧憬与幻想的浪漫岁月,学生们在这个时期播种着自己的人生梦想。为此,我们提出“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四个维度的探索,构建起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校园文化为底色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一是用精神文化提升学生。在初一、高一年级开展习惯养成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荣辱感;在初二、高二年级开展“尚雅、至勤”校训主题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阳光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初三、高三年级开展成人礼、毕业典礼教育,使学生懂得爱校、感恩,提升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二是用活动文化鼓舞学生。开展“争做幸福学生”系列活动,组织青春快闪、戏曲进校园、书画进课堂、天文科普展、手风琴演出、名家讲座、研学旅行、模拟招聘会、徒步远足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自信,让学生们真正体悟到把困苦转化为幸福的快乐。

三是用制度文化激励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学生常规管理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零化妆、零噪音、零校园欺凌等“九个零”管理规定,完善学生一日常规考核机制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督导学生言行规范,自我约束,在尽显学校风采的同时,享受到学校制度的优越性。

四是用环境文化熏陶学生。实施“校园文化创新工程”,让学生参与设计符合学校特色的Logo,开展班级标志牌设计和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建校友长廊,挂书画摄影,张名师风采,贴校园之星。优化校舍静态文化氛围,做到墙墙会说话,处处有学问,让学生直观感受教育的美感。

学校通过有质感、有亮点、有特色的德育管理体系,打造学生人生幸福的起点。完美的教育能让学生憧憬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感动,感受生命的顽强。作为教育者,有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就能成就一个幸福的生命体。生命是某种程度上的唯一,我们的教育要学会珍惜;生命是天然而和谐的,我们的教育要学会与之相处。教育管理没有固定模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生命体的幸福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我们会以此为目标,在幸福的教育路上砥砺前行,实现我们幸福教育的梦想。

猜你喜欢
幸福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学校推介
幸福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