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020-12-17 15:32江西泰和县苑前小学罗昭迢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劳动

江西泰和县苑前小学 罗昭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各种训练方式和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立足文本,全方位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统编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突出了四大特点。即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形式活跃、训练方法有趣、训练手段新颖。教师首先要了解全册教材,明确编排旨意,有目的地进行相对应的口语交际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统编语文教材第一册中《这样做不好》这一口语交际训练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事,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好题材,教师可根据教材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质疑:“他们究竟做了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好?”鼓励学生按照文本内容说事例,再谈谈自己的看法,可能学生不一定讲得全,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顺着故事的情节,将文本内容做适当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当你看到你的伙伴在上学路上边走边玩;个别同学把不吃或吃剩的东西到处乱抛,你怎样劝说他们?”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劝说时要采用温和的语气,要态度大方、有礼貌,讲出道理,语句完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说、敢说、会说,逐步提高交际能力。

二、关注生活,觅良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的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取之于生活,最终也将回归于生活。即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大舞台为其提供了多样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画面,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游戏之后话乐趣

让学生全神贯注的秘诀之一是“寓教于乐”。教师在课外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运送伤员”等游戏。游戏结束之后,学生往往还意犹未尽。这时,教师抓住教学契机,组织学生把游戏过程中最感兴趣、最有意义、印象最深刻或最使自己高兴的情节说出来大家听,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说,而且津津乐道。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口述内容的条理性、用语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连贯性等。就这样因势利导,学生将自己的参与、乐趣与大家交流,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加深了印象。

2.经历之后谈感受

学校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清明节扫墓、植树节植树、去敬老院大扫除、帮老人锄地种菜等劳动。这些劳动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契机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训练。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后,组织学生说说当时的心情或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训练他们进行现实或跨越时空的对话;又如帮助老人锄地种菜后,组织学生说说锄地种菜的过程,抓住劳动场景中大家的动作、表情、神态等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注意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之后,再组织学生谈谈劳动后的感受,让学生畅谈劳动的艰辛及劳动后的快感。通过这种特殊的生活体验,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还在劳动锻炼中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3.事件之后论品行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大课堂,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件,学生很容易被其吸引,自主展开热烈的讨论。这时,教师要适时激发其表达欲望,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口语训练(教师要注意价值观的引导)。如笔者班上学生刘刚新买的新华字典,在课间时不知被谁拿走了,针对这一现象,在班会课就“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对这一事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既使大家受到了道德教育(第二天,那位乱拿东西的同学主动向教师承认了错误),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举行庆祝活动,利用晨会、夕会时间谈国内新闻,以及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口语训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细心捕捉生活中的交际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经验;还要遵循学生口语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说不好到说得好,从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灵活的话题、巧妙的训练,必定会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与训练,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劳动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