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高质量建设的路径与方略

2020-12-17 03:03陈朋亲
经济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葡葡语澳门

陈朋亲 张 潇

21 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各国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依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因为经济全球化必然重塑全球价值链,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经济实力薄弱和科技水平低落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出现更多双边或多边的国际利益融合,国家间经济依赖逐步深化,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因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正是诞生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非政治性政府间的“志愿者联盟”。

澳门因特殊的历史原因,与巴西、葡萄牙、莫桑比克、安哥拉、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佛得角、东帝汶8个葡语国家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联系,奠定了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澳门角色”基础。文章基于中葡经贸合作论坛成立16 载,回顾其成效与不足,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世界形势,研究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该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特点,以期更好服务内地、澳门与葡语国家共同发展,构建“中国—葡语国家”命运共同体。

一、区位中介、边界效应与澳门中葡经贸平台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全球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发展,也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性的增加,尤其是近期英国脱欧以及美国以“关税”为借口的全球贸易摩擦等,更是将“经济不稳定性”再次推向全球关注的焦点。基于当前世界形势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各国正积极通过各种战略平台,构建对外投资和贸易合作网络,参与区域、跨区域合作和全球化进程,出现了“无国界资本”的新型国家经济合作形式。资本、资源要素禀赋、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区域联系加强,出现“无边界世界”。

成立于2003 年10 月的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基于澳门与巴西、葡萄牙、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圣多美与普林西比(2017年3月正式加入)、东帝汶8个葡语国家,其在语言、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以及法律体系具有较强的历史渊源且高度相似,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交往日益密切,具有经济合作的极大便利和天然开放性。同时澳门与内地签署了建立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CEPA,通过区位优势、合作网络、产业集聚等,将隐性优势转化为显性优势,从边缘走向核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澳门既拥有CEPA等制度优势,又有与葡语国家具有天然联系的独特优势,构成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中介面,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多边合作最频繁地带,而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与葡语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澳门区位中介效应也更加明显。

中国与8个葡语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在合作中具有很强的资源、经济互补性,通过澳门这一区位中介,中国可以向葡语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越来越多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葡萄牙所在的欧盟可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提供市场,同时也可为中国发展提供资本、技术等;巴西所在的拉美可成为中国制成品的销售市场,为中国发展提供资源支持;非洲葡语国家可以成为中国制成品的消费市场,延伸至整个非洲,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产品支持,同时也接受中国日益增长的对外投资等[1]。区位中介功能的发挥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专业化生产。政府间的制度安排(包括关税政策、基础设施投资等)、区域(统一统筹程度高)、企业(经济交往更加活跃)的共同作用,边界效应得以转化。因此,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一)双边经贸合作服务平台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跨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中,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渐增多,引起政府和企业层面的高度重视。双边经贸关系符合与会国的根本利益,相互需求的增加,企业间更多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愿望强烈。中国和多数葡语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经济合作互补性强,如资源开发、消费品贸易、农业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十分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2003 年10 月第一届澳门中葡经贸合作论坛,中国和7个葡语国家部长级官员及400多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共同签署《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确定了经贸合作措施和方向,包括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资源等。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资源互补性、经济互补性,为双方之间合作扩大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合作领域、方式、程度逐渐深化与扩大,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纽带与桥梁。

(二)双边文化交流互动平台

文化因素在关键层面上影响环境和企业的关系。澳门中葡经贸合作论坛是以语言、文化为纽带建立的交流平台。澳门历史上就是东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合作桥梁,拥有澳门-果阿-欧洲、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拉美等国际贸易航线,是全球贸易网络的中介点,中西方文化得到交汇与融合,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与葡语国家“混合文化”的澳门特色。今天的澳门,葡萄牙语是官方语言之一、拥有一群土生葡人、葡语国家式的法律和行政体制以及葡式建筑等。在澳门,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沟通交流,让葡语国家更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实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将葡语国家文化“引进来”,促进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澳门致力推动中葡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多元产业发展,犹如一条多彩的纽带,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独具特色的葡语文化紧紧相连。

(三)中美贸易摩擦下替代性产品中转平台

澳门是一个微型经济体,经济制度自由,具有独立关税区和自由港,背靠经济腹地,和世界主要发达地区联系紧密。澳门可以充分发挥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做中国经济贸易“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转口”平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当前,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尤其是301调查等,中美间谈判磋商13 次,虽然最近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如特朗普所云,正处于“第一阶段”,言下之意,仍有第二、第三阶段,“特朗普的态度决定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度”。中美贸易摩擦,导致进出口受阻,关税税收上涨,必然波动股市、物价,造成外向型企业成本、订单下降。澳门作为区位中介,就可以发挥自由港、CEPA 制度优势,将巴西大豆、牛肉、鸡肉等农产品、食品以及其他葡语国家的原料、矿产资源等经澳门转口至内地,成为应对摩擦的“替代性产品”,增加替代国进口,稳定国内市场供应;同时将内地的高新技术产品,通过澳门离岸贸易转口至欧盟、非洲、东南亚国家等,促进出口拉动作用,加快产能转移,不断扩大开放。

(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推动产业适度多元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深化“一国两制”的新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粤港澳之间的合作和联系,促进和维护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也是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澳门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增强澳门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抗风险能力,提升澳门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澳门通过区位中介功能,可以将葡语国家资源优势与粤港大湾区资本、技术、人力等优势相结合,生成完整产业链,进一步促进湾区共同市场的构建,实现协同发展。如安哥拉钻石矿产,从钻石矿产开采、运输、粗加工、精加工、设计、展览、营运、离岸贸易等,通过澳门经贸合作平台,发挥粤港澳自身优势,广东番禺、花都等负责钻石粗加工,香港负责精加工和离岸贸易,深圳、广州等其他湾区城市负责营运销售,澳门、广东利用“粤澳资金”可以参与开采和运输,澳门还可兼具葡语国家结算中心功能。

二、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成立16年来的建设成效

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发展,从双边渠道走向多边舞台,通过多边平台,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葡经贸合作论坛成立16年以来,政府间合作全面推动、贸易规模不多扩大、人文交流不断深化、澳门平台作用凸显,极大提升了与会国经贸合作水平。

(一)政府间合作全面推动

中国与葡语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中葡经贸合作论坛的作用,一致同意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各类机制,作为现有双边机制的补充,不断加强政府间联系,推动高层互访和交流,通过高官磋商的方式,促进与会各国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已经建立了三年一届的部长级会议、三年一次的高官会、制定经贸合作行动纲领、一年一次的年度计划、中葡经贸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等机制。

根据第一届部长级会议精神,成立“后续机制”,主要包括:中葡论坛澳门常设秘书处、澳门特区政府中葡论坛辅助办公室、商务部中葡论坛行政办公室、葡语国家代表驻中葡论坛联络办公室、葡语国家驻中葡论坛代表、中葡论坛投资小组、中葡论坛产能工作组、中葡论坛培训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经贸合作洽谈会等[2]。另外,还开办中葡论坛网站、出版中葡双语《中葡论坛》杂志以及加强与高校智库合作,开展理论研究。

迄今为止,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已召开五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了5 个《经贸合作行动纲领》,确定了政府间合作、贸易、投资、产业和技术、基建、农林畜牧、资源、教育与人文、金融旅游、物流运输、文化广播、体育卫生、海洋以及省市间等诸个领域合作内容和目标,在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中签署了《中葡论坛关于推进产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新征程。另外,为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中国内地与澳门金融机构发起成立规模为10 亿美元的“中葡合作发展基金”,并投入使用。

澳门政府也致力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成立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发展委员会”,由澳门特首亲自担任主席,并调整贸促局架构,新增澳门作为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作用的职能,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致力打造中葡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经贸合作会展中心,开通了“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及人才信息网”,包括葡语国家食品数据库、中葡双语人才及专业服务数据库、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最新会展信息、葡语国家相关的经贸信息及当地经商法规信息等[3]。同时“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项目已经竣工,即将交付使用。

(二)经贸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与葡语国家幅员辽阔,覆盖面积广,分别联系欧盟、南方共同市场、东盟和非洲。中国与葡语国家市场巨大,贸易互补性强,中国产品受葡语国家人民青睐,适合葡语国家人民需求,葡语国家的产品同样也受中国人民的欢迎。

2002 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为56 亿美元。2003 年中葡论坛成立,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突破100 亿美元大关,为110.29 亿美元。2018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总额为1473.54 亿美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中国自葡语国家进口1055.07 亿美元,同比增长30.24%;对葡语国家出口418.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40%[4],十多年时间增长了近14倍(图1)。

直接投资方面,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历来都重视投资与企业间关系。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直接投资,尤其是中国对葡语国家的直接投资”;第三届部长级会议提出“促进2010年至2013年期间相互投资,力争实现质性增长”等[5]。但论坛刚成立时,安哥拉、莫桑比克、葡萄牙、东帝汶、佛得角等国家吸引外资能力有限,直至2012 年才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从2013 年开始,中国对东帝汶投资快速增加,2016 年对东帝汶直接投资超过莫桑比克。2004 以年前,中国对葡语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为5610万美元,2018年年底,这一数据已刷新为500亿美元,剧增9倍。中国对葡语国家投资集中在设立分公司、建立生产基地、收购并购、建立或授权销售网络等市场,以及葡语国家政府通过向中国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贷款,发展本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形成独特的安哥拉“一揽子”模式、无偿援助或无息贷款的经济援助模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葡语国家各类企业也纷纷在内地、澳门设立公司,投资兴业。

图1 2002-2018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中葡论坛在经贸合作的基础上,还逐渐扩大到农业、渔业、卫生、金融、旅游、教育、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历届部长级会议高度重视多领域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到各领域发展中去,如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举办各种农业、渔业管理研修班和技术培训,援建一批农产品示范中心或开展技术合作。中国大力支持葡语国家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农业灌溉项目、公路、电缆等基建项目建设,如东帝汶的政府和外交部办公大楼等。同时,中国与葡语国家各自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中国从葡语国家进口资源产品缓解某些资源短缺,葡语国家利用资源出口增加收入,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如2018 年,安哥拉对中国出口原油4928 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2%,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来源国[6]。巴西铁矿石也成为中国主要进口资源之一。中国企业工程承包也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方式之一,如以EPC方式与巴西合作承包巴西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

(三)人文交流不断深化

中国与葡语国家分布于世界四大洲,与大多数葡语国家远隔重洋。经济的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文化也随之迁移、交流和融合,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输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文化与经济发展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基于“论坛型”平台,共同致力文化交流与碰撞,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2008年创办了“中国与葡语国家文化周”,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成为中葡文化交流的年度盛会。每届活动澳门本地和来自多个葡语国家的艺术团体、民间艺人、文化人士一道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示各自文化特色。同时澳门还邀请内地省市的文化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赴澳与当地居民热情互动,中葡文化、风俗习惯得到极大认同。此外还有“葡语国家美食推介会”“中国-葡语国家手工艺市集”“澳门土生葡人艺术作品展”以及葡语国家话剧等经典中葡文化活动品牌弥漫澳门。同时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支持下,葡语国家高等学校孔子学院定期举办汉字展、中国烹饪、古诗词互动等。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也是中葡经贸合作论坛引子之一,对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澳门常驻65 万人口中,约3 万为葡语国家后裔,他们熟悉中葡双语。澳门回归后,葡萄牙语并没有在澳门消失,学习人数反而比以前更多,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理工学院、东方葡萄牙协会等院校和机构提供葡语教学与培训,开设特色的葡语国家研究专业。澳门特区政府还设立葡语国家奖学金,鼓励葡语国家青年来澳学习,同时创造学习中文的机会[7]。内地诸多高校也纷纷开立葡萄牙语专业,接受葡语国家来华留学生等。

在澳门居住的葡语国家居民是中葡文化交流的生力军,葡语国家居民在澳门成立诸多特色社团,如澳门安哥拉风土友人协会、巴西之家、土生葡人协会、葡人之间等,经常举办一些特色活动展示本国的风土人情和经典文化。

(四)澳门平台作用凸显

中央政府赋予澳门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的战略定位,主要为了实现充分发挥澳门长期以来与葡语国家在经贸、文化、语言以及广泛的国际联系网络优势和从根本上解决澳门长期依赖于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实现澳门产业多元化的发展目标[8]。以此提升澳门的国际地位与形象,也迎合了澳门“远交近融”②的对外关系战略。16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推进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在经济贸易、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文化交流、企业投资等方面作用明显。

中葡论坛培训中心落户澳门,致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澳门特区政府开展葡语国家各类人员培训,包括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涵盖经济管理、旅游开发、媒体研讨、农渔业技术等方面,澳门政府还邀请葡语国家有关人员来澳访问与学习,充分发挥澳门的人才和平台优势,扩大培训领域和培训规模。另外,澳门政府在澳门理工学院设立“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以培养中葡经贸合作所需之人才,如法律翻译、会展管理等。

总部位于澳门的10 亿美元中葡建设基金项目设立并投入运行,万宝莫桑比克农业项目、巴西阿特斯太阳能电站项目、浙江永大安哥拉水电站太阳能电线杆项目、励骏佛得角综合酒店等项目为中国企业寻找到投资机会[9]。澳门贸促局等部门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促进澳门贸易出口,向澳门出口商提供咨询服务,办理投资项目手续与许可。每年在不同葡语国家举办“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经贸合作洽谈会”,并形成机制,增进了与会国企业家之间的了解,扩大投资和促进贸易往来,并将合作领域延伸至文化科技领域。

同时澳门政府积极推进葡语国家与内地省市合作,建立产业园,如广州南沙葡语国家产业园、江门-葡语国家产业园、江苏-葡语国家工业园、福建-葡语国家产业园等,促进内陆省市与葡语国家城市结成友好城市,举办各种促进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经贸活动,进一步丰富“澳门国家贸易投资博览会”葡语国家地区展会的内容。

人文交流方面,汇集多种葡语国家特色经典文化、美术、工艺、舞蹈等多种风情于一体,与内地省市牵线搭桥,举办各种活动,维系澳门与葡语国家血脉联系。整合大量中葡双语信息资源,辅助办好中葡论坛网站、期刊和中葡双语视频资料,讲好“澳门故事”。

三、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之问题

全球国际贸易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经过中国内地、澳门和葡语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关系、人文交流越来越密切,贸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葡语国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但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已经成立16年,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仍需协调和解决诸多问题,方能实现初心。

(一)中葡品牌效应不明显

以语言为纽带的8 个葡语国家分布于四大洲,不同于区域性国家群体,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远不及中非论坛、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多边平台,中葡论坛优势整合和市场认知低,并未形成葡语品牌效应。中国与葡语国家产业聚集度低,仅在澳门设立面积极小的葡语国家商品展示中心,葡语国家特色和品牌并未充分挖掘。另外,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贸易以中国向葡语国家进口为主,双向投资也是以中国向葡语国家投资、并购为主。中国企业家对“中葡平台”优势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认知度低,较少利用“澳门平台”的合作服务,对葡语国家市场、政策、法律、文化等缺乏了解。还有,中葡平台推广形式单一,更多为政府的官方推广与交流,缺乏商业推广,如在内地很少见到中葡平台的形象广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葡平台在内地及葡语企业的知名度和使用率[10]。同时,澳门空间狭小,与葡语国家商贸体量小,也缺乏中葡平台合作所需的土地、人才及基础设施等必要资源,以致中葡平台辐射效应低。

(二)澳门服务能力待提升

澳门社团数量众多,涵盖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法律、文化、旅游、文艺等各个领域,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团”特征。澳门社团发挥着NGO、拟政府化、拟政党化等功能[11],在澳门公共政策咨询和利益回馈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社团咨询模式”,依赖于社团是否可以有效代表自己的利益,利益的平衡性导致公共事务协商效率的不稳定,政府公共行政效率必然受其影响,导致行政决策耗时过长,效率低下。另外,澳门经济产业结构中博彩一业独大,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阻碍其他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链条短,与葡语国家产业形成“平行线”,合作机遇减少。澳门经济多元化议题也展开多年,但多元化成效并不明显。中葡平台与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等国家发展定位并未有效糅合,博彩与旅游、会展、商贸交流等联动不足。

(三)葡语国家参与力度低

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关系不对称,8个葡语国家中巴西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安哥拉位居第二、葡萄牙第三。大多数葡语国家还是“后发型国家”,处于经济成长期,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源与市场尚待开发,这些前提性问题限制了葡语国家参与中葡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如国家经济增长需求疲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科学技术发展等问题。另外,中国与葡语国家相距较远,设施互通程度低(目前主要靠船运,澳门无直达葡语国家的航线),必定增加物流成本,削弱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直接影响生产和经营积极性。巴西与中国的贸易进出口基本“绕开”澳门,通过双边关系直接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合作,而佛得角、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东帝汶等国家因自身发展不足,参与中葡经贸合作能力有待加强。

(四)政策支持层面待细化

中葡经贸合作平台,搭建了“央企-澳企-葡企”“内地-澳门-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新平台,央企同澳企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双向合作;澳门也为葡语国家与央企、中国内地市场合作提供服务,促进业务洽谈与交流。CEPA是属于WTO规则下的双边贸易协议,对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还存在一定制约,CEPA 协议在服务贸易以及投资领域,并没有详细操作细则,难以落地。CEPA的“原产地规则”,使在澳门进行简单加工以及经澳门转口的货物无法享受零关税优惠。同时,CE⁃PA 规定澳门“服务提供商”进入内地市场的市场准入范围较为宽松,但对“澳门服务提供商”却有严格的资格、年限限定,也无关税优惠,借道澳门运用CEPA 优惠条款进入内地市场的想法难以实现[12]。另外,现有中葡经贸合作产业政策基本是泛泛而谈,可操作性低,具体扶持的产业政策以及相应配套的便利措施、优惠条款以及相应服务配套等急需制定和出台。

四、新时期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策略考量

16 年来,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在经贸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中国与葡语国家在各个领域合作与发展取得诸多成就,增强了双边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关系,澳门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2019年是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与葡萄牙建交40周年、与巴西、几内亚比绍建交45周年的重要时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更应不忘初心,发挥“工匠精神”,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葡经贸合作平台作用。

(一)国家层面

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自成立之日起,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重要举措,夯实中葡平台基础,充分发挥“中葡论坛”的桥梁与纽带作用。2003 年将中葡合作论坛会址永久建于澳门,并设论坛秘书处;2013 年投资设立“中葡合作发展基金”,2017年总部迁至澳门,同时致力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食品集散中心、中葡经贸合作会展中心以充实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功能。而站在新起点的澳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的转型升级,还需国家给予更大支持。

1.提高澳门中葡平台建设的政治地位。新时代国家发展大局是澳门的战略机遇,同时对澳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澳门博彩业的单一产业结构面临诸多挑战,潜在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中央应该以香港为鉴,居安思危,进一步把支持澳门发展落到实处。澳门中葡平台建设是澳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促使澳门更好发挥“一国两制”的典范作用。一是将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放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考虑。切实支持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使澳门从中增强能力和信心,使民众感受到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收获,进一步稳定社会和民心。二是提升中葡论坛规格,建议升格为首脑峰会。全世界只有8个葡语国家,借助中葡首脑峰会,既可以充分体现中央政府对澳门的支持,也可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联系,更可以促进巴西参与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合作,增进中国与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对话与沟通。

2.设立中国—葡语国家博览会和中葡智库论坛等。以投资展览为中心,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活动,搭建中国与葡语国家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与葡语国家命运共同体。同时,可考虑将中非论坛、金砖国家会议等适时在澳门举办,以提升澳门国际影响力。另外,当前中葡论坛部长级会议主要体现为部长级宣言,建议增设智库论坛,加强智库合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澳门官产学研开阔视野,增强能力。同时在中葡论坛举办期间还可以举行行业论坛,推动中葡论坛成功落地生根,也可举办高规格的文娱赛事活动,如足球赛、音乐周等,提升澳门国际形象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的能力。

3.授权澳门以单独关税区身份与葡语国家签订自贸协议。根据《宪法》与《澳门基本法》,澳门可以以“中国澳门”名义单独同世界各国、各地区或有关国际组织签订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科技、体育等有关协议。澳门作为一个自由经济体,中央政府可授权以单独关税区身份,先行与葡语国家签订自贸协议,以获得更优惠的关税、贸易、投资措施,扩大澳门与葡语国家的商贸投资体量。

4.充分利用外交部全球推介平台,向全球介绍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的机制、职能以及发展动态,推介澳门地方特色,助力讲好“澳门故事”,从而扩大中葡平台的知晓度和曝光率,构建葡语品牌,让世界更加了解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这一双边或多边合作典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5.优化CEPA 条款,更好落地澳门。国家部委、澳门特区政府可以就CEPA条款内容与澳门实际进行研究,对“原产地原则”“服务提供商”的认定标准进行有效调整,对葡语国家产品经澳门简单加工或“澳门提供服务商”的商品进入一律减免关税。

(二)政府层面

澳门政府一直致力打造“澳门平台”作用,相应成立促进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委员会,并由行政长官亲自挂帅,并推动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综合体、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家联合会等建设,有效推进了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但仍还有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

1.改革行政模式,提升行政效率。澳门政府虽然改变了澳葡政府管制时期的“不作为”,积极有为地推进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但仍未改变“小政府”角色。应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改变单一的“社团咨询模式”,建立“专家—政府—社团(公民)”多元格局的新型公共政策决策模式,提升决策效能。

2.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澳门中葡合作服务品牌。实时更新网站信息、期刊杂志、中葡双语资料,告别“僵尸”场域,真正发挥“媒介”力量,扩大平台宣传力度。另外,澳门政府需创新宣传方式,加强与央视、大湾区媒体等合作,采用商业手段,广告植入、广告投放,发布中葡合作平台形象广告,突出澳门的“唯一”作用。

3.整合资源优势,以产业链思维,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产业合作。中国与葡语国家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方面具有稳定的合作基础和更大的合作潜力空间。澳门政府应该整合澳门葡语、法律、文化等优势,出台具体产业扶持政策、便利措施、税收优惠等服务配套,加强与央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如成立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葡贸易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提供信用保证和资金支持。

4.加强人才、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必要资源建设,夯实澳门平台基础。充分利用“中葡双语人才基地”,培养更多了解葡语国家的金融、法律、投资等国别研究人才,打造熟悉内地、了解葡语国家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央给予澳门的海域资源,拓宽澳门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解决澳门与葡语国家直航问题[13]。

5.以“苏澳(江苏和澳门)合作园”为载体,融合澳门金融优势、葡语国家资源优势和江苏省产业优势,共同推进与深圳、广州等城市合作。深化发展澳门特色金融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尤其是融资租赁市场,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加快广州南沙中葡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中葡论坛合作成果落地开花。

(三)社会层面

澳门社团发展历史悠久。回归前,爱国社团一致抵抗葡萄牙的暴力统治;回归后,澳门社团积极参与、支持本澳建设和发展,承担起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桥梁角色。中葡经贸合作平台作为澳门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一极,更需要发挥澳门社团作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1.发挥专业性澳门社团本身作用,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各项服务工作。让更多中国内地企业家积极拓展葡语国家市场,了解葡语国家的营商环境、法律规定以及资源优势等,同时将葡语国家企业家请到内地、澳门以及港台地区,了解中国营商环境、外资政策、资源优势、科技水平、风土人情等。增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双向了解与认知,实现共同发展。

2.充分发挥澳门葡语社团作用,增强密切交流与合作。澳门除本土传统社团,还有东方葡萄牙协会、澳门葡人之家、澳门土生葡人协会、澳门巴西之家、国际葡语市场企业家商会、葡中工商协会等,针对葡语社团的不同类型与目标,适时组织与其活动联谊,增进了解,知晓葡语国家文化、习俗,促进中葡文化交流与融合。

3.建立澳门中葡经贸合作服务平台研究智库联盟。澳门及内地拥有诸多不同类型的葡语国家研究机构,如对外经贸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商务部葡语国家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葡语国家研究所、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以及澳门其他研究性学会(如澳门经济学会、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等,整合这些智库资源,成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为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4.设立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家论坛。利用澳门平台作用,为中国与葡语国家企业家交流合作搭建高规格平台,成立中葡企业家论坛,实现双边或多边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提升其合作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利用中国-葡语国家企业家联合会,为中葡企业家论坛提供翻译支持,更好服务双边合作。

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为世界经济资源整合、国际经贸合作、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重要机遇。国际政治的动态变化,靠单边或双边根本无法适应和应对不稳定的外部环境,需要一定范围的区域或跨区域合作,巩固政治与外交关系,减少冲突与摩擦。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加强区域或跨区域合作,构建更多的多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平台,以实现共建共商共享,促进共同发展。中国与葡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更多的价值分工体系,促进中葡双边合作实现新的突破。“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范围与领域的扩展,提供了新机遇。澳门中葡经贸合作平台应主动抓住机遇,发挥语言文化、地理区位、税收、自由港、制度优势,为中国与葡语国家更宽领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合作注入新动能。

注释

①作者根据商务部、中葡论坛官方数据整理。

②参见2002年11月澳门特首何厚铧发布的2003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正式将“远交近融”确立为阿门拓展对外关系的基本战略。

猜你喜欢
中葡葡语澳门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中葡酒业业绩恶化或受内部战略失衡影响
澳门回归日
数字中枢的构建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
全球有多少国家说葡语(答读者问)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