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影像成为交流的桥梁
——《十万护工出吕梁》采访手记

2020-12-18 08:58王伟伟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吕梁山金莲家政公司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3万。这里在革命年代起过重要作用。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成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市共有10个贫困县。其中吕梁市贫困人口达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在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中,吕梁山片区占8个,是山西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

针对这一情况,自2015年开始,山西省委、省政府利用国家卫计委在吕梁山片区扶贫的契机,为吕梁市量身定制了“10万贫困人口护理培训” 精准扶贫行动计划,专门针对贫困户提供免费护工培训,方便他们外出就业。

一、初到吕梁山

摄影天生就拥有记录故事的能力,而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如何记录他们的真实处境?如何用镜头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留下一段影像记忆?

2017年11月11日,当我走下火车,第一次踏上吕梁这片土地时,光秃秃的山梁和冷冽的寒风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贫瘠与不羁。

还好,等我走进护工的培训教室时,欢腾的笑语和培训老师幽默的授课给我带来阵阵暖意。而这两种情绪的交织,也为我后来的拍摄定下了主基调——贫瘠土地里的希望。这希望不光是学一项技能,找一份工作,更是当地群众勇于摆脱现状,与贫困作抗争的勇气。

走在黄河边上,踏着重型货车碾压出来的辙痕,我分明感到自己身上瞬间被一种使命感所裹挟,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让我兴奋,但也让我惶恐。兴奋只因我找到了实地走访后所感觉到的真实与融入,惶恐则是因为这样豪迈铿锵的脱贫路给我带来了创作上的不自信。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而在我实地采访过程中,当我看到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的致富带头人——马金莲坐在主席台上和来自北京的企业、政府负责人签订用工合同时,我也突然明白了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过上好生活的权利。

著名摄影家安德烈·科特兹说:“观看是不够的,你必须感受所拍的东西。”山川、河流、情景、人物……我希望在我真实记录新闻事件的同时,能让每一次拍摄都带有温情与思考。

二、真实就是最好的内核

在理顺了采访过程中的关系后,我开始着手寻找我的拍摄对象。在起初的采访设想中,我想了若干的采访方式和技巧。但等我走访后,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时,我又瞬间明白了一句新闻人常说的一句话:“真实就是最好的内核。”

我拍摄的第一个对象是32岁的马金莲。她是吕梁山护工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得益于“吕梁山护工培训计划”的实施,小学没毕业的她在两年时间里,从“打工妹”变成了“女老板”,不仅开了自己的家政公司,还带领数百位农村妇女走出大山,走上脱贫致富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干练的妇女,在第一次接受我采访时,她却说:“王记者,我是死过一次的人。”

马金莲姐妹五人,她是家中长女。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她16岁开始外出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太原照顾老人。在多次创业中,欠下数十万的外债。一天,当她面对生病的儿子,和不景气的生活时,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想用一把安眠药一死了之。然而,在酒店昏睡了三天之后,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居然还活着。”说到这里,马金莲也笑了,她说:“既然老天还不想让我死,那我就要好好活出个人样。”

扫码阅读《十万护工出吕梁》

王伟伟工人日报记者

2016年初,吕梁山护工第一期培训班正式招收学员,马金莲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学成之后,她成功应聘到北京一家家政公司,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她很快被抽调到一家门店任职洽谈老师。而这段经历也成了马金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门店工作期间,马金莲逐渐意识到,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速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未来将需要更多的家政服务人员。这个判断点燃了她的创业梦。

2017年1月,马金莲的家政公司在当地政府和培训班老师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吕梁人,我只想把更多的姐妹们带出大山。”她说,成立公司就是要让自己的护工事业更加正规,带领更多人走出贫困。

其实,对于长期留守农村的妇女来说,到北京等大城市就业和本省就业有很大不同,除了地域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外,更多的是对她们内心的一种唤醒,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还是一次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口号在眼前变成现实

在跟随她们采访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她们有过不知所措的彷徨,也有过驻足困难前的迟疑;有过应聘成功时的喜悦与欢心,也有过初离家乡时的焦虑与不舍。我见过她们的笑脸,也见过她们的泪水;我感受过她们的酸楚,也设身处地想过她们即将要面对的种种境遇。然而,对于想走出大山、想改变自身命运的吕梁山护工来说,只有掌握了就业技能她们才能真正获得脱贫的源头活水。

改变每天都在发生着。

2017年11月13日,“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双选会”在吕梁卫生学校举行。在阶梯教室里,来自北京、青岛、太原等地的家政公司现场招聘。我在拍摄中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些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的护工们,在面对招聘公司时,多了一份自信,他们可以和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上“讨价还价”。看到这个场景时,一个法律常识突然在我脑海中闪现——保障劳动者的薪资议价权。看来,这样的权力,不光要落实到法律条文和文件精神上,更要劳动者自身去争取。

冬日早晨的阳光穿过玻璃映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看到了应聘成功的护工拿着合同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而此时,街头村口墙体上所书写的扶贫口号——“扶贫更需扶智,输血更要造血”就这样在我眼前真实地发生了。

2018年1月14日,《工人日报》新闻摄影四版整版刊发了《十万护工出吕梁》的摄影报道。照片发表后,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相继转载。同时,该组照片又被多家媒体约稿重新编辑后刊发,《摄影世界》也拿出8个版面进行相关报道。还于次年参加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国际摄影周等多个摄影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报道发出的第二周,安徽的一家家政公司电话找到我,希望和马金莲联系做一些护工输出上的合作。与此同时,北京市海淀区工会在看了报纸后也通过我联系到当地工会,并和家政服务业的“全国劳模”鲍凤珍于1月19日一起去了吕梁与马金莲接治交流。

照片中的故事已告一段落,但对吕梁市委、市政府,对参加护工培训的吕梁山贫困群众来说,崭新的生活故事才刚刚开始。

随着吕梁山护工培训计划的持续实施,像马金莲这样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妇女转变成一名敢闯敢拼的金牌家政人的故事也将不断上演。而在更多精彩上演的过程中,让报道成为交流的桥梁,能够把吕梁的经验带给更多贫困地区,更是影像发声、影像有为的标志。

猜你喜欢
吕梁山金莲家政公司
INFOS
蒲谷香:从吕梁山走到巴拿马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吕梁山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优化改造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强化创新驱动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张华全 金莲 曹严匀
月嫂护儿不周 家政公司或担责
金莲小厨的小本生意
回家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