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慢”幸福

2020-12-18 08:58孙宏姣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绿皮火车乘客

在当今这个时代,无论何事都喜欢追求快,一切与“慢”有关的事情反而格外引人注目。

《“绿皮车”漫行记》这期专题节目是在2019年末开始制作的,当时距离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还有一年时间。吉林卫视《好好学习》栏目组正在策划一系列与脱贫相关的节目。

东北的冬天格外漫长,冰雪自然会成为冬季主角。这几年,很多原始小村落的冰雪旅游都很火。正在节目选题之际,一列在网络走红的绿皮慢火车的短视频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伴着火车的鸣笛声,一列绿皮车穿行过山坳处,穿过一个白雪皑皑的村庄,仿佛就是一幅水墨画。

从普速“绿皮车”时代,跨越发展到高速铁路动车组时代,中国铁路不断向世界证明着“中国速度”。在高铁担纲主角的背景下,许多绿皮火车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全国仍有81对绿皮慢火车,运行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偏远地区。在慢时光里传递着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情。它们在扶贫路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为当地带来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更深入地探访这些绿皮慢火车背后的故事。

多次蹲守采访,挖掘事件背后的独特性

□ 图1 摄制组在雪乡采访。□ 图2 摄制组编导在雪乡取景、选点。□ 图3 本文作者(右一)在列车上采访乘客。

节目策划初期,围绕“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为了能够更真实地了解这辆列车和车上的故事,我们开始在火车上的蹲守采访。4349/4350次列车,往返在吉林省通化至临江之间,77年来一直保持着40公里左右的时速,每隔十分钟就会停一站,像公交车一样,全程3小时12分,票价14.5元。有的车站,停了之后无人下车,上车的乘客也就一两个。有的村庄,没有车站,只有乘降所,火车门一开看见的就是一块站牌和老百姓家的大门。在和列车长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了这一趟跑下来是赔本的,一直保留下来的意义就是为了助力偏远地区发展。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这列慢火车一度成为村民们进出村庄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这些,都给我们传递着中国铁路在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情。这样的细节,都融入节目中。像这样的蹲守采访,我们进行了三次。后期,我们把蹲守采访的重点放在乘坐这列火车的乘客上,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样的说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列车途经村庄的村民们,他们拿着大包小裹的山货,坐火车出去售卖。对他们而言,这列绿皮慢火车存在至今,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它所承载是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程。另一类是去松岭雪村旅游的游客,在松岭,一个小村庄上下车的乘客居然能有上百人,绿皮慢火车带动老百姓致富的方式不仅是作为交通工具的运输,还为乡村旅游送来游客。同时,这列绿皮慢火车通过村庄的时候,与美丽的雪景一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乡村冰雪旅游中的一个景点,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挖掘,我们找到了这列扶贫列车的独特性所在。

扶贫扶的是老百姓,想要讲好慢火车上的故事还要从人物着手。乘坐这列火车的当地老百姓相对固定,跑了二三十年的老乘务员和许多乘客之间都很熟络,他们之间的那种亲切感让我很受触动,这是在其他列车上感受不到的人情味。范永财是我们在蹲守采访时遇到的一位乘客,谈起他坐的这个小火车,滔滔不绝。1951年,他乘坐着这列火车来到松岭雪村。很长一段时间,火车是唯一进出村的交通工具,通过火车,他一直在松岭雪村和白山市之间倒腾农产品、山货,做着小买卖。卖出去的是农副产品,买回来的是生活用品,火车成了连接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现在,他家里经营起了农家乐,赶集的时候还是会坐火车出来采购,这列火车带进来的游客让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几十年来,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列火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他和这列慢火车之间的故事很打动我们,我们把他的故事记录到了这期节目中。

扫码观看《“绿皮车”漫行记》

孙宏姣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跟踪记录式拍摄,在众多故事中增加选择的丰富性

这期节目采用了跟踪记录式的拍摄手法,我们乘坐这列火车,一路看,一路采,一路听,一路记录。慢火车行进的方向,途经的地点,就是节目的叙事顺序。故事发生在哪里就记录在哪里,车厢也自然成了我们节目的最佳叙事场景。车厢就像是故事的集散地一样,不同人讲述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把节目拍摄时间选在了元旦前夕,出来卖货采购、旅游的人很多,再加上连续下了大雪,这列绿皮车上的乘客更多了一些。这样的车厢,让我们的拍摄现场氛围更加热闹,随机采访到的乘客也就更加丰富。为了能够真实记录范永财的故事,我们把拍摄时间定在他坐火车到白山赶集的那天。由于列车每一站间隔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短时间内要和一名采访对象进行深入谈话,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了一定难度。我们在列车行进过程中,一直在不停机采访,从众多故事中选取最能体现百姓生活变化和人物思想变化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老营村村民王菊英曾经坐小火车做买卖,如今小买卖升级换代开始在网络上经营。她告诉我们现在坐着小火车,是对过去奋斗的怀念,因为她是靠着小火车富起来的。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她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上演这个故事,有时候有悲剧有喜剧,就看自己怎么演。”从这个普通百姓身上,我们真实记录和感受到了人的情感温度。

拍摄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电视节目不仅要注重文字上的表达,还要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这期节目的采访场景多半是在火车上进行,场景单一化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一是让单一场景活起来,记者与被采访者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走动起来。另一点就是注重突出细节,例如王菊英带上车的粘豆包和粘火勺,麻袋里大公鸡叫声响彻车厢、范永财背了二十多年的竹筐里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用细节让场景活起来,让报道更富有故事情节性。

回想《“绿皮车”漫行记》这期节目的深入采访,也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尽力把30分钟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对列车长、乘客、游客、驻村第一书记、摄影爱好者等多个人物的采访和勾勒,讲述与这个慢火车有关的扶贫故事,使节目更加立体化。作为媒体,我们一直坚信,事情的本身应该被记录,但当中的人更应该被关注。只有真正走到他们中间,付出时间和经历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一起同行、同看、同感受才能更加靠近真实。他们朴实的言语流露出的真情,还有一张张笑脸,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列运行77年的慢火车以为民服务的情怀走进老百姓的心中,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

猜你喜欢
绿皮火车乘客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最牛乘客
火车
GREEN TRAIN BLUES
登上火车看书去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