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创作手记

2020-12-18 08:58陶悦清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苗安吉县白茶

2018年5月20日,位于浙西北一隅的湖州安吉县黄杜村沸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农民党员来信提出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苗一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浙江在线茶媒体中心作为茶领域的行业媒体,一直努力记录和推动茶行业的发展变化。当这片“小”茶叶关联到脱贫攻坚“大”主题,我们深感躬逢其盛、与有荣焉,迅速组织好采访团队追踪这次扶贫历程,创作了网络新闻专题《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透过这个“微缩盆景”,我们深切感受到,扶贫是一场修行。

一、送茶苗只是第一步

次日(5月21日),采编团队来到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初夏雨后茶园格外青翠,微风吹来阵阵茶香。

这里山多地少,曾是安吉县内最贫困村之一。1997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直到1998年,溪龙乡提出“在山区种植1000亩白茶助农增收”,白茶产业才呈燎原之势发展起来。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调研生态县建设时来到黄杜村,视察村里的白茶园区,并提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评价。从此他们确信并坚定走绿色生态发展、不断壮大白茶产业的路子。200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首次超万元,2018年,黄杜村茶产值超4亿,人均年收入超3.6万元,“家家户户造起小别墅,开上了小轿车”。

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告诉我们,这份发酵了15年的感恩,他和村里其他1 9名党员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了该村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愿意捐献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当地农民党员捐苗源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先富帮后富,以我之力,为党分忧。为他们饮水思源情怀点赞的同时,我们团队脑子里也冒出一堆问号?

受捐地区会不会“水土不服”?虽说茶叶普遍适种于山区,但安吉白茶苗对气候小环境有特殊要求。虽名为“白茶”,但实际为绿茶,“白叶一号”茶苗生长于群峦叠嶂间,云遮雾霭,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相对湿度大,这样独特的小气候环境,才得以孕育出安吉白茶具有规律性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特征。而且它们属于较为珍稀的茶树品种,对于栽培方法也有特定要求,受捐地茶农能栽培好这批茶苗吗?

这批扶贫苗会不会“丰产不丰收”?我们全国茶区跑了不少地方,茶区生态环境好的,大多处于山区,但相对来说,茶农缺乏市场意识。

受捐地的茶农能坚持到产出吗?茶苗从栽种到产出,培育周期一般需要3年-5年,前期收入没有保障。而受捐地又是贫困地区,生活困难,当地的茶农们能够坚守3年的新茶园吗?

……

送苗,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扶贫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精准产业扶贫更是如此。接下来的日子,采编团队的脚步跟着这些问题跑,而这一跑就是三省四县2000多公里路途。

二、梳理茶叶扶贫闭环

茶媒团队发挥行业媒体扎根茶圈优势,以专业性基因,边思考边采访,层层解剖问题、寻找答案。

5月22日一大早,在安吉县政府发改局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正在为茶苗捐赠选点忙碌的县发改局党组成员于淑芳。对于我们的疑问,她说,目前安吉县委已召集县发改局、农业局、农办、溪龙乡等拟定了安吉白茶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就捐赠的地点选定、茶树供应、技术支持等列出详细的工作时间表,“我们要捐得准、种得活、长得壮、产出高、销路好!”

经过三轮考察、对比和筛选,以及国务院扶贫办的协调,2018年7月初,黄杜村确定将“白叶一号”茶苗,捐赠给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以及贵州省普安县和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贫困村栽种。从7月10号开始,连续六天,记者跟随黄杜村党员代表们实地走访各受捐点,记录下他们签约时刻,也见证了这门“茶亲”里,他们彼此的用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种植工程研究中心为扶贫苗提供全程技术支持。“1500万株茶苗到哪里,我们的专家就跟到哪里。”中心主任肖强告诉我们,包括茶苗培育、茶园规划、茶园开垦、茶苗运输、茶苗种植管理,以及后期的生产加工。

8月3日,记者从浙茶集团获悉,他们注册了“协茶2018”“携茶2018”“谐茶2018”三个商标,计划用于打造全新品牌运营扶贫苗。浙茶集团分别与受捐地政府和农民代表,签订保价包销的协议。自此,安吉1500万株扶贫苗培育出的产品,有了统一的名字。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之前纠结的这些问题,其实是以茶叶扶贫为样本,把产业扶贫的很多共性问题亮了出来,归根结底,是如何打造产业扶贫闭环的问题。

经过记者梳理发现,到此,一套完整的茶叶扶贫链条已经形成——党员选育茶苗、党委政府协调支持、茶叶专家技术保障、浙茶集团保价包销。如此“产前输血扶智、产中产业造血、产后产销赋能”于一体的产业扶贫闭环模式,能为一批类似的产业扶贫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对它们的观察与剖析,形成了系列报道之五《安吉茶叶扶贫至此打通“所有关节”》。

扫码阅读《一片叶子的扶贫故事》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陶悦清浙江在线记者

三、激活一池春水

这茶苗,犹如一粒粒石子,激活一池春水。

37岁的葛敏笑了,她开心的是,从西安回到四川青川,在家门口的茶园基地就能务工,不用背景离乡的她每月有4000多元的土地流转金,还能种茶拿工资,卖茶领分红,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两个孩子身边。

湖南古丈县翁草村村民笑了,当地获得500亩“白叶一号”茶苗捐助,围绕“茶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吸引知名综艺驻村拍摄,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如今成为“网红村”。

……

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这些走出贫困的人心里满满的幸福感,是一片叶子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生动注解。今年10月,浙江首次发布精准扶贫报告和十大案例,“白叶一号”跨省助力致富产业对口帮扶项目成功入选。截至目前,黄杜村所在的安吉县已向贵州、湖南、四川三省五县捐赠白茶苗2200万株,种植面积6217亩,2028户、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

当前,站在脱贫攻坚收官的重要节点,能不能巩固住脱贫成果,对确保高质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也将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保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莫剑荣主动来到黄杜村,他提出要对接帮扶深度贫困村——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计划投入2000万元资金,着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浙江省茶叶集团总经理吴骁说,他们将对受捐地的白茶产业进行跨界孵化创新,延伸产业链,建设集大宗茶和名优茶加工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周边茶产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把时间与效果、数量和质量有机统一起来,久久为功,不舍寸功。

猜你喜欢
茶苗安吉县白茶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时间
千年的回眸
绘本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
湖州市安吉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