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讲最真的故事

2020-12-18 08:58王海涛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请愿书第一书记驻村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了很多感人的典型和故事。我分工负责脱贫领域的报道,一直在关注着思考着:如何做好脱贫报道,如何才能把脱贫故事讲得感人,如何才能凝聚更多的脱贫攻坚力量。

一、值得报道的三个因素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在子长市瓦窑堡街道张家庄村驻村的第一书记马永涛(陕建集团派出的驻村干部),因为工作原因要调离张家庄村,村民恋恋不舍,联名写请愿书挽留马永涛。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好题材、好故事。

之所以觉得这件事情值得报道,当时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判断: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典型张思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一心为民的公安局长任长霞,援藏干部孔繁森等等,都是我们树立的先进典型。这些先进典型,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当时了解的情况来看,马永涛具备宣传报道的基本因素,可以当做一个服务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来报道。

□ 2019年,王海涛(中)采访贫困户。

二是,当前我国的脱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脱贫攻坚成为全党全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注,多次赴贫困地区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攻坚阶段,需要冲锋号更响亮、鼓足大家士气和干劲。马永涛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典型,值得报道。

三是,请愿书充分说明了马永涛和陕建集团所做的工作,被村民认可,数百名村民联名写请愿书的事情不多。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成绩,不会有那么多的村民在请愿书上签名摁手印。签名和红手印反映了群众的心声。这充分体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和谐。

从西安到子长的路程较长,虽然还是6月,但是我们赶往张家庄时,天已经黑了好长时间,山里的村民早已休息了,但是提前得知我们要来采访消息的十多位村干部和村民却没有回家,依然在等着我们,要向我们介绍马永涛的事迹,他们实在舍不得马永涛走啊!

当时,我就觉得这趟跑得值,肯定有好故事!

扫码阅读《二百八十一个签名挽留第一书记》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王海涛陕西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

二、三件感人的事情

马永涛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村民,帮助解决困难,为张家庄的村民做了很多事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采访时了解到很多事迹,有三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非常感动。

一是,为村子的未来着想,帮助青年人学习技术。扶贫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要能够让群众长久致富。青年作为村子的未来,马永涛非常关注。张家庄村很多青壮年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啥技术,外出务工收入较低。为了动员青年村民学技术,将来能有个好前程,马永涛下了不少功夫。石博博就是其中一例。马永涛主动找石博博谈心,找不见人就打电话,一个人做不通工作,就动员石博博的父母一起作。去年,石博博已经技校毕业,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马永涛的努力下,约200名贫困家庭子女,进入了技校学习。这些人,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改变了家庭的命运。

二是,关爱留守老人多,丰富老人生活。青年人外出务工,村里留守老人多,加之当地是贫困村,很多老人的生活很单调。为了丰富留守老人生活,马永涛决定利用重阳节搞联欢。2016年重阳节,马永涛的12个同学朋友为村里老人带来了5800元资助金和衣服、米、面、油等慰问品,还准备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村里的老人感动不已,活了几十年头一次过重阳节。在亲人以外的人身上,感到与亲人一样的温暖。

三是,群众关心马永涛,真心待他。村民知道他晚饭没有着落,经常会送来包子、油饼、饺子等等,要是知道马永涛回西安,会送来小米、红豆等土特产,让他带给家里人。2019年5月28日,听说马永涛要离开张家庄村,100多名村民赶到村委会挽留他。当时在村里的村民,都在送给扶贫局的请愿书上签了名、摁了手印。村民张东林送给马永涛一块石雕作品,上面写着:“马入山乡问贫苦,智永扶贫奔小康,涛涛风雨带头人,陕建帮扶好党员。”石雕虽然粗糙,但是却代表着村民们的真情实意。

三、写作时的三个考量

在采访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稿子如何写,怎么样才能写好。从哪个角度写,采用哪些素材,等等,既要故事感人,又要有一定的高度。

第一个考量是,写人的帮扶故事,还是写企业的帮扶过程。如果写陕建集团,那么就成了一般的工作性报道,没有什么特色,很难打动人、打动读者,有些浪费这么好的题材。慎重考虑后,我决定写人、写马永涛、写故事。讲马永涛帮扶过程中的故事,马永涛是怎么带着大家致富奔小康的。

第二个考量是,如何讲好故事,文中要不要评论。决定写人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讲好故事。经过考虑,我决定还是“原生态”的好,不要加入个人议论,写清楚事实就行了。在写作中,我采用白描的方式,进行客观描述,尽可能写得原生态,不要用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言,不要渲染。虽然整个稿件只有不到2000字,但是用事实讲了最真实的故事。

第三个考量是,对马永涛的身份定位是什么。陕建集团派出的驻村干部、一般的驻村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我思前想后、反复斟酌,最终决定用第一书记这个身份。这样与我们党的宗旨和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联系了起来。马永涛不再仅仅只是他个人,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全国驻村第一书记的优秀代表。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新修的广场、平整的马路、收获的藜麦、高大的香菇棚、平整出来的农田……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猜你喜欢
请愿书第一书记驻村
我的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泰示威者拟向泰王递交请愿书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德国人提交上万“请愿书”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