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南板蓝根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2020-12-18 01:08马春花李建军高志明张广辉
热带农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板蓝根储藏大田

马春花,李建军,高志明,普 红,闫 静,张广辉*

(1.云南农业大学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201;2.金平十里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金平661500;3.金平县众鑫中草药产销专业合作社,云南金平661500)

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是中药材青黛和南板蓝根的基原植物[1],马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具有悠久而广泛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马蓝以根、叶入药,被称为“南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而以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称为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2]。药理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炎等活性;临床研究表明,青黛对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溃疡性结肠炎和牛皮癣皮损有很好的疗效,靛玉红、靛蓝和色胺酮是其主要活性成分[3]。以南板蓝根和青黛为原料的药品有南板蓝根颗粒、复方南板蓝根片、复方青黛片、复方青黛丸、复方青黛胶囊等。

近年来,由于南板蓝根对于光照、土壤和温度等要求不严格,而且生长旺盛、产量高,繁殖、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在房前屋后、路边林下因地制宜栽培南板蓝根成为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目前南板蓝根种植主要分布在红河、大理、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 区,面 积约0.5万hm2,产 量约1.31万t,产 值约10 875万元。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种植及专业技术指导,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药材质量的提升和脱贫致富功能的发挥。课题组结合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绿春县等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南板蓝根基地建设研究,积累的丰富种植经验,尝试制定了南板蓝根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为云南地区南板蓝根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植物学特性

南板蓝根为草本,多年生一次性结实,茎直立或基部外倾。梢对生、木质化,高约1 m,嫩梢和花序均被锈色、鳞片状茸毛,叶互生,柔软,纸质,椭圆形或卵形,长10~20 cm,宽4~9 cm,叶片尖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叶柄长1.5~2 cm。顶生复总状花,穗状花序,花瓣直立,长10~30 cm,4枚连结;苞片对生,长1.5~2.5 cm。蒴果长2~2.2 cm;种子卵形,长3.5 mm[2]。多年生南板蓝根株高达50~l25 cm,主根深长,侧根多,根质硬而脆,节膨大。花期l1月中旬至翌年1月底,种子成熟期4月[4]。

2 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主要内容

本规程规定了南板蓝根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栽培的产地环境、育苗、选地、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运等技术要求。

2.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海拔800~2 100 m的区域内南板蓝根栽培。

3 引用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199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496),《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T8321),《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SB/T 11182~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4 产地环境

4.1 气候环境

南板蓝根为半阴生植物,喜阳光、温暖,耐阴。人工栽培条件下,适宜生长温度是15~30℃,高于30℃或低于15℃时,植株生长缓慢,低于零下2℃则会受冻害。喜潮湿而忌涝,适宜空气湿度为70%,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2%~33%。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红、黄)或壤土(红、黄)为宜,以弱酸性及中性土壤为好[4-5]。

4.2 环境条件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灌溉用水质量符合GB5084的规定。

5 繁殖方法

5.1 种子育苗

(1)采种与选种。采集果皮为暗褐色成熟果实的种子。果实太阳下晒2~3 h,随后于阴凉处风干5~10 d,待果壳爆裂后收集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无破损的优质种子,于通风干燥处储存。

(2)苗圃选择与准备。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中性砂质壤土作为育苗地块。秋季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 500~2 000 kg、复合肥30~50 kg,混合均匀后撒施地面,随耕地深翻35~45 cm,使土壤熟化。播种时再翻耕一次,然后整平耙细,确保土壤疏松透水。

(3)浸种与播种。南板蓝根在春、夏两季均可播种,春季2-3月左右,夏季5-6月。播种前将种子用30~40℃温水浸泡4 h,放入草木灰中搅拌均匀即可。播种多采用条播法,畦内按行距20~30 cm开沟,沟深1.5~2 cm,将种子拌细砂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1 cm后镇压,保持畦土湿润,气温18~20℃时,7~10 d即可出苗;穴播的穴行株距均为25 cm;种子的发芽率约为80%,每667 m2用种子4 kg。

(4)苗期管理。苗高7~9 cm时,按照株距20~25 cm及时进行间苗、定苗。间苗后,每667 m2结合浇水追施有机水溶肥15~20 kg或尿素5~8 kg。干旱时早晚各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也要防止积水;封垄后尽量少浇水,本着“不旱不浇水”的原则,促进根系生长。间苗的同时人工除草一次,苗高15~20 cm时进行第2次人工除草,以后每隔15 d除草一次,保持田间无杂草。当种苗高至15~18 cm时移栽大田。

5.2 扦插育苗

5.2.1 扦插每年3-4月或11-12月时,齐地剪取整株植株,去除中部叶片和嫩梢,剪切成5~8 cm长的茎段,每个茎段要有1~2个以上的节,即成扦插条[6]。随取随栽,也可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枝条后扦插。按2 cm×5 cm的株行距开沟放入插条,上端露出土面约1/4~1/3,覆土压实,浇透水,覆盖薄膜和遮阳网。

5.2.2 苗期管理

育苗期间每2~3 d喷洒一次清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插穗生根后,叶面喷施“根茎块茎膨大素”(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促进生长。气温控制在20~25℃,土壤含水量22%~33%,空气湿度80%~90%。如阳光过强,可覆盖70%遮阳网降温保湿。雨季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勤除杂草,除草时结合松土。扦插苗长至6~10 cm时进行移栽。

6 大田栽培

6.1 选地

选择无污染、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种植。选择坐西向东、南地块或者在西边种植高大乔木遮挡太阳直晒的地块,保障南板蓝根半阳生长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能[5]。

6.2 施肥、整地和移栽

根据园地肥力状况和南板蓝根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施肥,以每667 m2施厩肥或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100 kg用量为宜。整地通常按2 m拉绳做畦,畦宽1.6 m,沟宽40 cm、深40 cm。畦面平整细土后,横挖15 cm深沟施肥覆土,沟边垄各留5 cm。栽植时1行栽4株(小苗双株),苗露出畦面15 cm,压实根部土块[6]。

6.3 田间管理

小苗移栽大田15 d后浇施提苗肥。选择复合肥(N∶P∶K=15∶15∶15)肥料浓度1%浇施,50 kg溶液大约可浇施300株,肥液隔行浇施在南板蓝根植株一侧。移栽大田35~40 d后,进行中耕锄草、松土一次,掏净沟中余土后进行2次浇施肥料。浇施肥料的行数可交替进行。移栽大田50~60 d后,每667 m2用 复 合 肥(N∶P∶K=15∶15∶15)15 kg、尿素10 kg,混合后隔行撒施,覆土。以后视南板蓝根生长状况追肥,施肥方法同上。在收割前7 d施足肥料,使收割后的植株快速恢复生长[6]。同时注意,在小苗移栽大田40 d内不施尿素,避免烧根;撒施肥料时,要距离南板蓝根植株根部3~5 cm分散施肥[6]。

7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规定。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科学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大力提倡绿色防控。南板蓝根病害很少,生产上几乎没有发生,主要是虫害为害,常见毒蛾、蝗虫、尺蠖和蚜虫为害。

7.1 病害

南板蓝根病害很少,生产上几乎没有发生,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症状为幼苗近地面处茎干有水渍状发黑腐烂。防治可用杀菌剂“咪酰胺”与“甲环唑”或者“疽仙”与“移栽灵”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稀释1 000~1 500倍进行喷洒[5]。

7.2 虫害

南板蓝根虫害主要是毒蛾、蝗虫、尺蠖和蚜虫等。毒蛾可以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洒或用2.5%敌百虫粉喷撒叶表和地面,幼虫发生时可用2.5%鱼藤乳油600倍液喷洒。蚜虫可以用15%毒赛耳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洒;或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洒,或者用2.5%鱼藤乳油600倍液喷洒[5]。注意施用后10 d内不可采收。

8 采收

南板蓝根一般一年收获3次茎、叶,第一次在6月下旬,第二次在小暑至立秋期间,第三次在寒露至立冬。前两次时,只对苗高15 cm以上的植株进行割青,弱小的植株留待下次收割;留茬3~5 cm,以便重新萌芽生长,待新苗重新生长到高18~20 cm时可再割一次叶。第3次割青可齐地收割。南板蓝根为多年收获的作物,可连续生长3年,收获叶、茎,剩下的挖根及茎。一般秋末采挖的质量较优,因此提倡秋季采挖。

8.1 大青叶

春播的每年收割2~3次,第一次在6月初;第二次在8月上旬,第三次在10月中旬到挖根前。收割时间为早上11:00以前和下午16:00以后。收割时刀口离地面10 cm,割后拣除枯黄叶片及杂质,立即晒干。干燥过程中切忌堆放,以免叶片发热、发黑、变质。每667 m2产干叶约200 kg,晒干后放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变。

8.2 南板蓝根

在10月下旬挖根。由于根入土较深,收获时要先在畦的一头挖深沟,顺沟挖,以免挖断根部。除去地上茎叶及泥土,晒成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捆,再晒至全干,置于干燥处防霉变。每667 m2产板蓝根成品200~250 kg。

9 运输与储藏

9.1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通风设备,能防雨,严禁与其它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潮湿、破损、污染。

9.2 储藏

短期储藏可存放于通风、干燥、清洁的阴凉处。长期储藏应选择通风、避光、干燥、清洁、无污染的环境做为储藏仓库,在储藏之前应对储藏仓库彻底灭菌,防止以后发生霉变。并且储藏设备应保持清洁、干燥,控制温度在20~30℃,相对湿度在45%~60 %。储藏时要注意消灭虫源,防止发生虫蛀。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发霉、发潮的物品混存。

10 结语

本南板蓝根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适用于云南海拔800~2 100 m的区域,基于云南气候条件干湿分明的特点,种子育苗、扦插育苗时间和其他地区不同。比如和张丹雁等[5]报道的4月和8月进行种子育苗、2月进行扦插育苗不同,云南适栽地区种子育苗时间春季一般是在2-3月,夏季则是5-6月;扦插育苗则选择3-4月和11-12月进行,然后按照规范适时移栽到大田种植。

猜你喜欢
板蓝根储藏大田
板蓝根机械收获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板蓝根哪能当饮料喝
胡萝卜冬季储藏注意事项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桃如何储藏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
便于储藏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