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020-12-18 06:35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视域校园情境

周 群

(南通市城西小学校,江苏南通 226001)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目前信息技术在部分小学仍属于“副科”,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以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训练技能为教学重点。学校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不够全面,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通过开展信息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基于生活视域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与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教育界高度关注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说,小学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初始阶段,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并不深入。若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让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与积极性。同时,基于生活视域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面对与感知信息技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做到学以致用。

二、基于生活视域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措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生活的某个场景进行描绘后创设出的情境,其创设的意义与优势在于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其中的重难点,以获得体验与感悟,积累知识为今后所用。信息技术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若是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授课,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网络交流》一课时,目的是通过向学生介绍QQ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QQ 软件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以前没有手机,古人的通信方式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飞鸽传书和写信。”这时,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假如你的好朋友搬家到外地,你想和他联系或见面。如果给他写信的话,对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而且写信有点麻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联系他呢?”结合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很多学生回答说:“可以通过QQ、邮件、视频等方式与朋友联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电脑上为学生演示“申请与登录QQ 号”“添加好友”等操作,让学生成功登录QQ,在添加好友后相互发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增强课堂互动。教师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QQ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现在我们来组建班级QQ群,以后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QQ 群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充满了兴趣,又拓展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忽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或是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不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甚至无法构建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基于生活视域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在生活素材中挖掘出大量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教师可以举办PPT 竞赛活动,向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我们班现在要参加‘美丽校园’活动,PPT 已经准备好了,但是,PPT 里面只有文字,内容显得很单一,你们可以插入一些校园景色图片吗?”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帮助学生拍一些校园景色图片。参观结束后,教师向各个小组的电脑传送拍下的图片,让各小组自由选择,在小组中讨论设计的框架与方案,并根据讨论的内容在活动PPT内插入图片,使PPT 变得图文并茂。有的小组将图片插入PPT 后,还在图片下方做出了相应的标注,便于其他同学理解。由此可见,结合生活素材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

(三)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现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获取信息,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生活视域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技术,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行为习惯带来的变化,确保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收集与传输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美化文章》时,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主题灵活运用艺术字创作出文档作品,让学生认识到Word在美化与加工文档上的作用与优势。教师可以拍摄一些在校园里乱扔废纸、践踏草坪等不文明现象的照片,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照片是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对校园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提高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呢?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提醒大家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生经过思考后,认为可以通过设计文明宣传标语,在学校教学楼等地方张贴来提醒大家。随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的不文明现象使用艺术字制作出醒目的校园文明宣传标语。考虑到部分学生缺乏对校园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学生制作标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关于保护校园环境的方法,或是让学生尝试搜索校园环境保护的视频与图片,让学生结合搜索到的内容整合成一篇文章,并使用艺术字对文章标题进行美化,最后打印出来张贴到教室墙上和校园的广告栏里,吸引其他学生的关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减少校园里的不文明现象。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提高了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并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素材等方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猜你喜欢
视域校园情境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