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变教为学”实践探究

2020-12-18 06:35廖举荣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软件信息技术活动

廖举荣

(赣州市三江新江小学,江西赣州 341412)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构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手段,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用动画演示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师生的互动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变教为学”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都是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在课堂活动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在学习中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开展“变教为学”实践,让两者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传统守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喜欢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部分教师对于运用信息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只会用PPT 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同时,部分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较为陈旧,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需求。

(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喜欢直接解读数学公式,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题,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并学会运用数学公式,但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进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学习效果差距大,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学习中的困难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数学“变教为学”实践的解决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强化习惯养成,为“变教为学”助力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让学生总结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导向更明确。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变教为学”助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软件的引导、鼓励作用,助力学生成长。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软件为每一位学生设定专属的卡通角色,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学生发送点评,通过加减分、随机抽选等操作进行角色升级;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奖励勋章,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可以设置有竞争性的游戏化的规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创造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数据可自动记录、归档和计算的功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自动生成学生成长手册,在有需要的条件下,可以把成长手册通过软件发送给家长,邀请家长查看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家校合力,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提供帮助,创建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解决课堂氛围差、上课纪律难管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与家长沟通难等问题。可以实现各学科的教师通过网页端、手机端、PC端等同步管理班级。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对数学课堂进行阶段性的“课堂优化”评价、激励评价等,可以评价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等各方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互动,为“变教为学”发力

教学中的课堂互动可以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正是有了课堂互动,“变教为学”的课堂才能转变为学生的真才实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为“变教为学”发力。

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利用课件制作软件来实现教学互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以设计“撕一撕”“拼一拼”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软件上实现“撕拼”环节的操作,学生会在不断地操作、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已经“撕”好的三角形“旋转”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通过信息技术软件开展的授课,教师可以实现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介的互动,而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的结论,明显比通过教师演示得出的结论更让人印象深刻。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加强课堂的互动,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课堂互动,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为“变教为学”扩力

“变教为学”主要是把以教师“教”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活动,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营造出一种学习气氛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

课堂活动是学生喜欢的、能自发参与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活动,为“变教为学”扩力,为学生创设“自然、自由、自主”的课堂氛围,提高“变教为学”的有效性。在枯燥、乏味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软件的“课堂活动”功能,选择趣味分类、超级分类、知识配对、分组竞争、选词填空和判断对错等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运用软件中每项课堂活动自带的美观、有趣的模板,可根据教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个人喜好选择模板来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判断题的设计就可以设计成“判断对错”的课堂活动,通过两人比赛的形式,搭配软件中自带的音效,使本次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趣味性十足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尝试用“课堂活动”中的超级分类、分组竞争和知识配对等活动环节来测试学生的语文词汇掌握情况。学生对这种类似玩游戏的全新练习方式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整个课堂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觉得课堂氛围生动有趣,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放松”的感觉,让学生在这样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敢想、敢说、敢问,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正是“变教为学”课堂的追求所在。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为“变教为学”助力、发力、扩力,为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中输送养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软件信息技术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禅宗软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工业软件 自主创新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