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0-12-18 06:35李王瑞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校机制心理健康

李王瑞

(东海县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15)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不健全,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然而,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部分家庭尚未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再加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经历一个系统、整体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担负起这一重任,以促进学生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家校合作”理念要求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共同助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增加互动的机会。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育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其中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家校合作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并预防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心理疾病。同时,家校合作能够延伸校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予以更多关注,在家庭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此外,有机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成长情况,通过不断采取措施保证学生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中。

二、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树立家校合作观念

大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相对匮乏,或者没有树立家校合作的观念,缺乏对家校合作的了解,错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全权负责。家长忽略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况、精神压力,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此,教师也有不同的看法。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是认知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是家长应承担的重任。由此可见,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秉持不同看法。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学校与家庭均需要针对小学的健康教育展开详细讨论,明确教育职责,树立家校合作的观念,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双方必须共同完成的任务。例如,学校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在教育方面学校比部分家长更有经验,那么学校可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每学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纠正家长对教育的错误认知,双方共同树立家校合作观念。同时,家长需要高度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工作,积极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日常生活情况,以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建立联合活动机制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可增进彼此间的来往与交流,让教师在教育中不再处于被孤立的地位,从而借助教育的力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这说明学校与家庭之间加强联系可使教育更具有效性与针对性。因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方面可建立联合活动机制,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关联,并根据相关要求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规范,以巩固家校合作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联合活动机制建立后,学校每学期可定期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存在的问题,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与分类。一般情况下,学生父母的不理解、生活缺乏乐趣等均是导致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心理健康调查结束后,学校可组织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健康快乐成长”等,通过主题活动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以便家校双方交流学生的综合情况,共同对教育方案进行改进。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在教育的角度上为家长提供更多专业的建议,让家长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对学生予以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从而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此外,家长可在主题活动中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学目标与教育内容等,为学校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从而使教育方案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

(三)构建教育协调机制

在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与家长进行严密的监督,更需要严格的管理,以保证双方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而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监管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明确各方的教育职责与任务,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家校合作的教育观念下得到有效培养。一般情况下,协调机制主要是由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与主要负责人构成。其中,学校领导负责结合管理方针与指导方针,使两者的关系更为紧密,并调整学校的教育方案,以保证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在于根据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在协调机制中进行总结、反馈与评估,同时收集家长的意见,为调整家校合作方案提供参考;主要负责人则是根据学校领导与家长委员会提供的建议,不断完善协调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在三方合作下,协调机制可发挥协调与辅助作用,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而对学生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加大专业指导力度

家长已经意识到学生健康成长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偏离这一想法,家长与学生的日常交流经常围绕学习成绩展开,家长往往忽略对学生心理情况的关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可能还会引发学生的抗拒情绪、叛逆行为。因此,学校应加大专业指导力度,纠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帮助家长理性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可通过家长会与家访引导家长了解与掌握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水平,避免学生因亲子关系过于紧张而引发心理问题。在家访时,教师可关注、了解学生的居住环境,在生活教育上给家长一些专业的指导、建议,让学生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同时,教师可定期在微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里发布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以便家长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不断积累教育经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益的指导。此外,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异常表现,教师应及时向家长反馈,了解学生表现异常的原因,与家长共同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避免不利因素引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发展提供重要指导。学校与家长均应该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家校合作的教育观念,并积极通过联合活动机制、协调机制巩固合作关系,使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家校机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