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12-18 06:35奚燕萍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育人

奚燕萍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当前,我国整体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丰富文化生活,适应当代新生活,是我们急需面对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让祖国的新生代能够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接轨,是教育界应注重的大事。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育人”“成才”“给孩子打好地基”“改良教学课程”,是目前各阶段教育应探讨的教学核心。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性

(一)初中阶段的特殊性

初中阶段,是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个人对生活、社会、世界的认知逐渐成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逐一建立起来。由此,在这一特殊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道德”“法治”的正确概念,需要通过有学识、有见地、有品格的良师来引导并整合,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法治意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并且,除却书本知识,课堂上的互动更为重要。教师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他们的需求、困惑,主动调动课堂内外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从中受益,形成对自我、社会的基本判断,为他们之后的人生道路打好根基。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

2016年,教育部正式将小学和初中“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单从表面来看,课程名的更改,一来,响应了国家现在大力推行的依法治国战略方针,要让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普及法律意识;二来,教育部的用心还体现在对整个受教育群体的分析上,考虑到这个大群体今后的发展各有不同,课程的内容选取应着重考虑普适性,需要大范围兼顾。新教材的编排将课程的核心定位为“育人”,在这里,课程的核心不再仅仅是关于知识的传授与考核,重点是面对这样一个大群体,能否引导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所以这门课程的教师应更加关注的是教给学生的内容及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引导方法。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核心

(一)如何育人

在教学之初,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曾经说过,“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这个“空间”实则就是校园在课堂内外给学生营造的氛围。我们常说高校具备“文学氛围”,就是认为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会提高,学习过程也相对更加有效、舒心。事实上,现在的新课改就是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力求孩子从小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以此实现“育人”这一目标。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校方与教师在课内、课外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传递正确观点

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而笔者认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同时实现师生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纵观国内外数年的教育理论,不难发现,核心观点是一以贯之的。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里,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不应当将重点放在课程的呈现方式上,而更应该关注设立这一门课程的初衷,目录的设计编排是为什么,最终要达成什么效果,然后才是具体的教学环节,甚至不用拘泥于课本的文字去照本宣科,只需将最重要的正确观点表达清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明白何为“道德”“法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关注分数的高低。只要具备了以上这几点,就一定是一堂精彩的课。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师素养的决定性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现在的课堂教学着重于“师生互动沟通”环节,教师已经不再是“传道者”这样一个角色,除了教授知识外,教学方式及对学生的评判标准都是教师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以什么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生活”。教师在教学中亦如是。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教学方式、态度。在教学中,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是同样重要的。教师素养在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将是整个学习征途的舵手。提高教师素养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说个人底蕴方面,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有着丰富知识储备的人;反之,教师只有教学上的经验,而往往会缺少包容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名师之所以门生遍布天下,广受爱戴,就是因为他们的谦和与对学生的包容、引导。现在适逢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更应当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中外著作,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素养,以构建精彩纷呈的教学课堂。

(二)学生的核心地位

在提出“育人”这一观点后,教育工作者们尤其要明确:课堂真正的主人是谁?课程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可足以让他在毕业后,甚至在今后的人生中仍能受益,并且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最终以分数来评判高低是一个不够严谨的方式。现在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同样辛苦,教师每天因繁忙的工作而疲惫,学生为每天写不完的作业头疼,尽管我们一直在尽职尽责地改良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管理还是存在许多硬性的、还未解决的难关,使得有些工作的开展会出现阻碍,最后无法真正做到以孩子的发展为本。目前的考核方式仍以考试为主,为了提高成绩,学生不得不把自己大量的时间用在题海战术里,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有大量的讲解,分析所谓的考试重难点,从而占据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发展空间受到拘束。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要做到改革,还是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重点放在普及正确观点和法律意识上,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师生双方共同探索求知,去享受学习。

新的一轮教育改革,要求建立一套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促进课程反复修订改良的体系。细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重点,整个教学体系的着力点,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是合格的,怎样的学生才算是优秀的,需要在这门课程伊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心中都有个确切的方向,并抓住这个教学核心,由师生共同努力,彼此提高各自的素养,才能帮助教师设计出高品质课程,促使学生成长为既有学识又兼具高尚道德、心中有底线的优秀青年。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