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研究现状

2020-12-20 05:07英春
天津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胎头会阴助产士

英春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天津 300100)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指出,在保障母儿安全的前提下 ,适时选用合理的舒适体位,对促进胎儿娩出,减少母婴并发症,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分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仍处在探索阶段。 2000 年以来,欧美对第二产程不同的分娩体位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1-5]。 在我国, 仰卧位分娩方式仍是目前第二产程应用最普遍的体位。 因为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仰卧位接产时,便于观察胎心及先露下降的情况、 便于行会阴切开术和实施阴道助产技术(如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开展第二产程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研究, 笔者就近几年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应用的概述

1996 年WHO 提出, 自由体位分娩使产妇更舒适,更符合生理体位,有利于自然分娩。 自由体位就是除外平卧位, 产妇在宫口开全后依然可以像在第一产程一样,在没有绝对需要卧床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分娩体位。 自由体位分娩这一概念首先由Engelmann[6]提出。其在研究中发现,原始社会中女性分娩时多倾向于采用感觉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从而提出产妇使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这一概念。 此后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娩体位,包括侧卧位、手膝俯卧位、站立位、坐位等。 之所以提倡自由体位,是因为自由体位接产与仰卧位接产相比, 有其特有的优点。 贺晶等[7]的报道指出,自由体位可以增大子宫脊柱(骨盆)的倾斜角—骨盆驱动角,有利于胎儿入盆下降;可以增大骨盆径线,纠正异常胎位,促进顺产;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可以预防胎儿宫内窘迫;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加强宫缩;尊重产妇的意愿可以帮助产妇减轻阵痛感。 沈娟华等[8]研究显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且第二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妇下肢麻木/疼痛发生率均低于采用传统分娩方式的产妇。 陈丽华[9]的研究显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情况显著低于应用传统体位分娩的产妇。

2 自由体位在第二产程的临床应用现状

2.1 屈腿半卧位分娩 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自由体位之一。 屈腿半卧位指产妇进入产房后,将床头抬高约45°,产妇用双手抱大腿腘窝或膝盖,宫缩时配合用力。 黄海燕、陈美芳[10-11]研究结果显示,屈腿半卧位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平卧位的不适感。屈腿半卧位组的产妇产后出血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侧切率、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仰卧位分娩的产妇。 另外,屈腿半卧位体位也有利于助产士更好地保护会阴。 但是,该体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妇对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的压迫, 减少胎盘的血供,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屈腿侧卧位分娩 进行屈腿侧卧位分娩时,产妇侧卧于产床上,臀部和膝盖放松,产妇可以自己抱住上侧大腿, 也可将上侧腿放在脚架上。 Paternotte J等[12]研究中指出,侧卧位分娩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便于胎心的观察,降低新生儿产后窒息的概率。 何远敏等[13]研究显示,第二产程采用侧卧位分娩的产妇,发生宫颈裂伤、会阴水肿的概率和产后2 h 出血量远远小于采用传统仰卧位分娩的产妇; 且采用侧卧位分娩的产妇会阴Ⅱ度裂伤的发生率远低于传统分娩体位的产妇。侧卧位分娩体位降低了子宫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概率,使产妇不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12]。

2.3 手膝位分娩 手膝位又称四肢着床位或趴位。 即产妇双膝着床,身体向前倾屈,双手掌或双拳支撑自己,使胎儿重心前移,从而增加胎头对宫颈的压迫,加快胎头下降的速度[14]。 有[15]研究应用MR 技术测量女性骨盆,发现手膝支持俯卧位时,骨盆出口径线和坐骨棘径线长于仰卧位, 由此推测产妇在采用手膝支持俯卧位分娩时,骨盆出口增宽,有利于胎儿下降和内旋转。 目前,国内关于第二产程应用该分娩体位的临床报道较少, 但国外一些医院手膝位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娩体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刘婧岩等[16]的研究中指出, 手膝位使得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增大,从而减轻了宫缩时产妇腰骶部的疼痛感,增加了产妇的舒适度,并且方便助产士进行阴道检查,同时有利于胎儿由枕后位向枕前位旋转[17];但是,长时间手膝位会使产妇上臂酸痛,因此,产妇可借助枕头、椅子进行适当的休息。 已经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不建议采用此体位, 以避免麻醉药物作用可能引起的摔倒的风险[18]。手膝位在第二产程的应用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不便于助产士对于会阴的保护,因此,在国内对该体位进行临床应用时, 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要对产妇进行相对准确的全面评估, 对产妇有充分的风险告知,确保产程中的母婴安全。

2.4 坐位分娩 助产士或产科医生指导产妇在产床或者特制产凳上取坐位, 调整体位使产妇感觉舒适并完成分娩[13]。有研究报道[19-20],坐位分娩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平卧位分娩产妇, 胎先露下降更快,顺产率高, 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 臧瑜等[21]研究结果显示,第二产程中应用坐位分娩的临床优势包括减轻子宫负荷, 加强了母体肺部气体的交换功能, 减少了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和产妇产时出血的发生率,对促进母婴健康、改善分娩结局有积极意义。但坐式分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坐位在宫缩间歇也会增加宫腔内的压力, 容易导致宫颈和外阴水肿,同时,坐位分娩时胎头对会阴的压力增大,容易使会阴发生较为严重的撕裂伤,对助产士的要求较高。 因此,坐位分娩体位在临床的应用及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践。

2.5 蹲位分娩 蹲位分娩指产妇双脚平放在地板或分娩床上, 在助产士或者栏杆等协助下维持身体平衡,完成分娩。研究显示[22],蹲位与产妇平时排便体位一致,可以使产妇更好的应用腹压协助分娩,加快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蹲位分娩可减轻胎儿对产妇腹主动脉的压迫,增加下腔静脉回流,改善子宫-胎盘血供情况,从而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3]。 李英[24]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蹲位分娩体位相较于传统仰卧位分娩体位, 可以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然而,蹲位分娩加重了分娩时会阴的负担,故对会阴损伤较大。 Shorten 等[25]研究发现,在所有分娩体位中,采用蹲位分娩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会阴撕裂伤发生率最高。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运用何种方法来进行助产士的接生操作,正确保护会阴。

2.6 站立位分娩 站立位是指产妇站在床边,双手扶住护栏,双腿张开,第一产程宫缩时可以左右晃动臀部。谭秀娥[26]研究发现,第二产程选择站立位分娩,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重力作用, 加大胎头对宫颈的压迫力度,加快胎头下降速度,从而缩短第二产程。 产妇根据自身意愿选择站立位时,能够更加放松,胎头的压迫能够使盆底肌肉得到更好的拉伸, 有利于减少会阴侧切率。 站立位分娩的新生儿经过产道的挤压,呼吸道内的羊水能够被更好的挤出, 降低了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 站立位对于接产的助产士来说,不利于观察胎头拨露情况,也不利于会阴的保护。 因此,临床应用较其他分娩体位少,应用前需慎重评估患者及胎儿的情况。

3 小结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第二产程分娩体位,是近几年国内助产技术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产妇在待产过程中, 助产士必须要考虑产妇的舒适性和被尊重的态度, 接产时不仅要考虑到产妇是否感觉舒适,还要考虑接产过程中是否便于观察,以及保护会阴等。 自由体位避免了仰卧位分娩时的缺点,有助于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但每一种体位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有待于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通过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解决。

猜你喜欢
胎头会阴助产士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助产士分级授权管理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分析
全球还需900万护士和助产士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