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路研究

2020-12-20 10:54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废弃物秸秆海南

凌 斌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农林医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如何在有效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同时缩短贫富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深刻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国情,高瞻远瞩地提出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称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号文)。2018年9月,国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由谋划转入实施。

海南积极响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省七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热带资源和绿色生态的突出特点和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李军[1]指出,本着海南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和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努力解决当前在生态环保和“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不断加快海南农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为此,研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省如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提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形态,是一种 “三高农业”,即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做到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而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核心,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获得高效益的现代农业形态。

张秀明、姜志德[2]认为,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强调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流动与利用,而生态农业对此没有严格要求,它主要侧重于生产环节,注重生态效益,两者有细微差别,但都是以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成功模式

(一)国际模式

1.物质再利用模式

主要侧重对农作物秸秆、禽畜排泄物、农村生活污水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多级循环利用,在生产肥料、能源的同时做到污染物零排放,达到农业资源再利用目的。目前主要应用在沼气综合利用、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利用以及秸秆“五化”(即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综合利用等方面。如,日本爱东町的油菜生产循环农业,不仅将废弃食用油回收加工成生物燃油,还把油渣经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成有机肥料或饲料。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则是从甜菜、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中提取乙醇和甲烷等能源、原料替代品。

2.减量化模式

主要侧重在减少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不断提高利用率。如,美国的精准农业,强化对GPS技术的应用,做到对化肥、农药、种子以及土壤的精准管理,从而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和获取收益。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普遍推广使用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形成节水农业体系,能够把水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避免浪费,同时也能减少水土流失。

3.资源化模式

侧重将农业生产、生活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得到有机肥的一种循环农业模式。如,日本菱镇的循环农业,是较早探索并推广应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模式。英国的永久农业,在节约土地资源基础上,尽可能利用环保技术等绿色手段,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和净化能力,获得长久、稳定的经济效益。

4.生态产业园模式

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农户”模式建设的生态产业园。如,菲律宾的玛雅农场,充分调动资源、文化、产业和创意,达到产业、农业高度融合的模式,当下比较流行的休闲农业、共享农庄、民宿等都是这一类。

(二)国内模式

1.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以资源的创意利用和开发为核心,以生产生态农产品为基础,进行休闲旅游性质的产业发展,类似于生态产业园模式。

2.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立体多功能化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比如,“鱼-桑-鸡”模式,利用池塘养鱼,在池塘四周种上桑树,并在桑园里发展林下养鸡经济,达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和最大化。

3.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

依靠沼气工程和堆肥技术,在大力发展禽畜标准养殖和生态种植等技术基础上,积极建立以禽畜粪便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家禽-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4.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推广使用种植、养殖和产品加工的清洁生产技术,实现农产品综合利用模式。如做豆腐、磨粉等一些传统农产品生产,豆渣、粉渣等可用于喂猪,猪粪制沼,再用于农作物种植。

5.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

侧重于对农业废弃物秸秆进行加工,实现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建立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秸秆-饲料-养殖”等。

三、海南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海南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史,良好的光热条件和自然资源,造就了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等畅销国内外的农业品牌和名片,但是,高温高湿的气候特征也为农业病虫害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普通农户为有效控制病害、追求效益最大化,把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作为首选,由此引发了生态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业投入品外包装随意丢弃、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等污染环境和危害生命问题事件的频发和曝光,省委省政府越发重视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不断突出生态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并将其贯穿于海南农村发展、农业生产的始终。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届人大二次全会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正式明确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协调、持续发展[3],在全国率先实行生态立省。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6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坚定海南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步伐。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再一次强调海南要始终走生态绿色发展模式,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好完美契合,是最适合海南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子。

经过多年发展,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初步构建了示范带动体系,积极探索形成了“猪-沼-果”、林下经济等一批成功发展模式,初步建立并实行了耕地保护、节约用地、自然资源管理等多项制度,强化了对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有力弥补了传统农业结构的不足,建造了一系列农业副业,提高了海南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截止2017年底,海南基本划定了畜禽养殖三区,设定禁养区218个,累计关停560家养殖场,改造基础设施297家;实施并建设沼气大工程209个,其中海南澄迈神州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的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一体化运行模式,被评选为2017年首批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示范基地”;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工程,投入资金4 867.60万元,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生物肥料、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试验示范;实施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工程,建立废旧农膜再利用加工厂和田间废弃物回收网点,先后累计对9 840吨废旧农膜等进行加工再利用,回收268吨废旧农药包装物;推进秸秆禁烧和五料化利用,开展秸秆青贮饲料试点;实施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程,创建防控试点,建设健康种苗繁育和检测体系,对槟榔黄化病、香蕉枯萎病和柑橘黄龙病进行有效防控[4]。

四、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投入品使用过量

本世纪以来,海南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量总体趋势在不断增加,如2014年,海南省亩均化肥用量,用量达到33.6公斤,是全国的1.5倍,农药使用量达到1.23万吨,是全国的2倍,其中化学农药0.98万吨,占比高达80%,其平均使用量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不仅严重污染和破坏了海南农业生态系统,而且还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短时间可以有效提高产量,但容易造成农业生态系统污染和破坏,实践表明,从长远来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并不意味着带来高产量,甚至会导致产量下降,这可以从海南平均使用量高于全国平均使用量反映出来,其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效益。所以,要坚决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使用,并逐步淘汰[6]。

(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较低

由于缺乏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机制,加上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余留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劳动能力较差,导致废弃农膜、农资包装、报废管带等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长期残存在田间地头,人们或选择就地焚烧,循环利用率低,不但达不到生态循环农业再利用要求,而且会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海南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约455万吨,利用率仅10%,远远低于全国利用率约50%,大部分秸秆被直接还田或焚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5]。

(三)农业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作物复种指数较高、化肥农药施用过量,很大程度上导致海南耕地质量逐步下降,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极大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海南省复种指数每年平均保持在200%左右,高于全国的150%;每年化肥施用量约为105万吨,亩均33.6公斤,高于全国的21.9公斤;三至六等中等偏下耕地占比7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约为三级水平;土壤酸化较重,大部分耕地pH值低于6.0(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酸碱度为6.2-7.2)。

(四)生态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

海南把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品牌作为有力推进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发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相继出现一批如咖啡、茶叶、绿橙等名牌产品,文昌鸡、屯昌黑猪、临高乳猪等地理标志以及椰树集团、罗牛山等国家级龙头企业,但是,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海南农业品牌特别是生态农业品牌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其次,只注重对农产品品牌的注册,忽视品牌建设,这就导致农产品品牌的衍生文化及其内涵缺失,不能有效地帮助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得海南农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的影响力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政策和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

从国家到地方,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各地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细化、调整具体执行标准。海南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各项制度机制比较完善,省财政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近年来安排了近二十亿元资金支持全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重点扶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等项目,如,2017年,省政府在原农业厅(现调整为农村农业厅)部门预算中设立了2亿元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但在具体执行上,特别是经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与一些地方的实际不够吻合的情况,另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补助,如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力度有待进一步放宽和加大,以吸引更多企业和农户参与进来,凝心聚力,共同做大做强海南生态循环农业。

五、发展思路及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坚持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是践行海南生态立省宗旨,帮助当前海南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良选择。按照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海南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一)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

推广使用滴灌、喷灌、微喷灌及微滴灌等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肥料和绿肥以及高效低毒生物药剂,逐步建立防控机制和农技人才队伍,不断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加强良种筛选、生物防治、生物发酵利用等生物技术研究和推广,从本质上改变依赖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产量的栽培措施和方法。另外,有序开展农业生态治理和恢复,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改进农业耕作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逐步开展土地治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选择肥料和施肥,不断降低化学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不断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建立一批秸秆青贮饲料生产基地,陆续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如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和生物腐熟还田等,实现秸秆利用“五化”,做到利用方式多样化、利用主体多元化和产业发展规模化。

规划建设一批畜禽粪污由污染防治向资源化利用转变的沼气和有机肥加工工程,海南每年产生畜禽粪污约1 109万吨,如果将其资源化利用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最高可产出4.7亿立方米沼气和100万吨有机肥,但实际上畜禽粪污利用转换率只有20%左右[1],所以,要吸收和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这项事业中来,改变原来“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逐步建立起“畜禽养殖-肥料生产-田园种植”等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引导生态循环模式在农业产业的普通应用。

加强对田间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海南残留农膜已超10万吨,包装废弃物达1 000吨,每年新增残留约1.5万吨[1],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农户参与的田间废弃物回收利用机制与网络,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农膜,从源头上减少农田废弃残膜产生。

(三)不断加强对耕地的改良利用

在短时间内无法明显降低复种指数,改良耕地质量情况下,大力推行减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最重要的耕地改良措施和办法。首先,制定和扶持有机肥产业规划、标准和政策,通过对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实行补贴,培育一批加工企业。其次,大力推行肥水施用一体化,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依托,实现水和肥的精准施用,可减少污染和浪费。另外,加强酸性土壤改良和重金属土地污染治理,调整种植结构,开展综合修复,逐步提升耕地质量。

(四)积极打造生态循环的农业品牌和品牌农业

注重生态循环农业品牌建设。以品牌文化建设为魂、以追求农产品高品质和质量安全为核心、以生态循环理念和技术为根本,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逐步解决因过往品牌化思维缺乏,而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低的现实问题,切实做大做强海南生态循环农业品牌。

注重生态循环品牌农业建设。以标准化园区建设带动农业特别是生态循环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逐步建成龙头企业成群、合作组织成网、生产基地配套等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将热带特色农业打造成海南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使海南真正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热带水果和南繁育制种等基地。

(五)细化实化农业生态建设标准和补贴机制

进一步出台完善生态循环农业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有关负面清单、质量标准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种植、养殖和循环利用一体化的区划、准入、认证和绿色标准[7]。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农村部“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研发”专项资金,从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支持生态循环农业相关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建立生态循环农业补贴、补偿制度,根据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实行差异化补贴和直补,对有关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农户给予专项补贴等[7]。同时,政府要主导资金整合,大力扶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进金融产品向生态循环农业领域延伸,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废弃物秸秆海南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怀念海南
水泥回转窑处理废弃物的分析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电子废弃物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