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海南如何防控谣言流言

2020-12-20 10:54林晓妹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流言谣言防控

林晓妹

(海南省委党校 哲学教研部,海南 海口 571100)

一、充分认识我省当前疫情之下谣言、流言传播的易发性

从危机对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产生影响与这次新冠疫情本身的严重性、诡异性、复杂性两个角度,结合新冠疫情对我省产生特殊性的影响及现代资讯的高度发达等,深刻认识我省当前疫情之下谣言、流言传播的易发性。在较严重的疫情面前,人们的心理关注点变得狭窄,思维敏锐性降低,而变得非常感性与回归原始,尤其是在正规信息渠道受阻时,在缺乏信息或信息模糊时,加上对真实与科学信息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产生非确定性不安全情境,这时人们会滋生一种不可控感和无力感,心理变得异常恐惧、敏感脆弱多疑,此时最容易相信命运、鬼神、谣言、流言等玄乎其玄的东西,且往往以从众获得安全感,因而从众心理倾向强烈。非确定性不安全情境与从众心理是孪生的,从众心理与信谣传谣又是双胞胎。从众心理下,人容易受无意识支配,更容易非理性,失去判断能力。这样谣言、流言就“越传越玄”,在不断传播中放大且变形或扭曲。预计谣言、流言将有继续不断爆发的可能乃至疫情过后仍会延续较长时间。这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不仅每次大危机会成为谣言、流言的温床,危机过后惊魂未定的人们依然有成为谣言、流言易感人群的倾向。如2004年印尼发生海啸,在2007年关于海啸的谣言、流言信息依然大量出现。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当年9月海南曾盛传本岛将发生地震、海啸的谣言或流言,导致海口、三亚等地出现私企、民工恐慌性撤离现象。这次疫情之下的谣言、流言不同于以往局部性危机的非典、汶川地震之后的谣言、流言,因为当时海南处于相对安全状态,这次海南本身就是疫区,且汶川地震和非典时期的危机局部性较强,这次的危机是全国性、全球性的,新冠病毒流行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多感染速度之快恐怕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关键是病毒之诡异恐怕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罕见的。所以这次新冠疫情危机对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更深刻。如人们的恐慌心理更强,于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们对越事关生命与健康安全的信息就越普遍关注,而对越是关注的事情越急于了解,就容易轻信关于此事的谣言、流言,并急于告诉他人,从而显示自己的消息灵通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即对于人人急需了解性命攸关的信息的传播更能凸现人的存在感价值感,于是谣言、流言蜂起的概率会更大。兼之,这次人们较普遍地经历居家自我隔离,使人们活动空间狭小、生活内容单一、持续时间较长,易导致人们思维的敏锐性更低关注力更狭窄更敏感,再加上移动网络等高度发达的资讯手段的普遍使用等,导致谣言、流言传播更易产生网络燃烧效应。如新冠病毒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时泄露的文章阅读量破10万+。目前国内特别是省内疫情得到较大程度源上的控制,但偶尔还有新增输入性确疹病例出现,特别是最近北京农贸市场出现的不易溯原的新疫情,更是让人们本来稍松懈的神经又紧张起来,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疫情大多依然未得到有效控制,专家预测疫情反复可能很大,即使后疫情时代的相当长时期内,谣言、流言传播的易发性依然存在,因此依然要重视防控谣言、流言的传播。

二、充分认识当前疫情之下谣言、流言传播的危害性

2008年海南地震海啸谣言导致海口、三亚、陵水、洋浦等地,都发生了民工、私企老板恐慌性撤离现象。目前全国谣言四起中引起了一些人更恐慌,出现了不少抢购风,大量人群涌进医院求确诊,某些伤医事件、某些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的公信力受质疑等都可能直接间接与流言、谣言有关,防控不当还会引发自杀、暴力攻击、群体性事件,乃至出现不可控的社会失序局面。通过网络等媒体搜索谣言、流言信息,通过微信互动,分析发现这次谣言、流言有以下几个类型,通过分析不难理解其危害性。

(一)关于防的谣言关于双黄连可预防感染的流言,使大量宅民冲出家门涌向商店抢购,海南也不例外。1月25日,微信群中流传一条信息:“琼海最新消息:4点到4点半不要出门,因为政府安排飞机撒消毒药水”。这会必然会误导人们防范病毒。

(二)关于治的谣言如谣传:一旦染上新冠病毒,就算治愈了,后遗症也会拖累后半生!用的药副作用更痛苦!有些基层防控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时也有类似不精确说法。这直接会使人们更加恐慌无助。

(三)关于传染源的谣言此类谣言往往以“服务信息”“友情提醒”的幌子大肆传播,更易真假难辨更具蛊惑性,更易引起公众恐慌、相互提防或歧视,并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如网上谣传“猫狗会感染病毒”,致某地不少人把自己养的猫和狗杀死或抛弃。某社区张贴宣传页,要求业主自行处置猫狗,否则强制捕杀并进行处罚。如传某地一百多个鱼塘全部感染,家畜家禽海鲜不能吃,某确诊患者逃跑不知所踪。海南万宁市大茂镇一老人因饮酒昏迷在人行道上,有人拍下视频并编造大茂镇出现疫情死亡的谣言。海南网民 “ 憨憨 ” 于 1 月 23 日在某微信群中散布“ 海甸岛三西路有病毒”“那个市政花园死人了,现在封起来消毒 ” 等谣言信息。如2月7日晚,一则流言:“我市人民医院的1名医生和1名护士被确诊成为无症状阳性感染者,而他们在1月24日至2月3日期间在发热门诊和急诊室为816人看过病或者护理过……”的信息在海口市民的微信群里广为流传。

(四)关于感染和死亡人数规模的谣言夸大化,如说感染人数达10万以上,造成全社会恐慌并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

(五)关于官方机构或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廉洁嫌疑的谣言如华南海鲜老板是政协原副主席的儿媳;1月26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散布谣言称: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人流量巨大,却没有任何测量体温等防控措施。网络流传“海南三亚拒收湖北籍旅客”流言。

(六)关于医护人员医术医德或专业研发人员或机构的谣言、流言如谣传病毒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时不小心泄露出来的。

(七)关于疫情造成生活和医疗物资短缺的谣言、流言春节后有人在微信群中散布“说快要封岛了,大陆米运不过来,快存点米”的谣言,致儋州、万宁等个别市县部分乡镇出现抢购大米的现象。

此外,还谣传世卫组织把中国划为“疫区国3年,中国经济倒退20年”;病毒只感染华人,这是美国的基因武器之类谣言,等等。

三、关于当前我省疫情防控中如何防控谣言、流言传播的建议

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来防控是治标之法,且易产生信息传播中的“禁果效应”,必须还要有治本之策。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海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领导之下的谣言、流言系统化预警机制,在现有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体系中增加谣言、流言报告预警制度。随着科普深入关于防和治等方面谣言可能会越来越少,但当下草木皆兵的人们关于传染源(包括新的传染病源)和物资短缺方面谣言将会更多,无关疫情的谣言、流言出现也是大概率事件,要加强监测预警。建议预警机制保持至疫情结束后并尽可能制度化常态化。

(二)疫情之下应更加注重树立和维护官方负责任与具备良好危机应对能力形象与公信力,这是防控谣言、流言的利器。因为党和政府是重大危机面前人民群众的靠山和坚强后盾。

1.公共组织及其人员或专业人员首先要做防控疫情的典范,如某些组织还习惯频繁聚众开会安排防控疫情工作、动辄现场督导之类行为等,可能对官方形象与公信力造成巨大破坏力,应力戒此类行为。

2.官宣疫情信息要客观、具体、严谨、精准。止谣言、流言首要是谨防谎言,非经严格验证或咨询权威机构或权威专业人士的相关信息一律不发布。要谨防出现权威的官方和专业人士或专业职能部门的不实或不精确表述特别是可能产生前后矛盾的表述。如2009年美国H1N1疫情,世卫组织官方网站也出现过引发公众恐慌的不实信息。要尽可能发布确切完整信息不发非确切不完整信息,危情估计还要有底线思维即从最坏处着眼。要告诫媒体、公职人员、相关专业人士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公开讲话和发布信息注意规范化精准表述,甚至私人场合谈及疫情也不可信口开河。要多用中性描述性语言少用或不用评价性语言,如“大量人员死亡和生病”,如改为:“死亡人数多少、生病人数多少”就会客观很多。又如武汉前期官宣:“目前综合判断,对本次的疫情初步印象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不强,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被质疑不够严谨负责,如果换成:“暂时未掌握确切的人传人证据,但不排除存在人传人的可能,因为病毒感染有潜伏期传播过程可能还会产生变异,目前我们对新型病毒所知非常有限……所以建议未找到确切的人不传人证据之前,按可能最坏情况来防控是最安全的。” 就不至于后来被简化成“没有人传人”对公众和官方都有误导。

3.官方应及时积极直接回应澄清有关官方或专业机构的谣言,并对流言谣言本身一定要深入查证有理有据地辟谣,不可简单粗暴删帖了事。这次还出现了某些官方或专业机构出来辟谣本身被质疑也正在广泛流传,比如网络盛传武汉红十字会领导发了狠话,不辟谣就一个口罩不给协和医院等传言,使人真假难辨。

4.这次辟谣不仅需要专家或专业人士现身说法、官方权威机构及时发布信息,更要谨慎选择跟踪普遍被公众信任的专家或专业人士如钟南山的经验或建议、专业机构信息,并第一时间公之于众。因为这次谣言异常复杂,某些辟谣本身被质疑成为谣言、流言,很多谣言、流言就是打着“内幕消息”“专业人士”的外衣大行其道,同时对官方权威、专业人士的质疑谣言、流言也满天飞。另外,最好以视频或加注文字的图片出现,一是可信度高,二是男女老少皆宜,且传播力、感染力更强。因为传播学告诉我们,人们认识外在世界信息的80%是通过视觉提供的,可视化生动鲜活的东西更能打动人让人信任。

(三)加大疫情真相、如何防治疫情的宣传力度。谣言止于公开透明,因为真正致人恐慌的不仅是危机本身更是危机的非确定性。这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全覆盖和精准有效的宣传教育疏导。

1.官方权威化推送信息频率需提高、内容应更具体鲜活丰富并实行多媒体联动,疫情动态要更细致具体明确完整,像中央领导统一指挥之下的防控应对体系如何运转、医院床位、捐赠钱物使用情况等都应该尽可能公开或公示。如上海市政府官方公众号“上海发布”,每天及时推送多条信息,仅30日1天就推送24条,发布政策调整、疫情防控、辟谣说明等信息,减少公众的忧虑和疑惑。疫情数据精细,包括年龄、地域等分类数据,值得学习借鉴。人们现在多处在敏感脆弱多疑心理状态下,有时间关注且关注力主要在疫情,如果官方推送信息频率太低、内容太简单抽象,人们自然容易被谣言、流言操控。海南省疫情公布方式可视化水平很高,如增加故事性强的宣传更具说服力。

2.强化疫情排查等防控措施及动态的全覆盖推送。比如类似以下信息会使公众吃下定心丸:政府已采取绣花针式管理,对可能去过湖北人群,落实到居委会进行网格式、地毯式排查等。

3.强化康复出院患者的现身说法、死亡病例的年龄、原健康状况等的推送宣传。可强化人们的信心。

4.可通过学校团委等机构或平台倡导年轻人做好身边人的宣传、解释说服工作。这次谣言易感人群可以说是普痛大众,但高度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妇女、文化较低人群、重灾区群众、感染者及隔离观察期人群,这次农村信谣传谣明显高于城市,比如海南抢购风主要发生在村镇。要利用大数据来分析他们使用什么媒体较多,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微信互动和查阅网络等相关媒体信息发现,这次年轻人重视预防、遵从政府倡议或要求及不信谣远胜于中老年人。

5.政府应加强宣传哪些平台信息可以信任并提供咨询信息真假的平台。如告知民众关于传染源政府已建立严密的监控监测排查体系并于第一时间公布制度。

(四)加强相关流行病学科普,加强公众应对疫情的教育培训和危机应对技巧训练。人们对自己越是熟悉越可掌控的东西,越不容易产生恐慌心理与从众心理,越会理性客观看待,正所谓认识危机是化解危机的基础。所以要加强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科学知识的教育宣传普及,整合专业团队与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加强公众应对疫情的教育培训和危机应对技巧训练。此外,谣言、流言产生严重危害的案例展示、科普谣言和流言产生的心理机制与社会机制也是消除谣言、流言的有效方法。

(五)对谣言与流言应区别对待。谣言存在恶意散播与人为加速传播等,可更多依据法律采取强制性惩罚措施如删贴、处罚乃至逮捕等,流言多是无意乃至善意的,应多采取疏导、回应等软性方式。

最后,对有关疫情的谣言、流言的散布和传播的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完善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流言谣言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真相在真相里活着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流言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