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观察

2020-12-20 20:39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皮损例数

李 翔

(重庆南岸区人民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60)

毛细血管扩张症系皮肤和黏膜上的表浅小血管因种种原因持续扩张所致,临床常见,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的线状、星芒状、斑状、点状损害。既往使用液氮冷冻、电灼、连续二氧化碳激光、微波、药物外敷、同位素治疗等方法治疗,有较明显的副作用,疗效不佳。随着医疗的发展,目前多使用染料激光或强脉冲光治疗,近几年有使用窄谱强脉冲光(又称为染料脉冲光、精准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报道,资料不多,使用的是(550 ~650)nm 的 治 疗 头。 本 研 究 于2015 年5月~2019 年10 月联合使用以色列飞顿公司的窄谱强脉冲光(500 ~600)nm、(550 ~650)nm 治疗头,治疗196 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6 例患者中男性10 例,女性186例,年龄(16 ~62)岁,平均29.6 岁,病程6 个月~18年,平均2 年,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颊及双侧鼻翼。

1.2 仪器与参数 采用以色列飞顿公司的DPL(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手具,波长(500 ~600)nm、(550 ~650)nm,能量密度(7 ~14)J/cm2,脉宽10ms、12ms、15ms,制冷50%。光斑面积10mm×30mm。

1.3 治疗前准备 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清洁面部,拍照,用毛巾或一次性手术帽遮盖头发,显露面部皮肤,用湿纱布或护目镜盖住双眼,外用光子冷凝胶涂抹面部。

1.4 治疗方法 先用低能量于耳前行光斑测试,测试能量从7J/cm²开始,根据患者肤色、年龄、性别及皮损情况调节治疗参数。治疗时治疗头垂直接触皮肤,轻贴,勿用力挤压。全脸治疗(1 ~2)遍,局部可用遮光板遮挡后加强,治疗终点为较粗血管变紫或模糊,细小血管当即消失。治疗后去除冷凝胶,冷水洗面,用冰袋湿敷30min。(3 ~4)周治疗一次,3次一疗程。

1.5 疗效判断标准[1]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前后照片由医生和患者共同评价疗效。疗效分四级,0 级(无效):病情加重或扩张血管消退<30%;1 级(有效):扩张血管消退30%~59%;2 级(显效):扩张血管消退60%~89%;3 级(痊愈):扩张血管消退>90%;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196 例患者,经(1 ~2)个疗程治疗,治愈135例,显效46 例,有效12 例,无效3 例,治愈率68.9%,有效率98.5%。治疗后毛细血管扩张区皮肤当即出现发红,1 天内消退;12 例患者面部有轻度水肿,3天内消退;4 例患者出现细小水疱,1 周内消退;3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3 个月内消退。所有病例未出现感染、疤痕及紫癜。

3 讨论

毛细血管扩张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原因不明,后者可继发于炎性、外用激素类药膏和长期不良化妆品的使用、紫外线过度照射均可引起[2]。如今多采用强脉冲光、脉冲染料激光、可变脉宽倍频Nd:YAG 激光治疗,治疗的原理均为选择性光热作用,靶组织为氧合血红蛋白,光选择性作用于血红蛋白,使其受热、变性、凝固,导致所在的毛细血管逐渐收缩或封闭,最终达到闭塞。脉冲染料激光多采用脉冲585nm、脉冲595nm 激光,治疗血管性病变效果确切,但耗材贵,治疗时疼痛、术后反应大,易出现水疱、紫癜,需要休假。强脉冲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成本低,效果相似,目前得到广泛应用。但既往的强脉冲光是宽谱光,针对性不强,从已有报道来看,治愈率不高[3、4]。可变脉宽倍频Nd:YAG 激光有较长的脉宽,在下肢较大的毛细血管扩张治疗中有优势。氧合血红蛋白在415nm、542nm 和577nm 处有特征性吸收峰,415nm 的光可被表皮黑色素强吸收,穿透力也差,一般不用于血管性疾病的治疗,542nm 和577nm两个峰值附近的激光常被选用作治疗光源[5]。以色列飞顿公司的DPL 治疗手具滤过了两端无效的光谱,涵盖了血红蛋白的两个吸收高峰,同时将两端的光谱能量转到治疗光谱,治疗总能量降低,疗效得到提高,达到近似激光的效果,又称为准激光技术。近几年各医疗机构的应用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笔者的临床体会是针对不同患者既要根据以往经验,更要根据患者皮肤反应做个性化治疗,对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通常比较表浅,可采用(500 ~600)nm 治疗头,该治疗头涵盖氧合血红蛋白的两个吸收峰,效果更好,脉宽一般选择12ms。如果患者有肉眼可见的扩张毛细血管,能量通常要用到9J/cm²以上;对于单纯的毛细血管扩张患者,皮损表现为线状、点状、星芒状,皮损以外的面部皮肤正常无病变的,经(1 ~3)次治疗,一般可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如果患者是激素依耐性皮炎或敏感肌肤导致的弥漫潮红,则宜先采用局部冷敷、外用0.03%他克莫司乳膏等先控制病情,病情稳定后再行强脉冲光治疗,起始能量不宜过高,不追求一次达到完全封闭血管的效果,应与患者沟通多次治疗的必要性。可从7J/cm2开始尝试,治疗能量偏高可导致激惹,反而使病情加重。本组治疗的3 例无效患者均属于这种情况。鼻头、鼻翼的毛细血管扩张常合并酒渣鼻,扩张血管可更粗、更深,可先用(500 ~600)nm 治疗头治疗,后期再改用(550 ~650)nm 治疗头,该波段能穿透更深,脉宽可选择15ms,能量可试着调到11J/cm2以上。如扩张血管较粗,则三次治疗不够,常需更多次治疗,如果多次治疗仍不能完全封闭扩张毛细血管,后期可试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小功率凝固扩张毛细血管。同时,口服甲硝唑、外用他克莫司乳膏等药物治疗也要跟上。

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报道较少,杨翠霞、王思宇等[6、7]有报道,但使用的是(550 ~650)nm 的治疗头。据笔者体会,(500 ~600)nm 的治疗头效果更佳,治愈率也更高。但是(500 ~600)nm 的强脉冲光也可被表皮的色素强吸收,如果患者本身肤色晦暗,应注意防止术后色素沉着,可采用遮光板,治疗时放慢速度,仔细观察,逐步提高能量。能量提高到10J/cm2以上可明显观察到细小毛细血管即刻消失,稍粗的毛细血管变紫的反应,但一定要做好术后冷敷,不然容易术后红肿。临床可观察到毛细血管经常会在治疗当时消失,术后又复通,尤其是鼻翼、鼻头扩张的较粗大的毛细血管。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提高治疗能量,缩短治疗间隔,3周治疗一次。但总的来说,治疗时不要心急,不要一开始就采用很高的能量,防止术后水疱等副反应的发生。

治疗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治疗头轻贴皮肤即可,不要用力挤压,防止血管塌陷、血液被挤出治疗区,否则强脉冲光不能更好地被期望的靶组织-氧合血红蛋白吸收,达不到治疗效果。一旦每一个光斑发射完毕,可即刻轻压治疗头数秒,给治疗区域降温,也有止痛的效果。

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毛细血管扩张,比治疗表浅色斑需要更高的能量,术后1 周应常规保湿润肤,不然会有干燥、紧绷等不适感。总的来说,采用这一治疗手段,疗效可与激光媲美,且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需休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皮损例数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