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分析

2020-12-20 20:39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4期
关键词:紫癜医护过敏性

卢 平

(周口市中医院儿科,河南 周口 4660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临床上主要以肿胀、紫癜、腹痛、乏力等为主要表现,不仅影响机体皮肤,同时对机体神经系统、关节系统、消化系统等均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提升,患儿在入院后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均能够痊愈出院。但是,在出院后为避免再次复发,仍需坚持服用药物或通过调节饮食、坚持锻炼、避免刺激源、增强体质等,改善预后。部分患儿及家长在出院后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导致疾病再次复发,增加患儿额外痛苦及家庭支出。因此,如何能够提升过敏性紫癜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避免再次复发已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1]。笔者观察了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应用于出院后过敏性紫癜患儿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17 年1 月 ~2018 年6 月来我院治疗并痊愈出院的8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由褚福堂主编的《实用儿科学》中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2];② 患儿认知功能良好,意识清晰;③ 家长沟通能力强,且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电子设备;④ 均在我院治疗并痊愈出院;⑤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⑥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实施。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② 患儿在住院期间未达出院标准自行出院者;③ 父母离异者;④ 患儿精神异常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 ~13)岁,平均(8.61±0.73)岁,体质量(22 ~46)kg,平均(34.31±3.01)kg;观察组41 例,其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4 ~14)岁,平均(8.59±0.69)岁,体质量(23 ~48)kg,平均(34.36±2.99)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于患儿出院时嘱咐家长监督患儿按时服药,讲解饮食原则,每月通过电话对患儿进行回访及健康指导,1 次/月。观察组应用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① 建立小组:成立院外干预小组,小组人员组成,科室主任1 名、主治医师2 名、护士长1 名,责任护士4 人,小组人员在入组前经培训合格后上岗。② 建立联系平台:通过微信建立院外干预平台,将观察组出院患儿家长及小组成员拉入群内,修改备注名称,利于家长及医护人员相互辨认。③ 排班列表:主治医师1 人及责任护士2 人为1 小组,每小组连续在线1 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周六、周日在线,积极解答患儿家属问题,排除过敏因素,避免再次复发,同时将医院门诊、住院医师值班表公布,方便患儿回院复诊及提前预约。④ 内容推送:应用图文的方式制作宣传课件按时推送,课件发布前需经科主任审核,内容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疾病预防、日常训练内容、成功病例、失败案例等,两组患儿出院后均持续干预6 月并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依从性: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其内共包含10 项内容,满分100 分,总分>90 分即为依从性良好。② 复发判定标准:出院6 月内出现关节痛、肉眼血尿、活动受限或皮肤黏膜紫癜任意一种。③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价,共包含20 项内容,其中得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 ~90)分为基本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依从性良好33 例(82.50%),复发率20.00%(8/40);观察组依从性良好41 例(100.00%),复发率2.44%(1/41)。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χ2=5.793 6,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χ2=4.668 9,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40 例,非常满意18例(45.00%),基本满意13 例(32.50%),不满意9例(22.50%),满意度71.50%;观察组41 例,非常满意25 例(60.98%),基本满意15 例(36.59%),不满意1 例(2.44%),满意度97.56%。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9 9,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等致敏因素导致机体产生致敏反应而引起,以学龄期儿童最为常见,多发生于春冬两季,广泛小血管炎症是过敏性紫癜发生的病理基础,患儿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出血、皮肤紫癜、肾炎、关节肿胀等临床症状[3],患儿在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后基本能够痊愈出院。但是,过敏性紫癜的病程较长,且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反复,出院时病情得到控制患儿若在院外不能得到持续的治疗及预防,极易引起疾病的再次复发,对患儿及患儿家庭均造成严重影响[4]。

临床研究表明[5],过敏性紫癜再次复发与患儿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院外依从性低、家长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按时复诊、有疑惑时不能得到及时解答等因素有关。因此,该研究制定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通过成立院外微信群,成员时时在线,能够及时为患儿家长解答疾病相关问题,同时能够督促患儿服药,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通过推送疾病相关知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家长认知,避免患儿在出院后再次接触过敏原,引起疾病复发;成功及失败案例的推送,能够使患儿家长增加疾病的治疗信心及对疾病危害程度的了解,提升患儿家长的重视程度;通过指导患儿日常饮食及日常锻炼,避免院外发生再次感染,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微信群的应用避免了常规电话回访时因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及时接听电话而造成回访不到位的情况,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能够通过信息留言继续沟通,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持续追踪直至解决,提升相互之间信任度[6]。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推送内容需经科室主任审核过关后方能上传,同时为保证群内有效沟通,禁止发送与疾病知识不相关内容。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提示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过敏性紫癜出院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院外延伸干预模式能够通过增加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及时掌握患儿情况等,有效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避免过敏性紫癜再次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紫癜医护过敏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闪光的背影——献给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影响因素分析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