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21 03:43龙洋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龙洋

【摘要】数学源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也处处会用到数学。因此,教师须建构数学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既需要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活与数学相融合的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更融洽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并借助数学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兴趣

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爱好广泛,兴趣支点较多,如果抓住兴趣支点来创设情境,学生学习的兴奋度会大大激发,学习的欲望会得以膨胀,学习的动力会得以增强,有助于实现高效掌握和应用数学的目的。例如,关于“位置与方向”的教学,我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A4纸,要求设计自己心中的“仙游县绿博园”,务必把本地的主要树种、花卉设计在不同的区域(位置),需有珍稀植物区、花海区、儿童乐园区、餐饮区,各区相得益彰,并附有导游路线图(方向)。提前列出仙游的植物花卉,如香樟、桂花、南方红豆杉、水松、银杏、钟萼木、樱花、茶花、杜鹃花、紫云英、油菜花等。此情境,学生似曾相识,但让学生以位置和方向的形式设计出来是比较新奇的,正好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更激发了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强化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少讲精讲,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交流,把课堂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关于“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的身高各不相同;接着分配任务,即测量成员身高,并设计出小组的身高折线统计图。测量身高环节,有的成员需准备测量工具(直尺或卷尺),有的成员具体测量,有的成员忙于记录,有的成员还要监督其他成员的站姿,有的负责设计统计图,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设计身高折线统计图环节,有的主张这样设计,有的主张那样设计,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终需要小组长的协调或者教师的引导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这里,学生通过小组的分工与协作,以集体的智慧完成了身高折线统计图,既体验了生活的不易,又应用了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还提升了协作意识,可谓寓教于乐、一举多得。

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難懂、深奥的数学,以视频、动画、文本等方式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数学,扫除学生害怕数学的心理障碍,找到一条通过学生的感性思维来解决用理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捷径,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抽象变形象,一个直观立体的数学模型已经在学生脑海中构建起来,这比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演示胜过百倍,而这恰恰也是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最关键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李新阶.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46-147.

[2]闫正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8(19):63.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