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启发学生思维

2020-12-21 03:43戚小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小学数学

戚小红

【摘要】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思维的学科,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之中具有巧妙启发学生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思维中感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价值及乐趣所在,从小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教与学的效率。笔者基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巧妙启发学生思维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巧妙启发;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需要老师彻底从以往的知识传授教学中走出来,加强对学生思維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契合最新的数学教学目标。而在此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老师就需要从多途径探索启发学生思维的途径,才能够逐渐让学生具有主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渐取得理想的思维能力培养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成效。

一、教学中巧妙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老师的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部分老师延续的仍是全面讲解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讲解成为了贯穿课堂的重要内容,无法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无法预留充分的师生、生生互动机会,长期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而且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提升速度也会越来越慢,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之路的顺利推进极为不利。而在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就能够使得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创新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践、体验、探讨等方式来解决学习疑问,掌握新知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训练及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持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策略分析

1.巧设导入,以趣激思。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之时,为了能在课初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新知有直观的了解,老师可为学生设置相关的脑筋急转弯,即“百姓扬帆到包头”,学生通过对此脑筋急转弯的分析之后,纷纷说出人民币这一答案。当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需要借助询问:“你们是否想看下人民币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方式便很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不仅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较为浓厚,而且学习思维也会得到顺利的激发,能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铺垫。

2.巧设教学情境,以境促思。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能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寓于形象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教学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与感悟机会,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灵活与严谨,自然能更好地突破理解困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巧设数学问题,以问引思。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容之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观察,你们有何发现?分别有几个边、几个角?是否都相同?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了解,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样的提问既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探索与思维需求,又能够体现出问题的启发性与适时性,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有效思考。

【参考文献】

[1]赵蕾华.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5(9).

[2]董凤林.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16).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小学数学
多维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兵教兵”在农村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