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传统手工艺与地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20-12-22 04:53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手工艺辽宁传统

张 红, 白 瑞

(沈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传统手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1]。传统手工艺既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具有经济价值,能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但面对全球化竞争和工业4.0的冲击,传统手工艺的保护面临困境,产业发展也日渐式微。因此,《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创新,挖掘技术与文化双重价值,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2]辽宁省是传统手工艺的资源大省,充分发掘其中的地域文化基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融合发展,对推进辽宁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辽宁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分析

辽宁传统手工艺及产品种类丰富。鞍山岫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抚顺煤雕、朝阳紫砂均享誉国内,诸多市县的剪纸、满绣、绢花、琥珀、酿酒、面塑等传统美术与技艺也被收录到省级、甚至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辽宁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带有浓厚的东北地域生态、民俗与传统文化色彩,记录了辽宁人对地方历史与现实的认知及情感脉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同时,传统手工艺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审美与情感交流需求,为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 辽宁传统手工艺的地域文化价值

(1) 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是社会习俗的一种物化形式,是农业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地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信仰习俗等文化基因内含于传统的生产与生活器具、装饰物品之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庄河剪纸便常以民俗风情、民间故事或社会时事为题材,寄托了驱邪纳福、向往和美幸福生活之情,如作品《双喜凤凰》《和谐奥运》。锦州的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样闻名遐迩,它多以民族迁徙、信仰崇拜为题材,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老边饺子、海城牛庄馅饼、沟帮子熏鸡、老龙口白酒、三沟白酒、喀左塔城陈醋等工艺制作领域中的项目已经成为辽宁的特色品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 红色文化。除了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因素,辽宁传统手工艺品中的红色文化要素同样不容忽视。爱国奉献是辽宁精神的重要内涵,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辽宁人也始终担当着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从共和国长子到实施新时期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 再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确立东北亚区位优势,辽宁人的奉献精神在当代也得到充分彰显。”[3]传统手工艺中红色文化遗产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爱国主义精神,为辽宁传统手工艺内容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抚顺煤雕艺人程斌的作品《关东魂》就取材于抚顺煤矿工人的日常一景:一位老人全身东北冬季装扮,正面带笑容地拾着地上的煤块,寓意“辽宁”这位“新中国的工业长子”在艰苦环境中战天斗地的乐观精神。龚振涛的作品《小矿工》则塑造了孩童试穿父辈采矿工作服的场景,寓意辽宁精神传承不息。

(3)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属于制造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企业文化范畴,是文化演进中的一种价值取向、目标追求,承载着包括具体的制造者(个人与组织)和产品两个层面[4]。在传统手工艺层面,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雕刻技艺,到清朝时期的酿酒工艺、刺绣工艺与民国时期的金银饰品制造工艺等都不乏匠心,即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在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在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益精神。2007年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胡魁章制笔工艺即是如此:一支毛笔的制作要经过“浸、拔、垫、齐、梳、择”等多道工序,仅“梳”就要用牛骨梳梳理八万多下,可见辽宁手工艺人的专注与执著精神。

2. 辽宁传统手工艺的美学价值

(1) 传统手工艺中的生活美学指向。日常用的手工艺品在材料上常常选取本地区的常见原料,设计简洁,工艺简单,产品耐用且实惠,符合当地民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受众广泛、认可度高。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高粱糜子笤帚、木质悠车、竹编菜篮子等。这些日常手工艺品的材质、样式、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隐含了人们对质朴、天然、环保的生活状态的情感诉求,也寓意着追求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指向。传统日常手工艺品不仅满足了人的基本物质需求,还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起到精神慰藉的作用。

(2) 传统手工艺中的设计美学理念。除了实用美学,传统手工艺也是手工艺者美学理念和美学追求的物化集中体现。①在设计理念上,传统手工艺秉承“相物而赋形”的原则,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属性与特点,随形施艺,创造出人物、花鸟、风景等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对传统美学的理解,达到抱朴归真、贯穿连通的和谐状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便是其中集大成者,作品《华夏灵光岫玉塔熏》获得了工艺美术百花奖的殊荣。②在设计过程中,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是一个感知美、思考美、记录美、创造美的过程。手工艺者通过手工艺表达内心对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同时唤醒他人对美的觉知和欣赏,从而完成一次美的心灵追寻。

3. 辽宁传统手工艺的社会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传统手工艺及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社会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①传统手工业产业本身在生产、营销、材料供给等环节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实现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时,传统手工业作为地域文化的名片,具有品牌辐射的作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②在工业4.0时代,传统手工业面临着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运用从传统文化不断拓展到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日用品设计等产业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辽宁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及分析

1. 辽宁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1) 辽宁传统手工艺资源状况。辽宁省非遗传统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资源丰富。现有非遗传统工艺项目总计648个,其中,传统美术类268个,传统手工技艺类380个[5]。传统工艺类项目分布在全省各地市,不同地区均有不同品种的项目存在;涉及剪纸、雕刻、刺绣、建筑彩绘、陶瓷、饮食、装裱、泥面塑、版画、篆刻等多个门类。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名录》的有12个(均为传统美术类)[5]。“辽宁四宝”岫岩玉雕、阜新玛瑙雕、抚顺琥珀雕、本溪松花石砚,以及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岫岩满族剪纸、建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等在传承保护发展方面都积累了经验。截至2018年末,共有12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美术10人、传统手工技艺2人,但在10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只有阜新市细河区珏艺轩玛瑙素活制品厂一家入选[6]。

(2) 辽宁传统手工艺保护现状。 目前,辽宁已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非物质遗产保护系统工程。辽宁省文化厅出台的《辽宁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主要任务中的一项即为传统工艺振兴行动。具体包括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出台相关保护政策法规、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出版刊物和书籍、开展多项民间展示与交流活动、加大宣传保护力度等措施。

(3) 辽宁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目前,辽宁省传统工艺企业(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类)有50家,其中,国有企业1个、民营企业28个、有限公司11个、个人独资4个、个体经营5个、合作社经营1个。企业盈利经营31个、企业经营亏损11个、企业经营持平8个。企业经营盈利在百万元以上的有:三沟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盈利893万)、岫岩玉雕(盈利100万)。企业经营亏损在百万元以上的有:本溪永隆泉满族传统酿酒工艺(亏损490万元)、抚顺千台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亏损266万)[5]。

(4) 传统手工艺教育与人才培养状况。在教育单位主导的人才培养方面,辽宁省共有6所高校设立美术学院,即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轻工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也设有设计类专业。在政府主导的人才培养方面,辽宁省政府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从2015年开始,依托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10期国家培训研修班。其中,剪纸(初、高级)培训6期,雕刻普及培训(包括本溪辽砚、抚顺煤晶、阜新玛瑙、岫岩玉石、木雕)4期,培训传承人500人。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确定1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传承师傅,明确带徒39名,并对其开展的传承活动予以重点支持,鼓舞了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5]。

2. 辽宁传统手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1) 工业时代冲击下的传承与发展困境。传统手工艺在生产方式上与工业时代的需求不匹配。追求高效率、规模化、高利润的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严重压缩以“低效率、长周期、小规模、利润低”为特征的传统手工艺生产的生存空间。

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在工业时代式微。工业的迭代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消费习惯。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难以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生活与审美需求,而具备新颖性、个性化、精细化与智能化的现代工业产品则备受青睐,大大抢占了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与日常应用空间。

2.1 早产组与正常组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fFN的表达 早产组与正常组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fFN的表达在24周及3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转变引发传统手工艺传承断代危机。从技艺传承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是有形(物)与无形(技艺)相结合的个体劳动手工业,很容易造成人殁艺亡、后继无人的局面。从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属于“经验性”工艺,只能言传身教,难以机械化、批量生产。行业萎缩、收入低,从业人员老龄化严重,鲜有青年加入,从业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引发传统技艺行业的发展危机。另外,一部分传统手工艺品以珍稀矿产资源为原料,长时间的开发利用造成原料短缺和环境破坏,此类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2) 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现有的传统手工艺产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辽宁省对传统手工艺侧重文化保护,而不是产业扶持。一方面,政府尚未充分重视传统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常常被动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协调融资、服务指导、营销推介、政策扶持、法律保护等方面缺少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的力量薄弱,没有科学、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支撑力度不足。目前,传统手工艺产业尚停留在艺人的技能和作坊生产的阶段,整个行业缺乏科学理论的宏观指导。学校的设计专业常常引进国外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忽视中华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设计的作品往往缺乏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和生产实际,老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创新创业能力低。这些都不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三、 辽宁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

1. 通过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形成品牌引领产业发展范式

2018年,辽宁省出台实施《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 明确建立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等9项任务, “要培育一批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工艺企业和名牌产品, 打造辽宁地域文化知名品牌和文化名片”[7]。 借此契机,辽宁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应突破传统产业发展模式, 形成品牌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1) 树立特色品牌战略目标。辽宁传统手工艺虽然资源丰富,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手工艺品牌屈指可数。选拔出一批既蕴含地域文化要素,又符合当代日常需求、审美价值及环保要求,同时,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传统手工艺及产品是当务之急。依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库及传统工艺名录资源库,锚定各市具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技艺和审美品位的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集中力量树立支柱性产业品牌。如现有的岫岩玉雕、阜新玛瑙、满族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就具备产业发展潜力。

(2) 突出传统手工艺文化品牌的符号效应。文化品牌的符号效应是指通过老字号、商标、地理标识等符号凝聚传统手工艺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符号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拥有强烈的品牌忠诚度[8]。发挥辽宁传统手工艺的品牌效应,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并通过保护老字号的商标、著作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手段对品牌的符号印象加以固化和放大。

2. 依托“互联网+”建立传统手工艺产业宣传营销平台

(1) “自媒体+传统手工艺”。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或资助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者、研究者、工艺大师建立自媒体账号,在学术圈和公众中进行宣传,借助影响力人物进行舆论推广;另一方面,可以与网络大V、公众号、个人推送号、知名网站(如优酷、爱奇艺、哔哩哔哩等)、直播平台(如一直播等)、短视频平台(如抖音、腾讯微视等)合作,通过图片、文章、短视频、冠名节目、直播等手段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及各种传统手工艺的活动进行推广。

(2) “电商+传统手工艺”。网络电商是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的网络销售要突出个性化定制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喜好,调整推广方式与推送内容,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生产。另一方面,要依据不同电商平台的消费群来制定不同的营销推广计划,如“天猫”主打高端商品,“淘宝”主打平价商品,而“拼多多”更吸引偏好物美价廉的消费者。因此,针对不同平台的消费人群推出不同类别的商品,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销售效果。同时,还可以推动电商平台社交化,通过加强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完善交易与售后服务等措施,增进亲密感与信任感,培养品牌信赖度。

3. 开辟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

“传统手工艺介入到乡村建设,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土文化重构,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且可操作的模式。”[9]2019年,辽宁正式启动“合村并镇”试点,原有的乡村结构被打破,为新型乡镇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契机。可见,利用原有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与产业资源盘活农村建设是一个可行的新思路。应因地制宜,以传统手工艺产业为核心发展乡村经济,打造民间工艺示范地、“前店后院”式的手工作坊,形成生产制作、观赏、销售和创作等功能完善的产业形态。同时,美化乡村环境,形成田园风光带,构建生活、生产与旅游发展新格局,带动农副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及全面发展。

4. 完善支持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

除上述途径,地方政府与地方行业协会还应组建“传统手工艺产业振兴协会”,由地方文化厅人员、行业代表、法律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理事会,在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强合作,为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传统手工艺产业振兴协会”的职责范围应包括:①落实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产业发展政策,为传统手工艺企业与政策研究部门、产业革新部门、法律服务人士的交流提供服务;②保护传统手工艺师、挖掘工艺创新人才,提升其行业地位与其所代表品牌的价值;③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传统手工艺品及其相关企业、市场调研数据的查询与交流中心,疏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渠道;④与地方院校合作建立“辽宁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人才培育中心”,做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与企业合作设立“传统手工艺产业会馆”“手工艺体验工作室”等展示场馆,拉近消费者与传统手工艺生产及产品之间的距离,助力振兴传统手工艺创业。

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是地区提升经济、改善民生的手段,是文化与产业的叠加。创新辽宁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既要运用好资本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也要聚焦文化要素、知识要素,培育与树立核心品牌,发挥其产业引领、提振地方经济的作用。

猜你喜欢
手工艺辽宁传统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辽宁之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辽宁舰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