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听力恢复的影响

2020-12-22 13:23永煤集团总医院476600刘勤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听阈鼓膜修补术

永煤集团总医院(476600)刘勤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耳科疾病,多伴有耳内流脓、鼓膜穿孔、听力降低,甚至并发颅内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常采用鼓室成形术清除病灶,恢复耳道功能,能维持外耳道形态,但创面较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具有创伤性较小、视野清晰度高等优势,能近距离、多角度观察病灶,有助于鼓膜修补,恢复听力[2]。本研究选取我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6例,旨在探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6例(2017年6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18~52岁,平均(32.68±7.10)岁。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19~53岁,平均(33.05±6.92)岁。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鼓膜贴补实验结果为阳性;经纯音测听检查结果为混合性聋或传导性聋;经颞骨CT检查显示无听骨链损伤、中耳胆脂瘤;均为初次手术;咽鼓管功能良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心血管、头外伤、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中耳癌或结核性中耳炎;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手术禁忌证。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鼓室成形术,于耳后方做小切口,分离外耳道皮瓣,切除乳突轮廓,磨低外耳道后壁,清除病变组织,摘除钻骨头残留体与锤骨,重新建立骨链,最终修补骨膜穿孔处。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贴敷丁卡因棉片(1%)于鼓膜处,麻醉鼓膜表面,采用利多卡因(1%)浸润麻醉耳道内近耳屏处,置入耳内镜,观察鼓膜并依据其穿孔大小选择耳屏软骨膜,采用显微钩针将穿孔内缘1mm处上皮层切开,清除穿孔附近上皮,并采用直角刮匙搔刮穿孔缘约1mm处,制作血管床,填充明胶海绵颗粒(浸润有氯化钠注射液0.9%)于鼓室内,修剪铺平耳屏软骨膜,于穿孔缘下处植入,撤出耳内镜,采用明胶海绵、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比较(±s)

附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VA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鼓膜恢复时间(d) VAS评分(分)观察组 48 8.74±1.65 52.69±6.98 13.65±5.26 2.18±0.71对照组 48 20.69±2.89 94.57±15.69 20.74±6.21 4.24±0.72 t 24.879 16.896 6.036 14.114 P<0.001 <0.001 <0.001 <0.001

附表2 两组听力恢复情况比较(±s,Hz)

附表2 两组听力恢复情况比较(±s,Hz)

组别 例数术后7d观察组 48 3.65±6.31对照组 48 48.01±6.57 36.24±6.17 44.70±8.16 39.56±6.28 t 0.191 6.382 0.371 4.599 P 0.849 <0.001 0.711 <0.001气导听阈 骨导听阈术前 术后7d 术前47.76±6.25 28.15±6.25 45.32±8.21 3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鼓膜恢复时间)。②术后1h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强。③术前、术后7d两组听力恢复情况,采用耳机(B-71)与听力计(Madsen OB-822型)测定听阈值,保证噪音<30dB,先测量气导听阈值;然后采用窄带噪声掩蔽侧耳,测量骨导听阈值。④两组并发症(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VAS评分、听力恢复情况)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VAS评分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鼓膜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听力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小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1例耳鸣、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3例耳鸣、2例眩晕、3例恶心呕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2/48)低于对照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

3 讨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鼓膜、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导致鼓膜穿孔,听力损伤,及时清除病灶、改善听力具有重要意义[3]。

鼓室成形术能根据病变范围重建中耳传音结构,提高听力;且能维持自身清洁功能及外耳道形态,可减少中耳感染,提高听力,但创伤性大,出血量多[4]。近年来耳内镜广泛应用于耳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本研究采用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鼓膜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本术式能取出穿孔边缘处上皮组织,不会损伤残余鼓膜,出血量较小,属于微创手术,有助于鼓膜恢复[5];且通过移动调节耳内镜镜头能清晰观察中耳腔内的路径、外耳道、鼓膜骨室等解剖结构,减少头部调节,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1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7d观察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小于对照组(P<0.05)。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可清晰、多方位观察耳内情况及解剖结构,从而获得全面性术区情况,有助于手术快速顺利进行,且操作便捷,对鼓膜创伤较小,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6];同时能对鼓膜进行有效修补,促进鼓膜恢复正常,提高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值,从而恢复听力。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P<0.05),耳内镜下能越过遮挡视野的手术器械,降低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及对耳部其他组织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此外,需注意术中应动作轻柔,避免对耳部其他结构的损伤,并及时止血,防止耳内镜污染,影响术野;应根据术野、路径等尽量选择亮度较高、清晰度较好的合适耳内镜,提升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应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鼓膜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听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听阈鼓膜修补术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上海市青浦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状况分析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更正启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
鼓膜穿孔严重吗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