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2020-12-22 13:30索丽娟宋艳敏王大龙田丹丹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视神经电针生长因子

索丽娟 宋艳敏 王大龙 田丹丹

(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21)

视神经萎缩临床表现为视盘颜色发白,视野范围缩小,视功能损害等,对患者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造成影响[1]。该病虽不能完全治愈,但可通过相关疗法恢复部分残余的神经纤维,进一步保护视功能[2]。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神经营养因子,有稳定患者视力、改善视野、促进部分视神经功能的恢复的作用[3-4]。本文旨在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80例(92眼)视神经萎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47眼),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28岁,平均(22.5±4.8)岁,病程1~5个月,平均(3.5±1.2)个月;研究组40例(45眼),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5~26岁,平均(21.5±3.8)岁,病程1~5个月,平均(3.5±1.2)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眼科学》有关视神经萎缩的诊断标准[5],结合视力、直接眼底镜以及OCT检查确诊;(2)无重要脏器及智力障碍;(3)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的躯体疾病、器官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2)韦氏智力测验IQ<70;(3)酒精或药物滥用;(4)有人格改变;(5)哺乳或妊娠期妇女;(6)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显著浑浊患者;(7)临床资料不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30 μg批号:国药准字S20060023),临用前每瓶2 mL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每日30 μg(1瓶),1次/d,3~6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针治疗,采用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型号:SDZ-Ⅲ)取四方组穴位,接通G-6805电针治疗仪用疏波治疗,由同一名医生施针灸术。取穴:太阳、攒竹、承泣、丝竹空、球后、合谷、风池。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选择3~5个主穴与配穴,由医师对上述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后,用0.35 mm×40 mm针灸针,针尖与皮肤呈30°角,采用指切进针法快速刺入皮下,进针25~30 mm,捏住针柄进行快速捻转(除头部穴位外),行针宜补虚泻实法,留针30 min,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野损害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心视野灰度、视力、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时间(采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获得)。根据患者的视力及视野症状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表示对数视力表裸眼较治疗前提高3行以上,视野扩大10°以上;有效表示对数视力表裸眼较治疗前提高1行以上,视野扩大扩大5°~10°;无效表示治疗后症状仍存在,视力、视野无变化甚至减退[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对比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视野改善率 治疗后,研究组视野损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3治疗前后眼压等情况的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眼科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中心视野灰度以及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时间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视力有所增长,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长数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等情况的比较

3 讨 论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各种病变及其髓鞘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等的损害致使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的最终结局,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7]。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由于神经纤维的蜕变及萎缩,病人多有视功能的减退、视野的缩小[8]。病人一旦发生视神经萎缩,几乎不可能痊愈,但若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恢复或维持残余的神经纤维功能[9]。目前,鼠神经生长因子仍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并已被国内批准用于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当中,但一些研究认为视神经萎缩患者除了视力下降、视野损害之外,也伴有较多明显的眼部血供异常,因此还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眼部血供及眼内微循环[10-11]。

电针是基于中医针灸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法,于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我国,在各类疾病发挥显著作用,且适应范围基本和毫针刺法相同,治疗范围较广[12-14]。近年来已有多名学者研究证实电针在视神经损害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但将电针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于视神经萎缩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极少。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对比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视野损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的眼科各项检查结果对比均无意义(P>0.05);治疗后中心视野灰度以及乳头荧光充盈迟缓时间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视力有所增长,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长数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针能够有效改善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恶性进展。分析其原因,鼠神经生长因子的主要成份为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26.5KD的生物活性蛋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中枢神经元的发育、成熟以及再生,从而促进受损的神经恢复。当视神经萎缩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有利于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与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后,可发挥以下生物效应,促进视神经的恢复[15];同时,鼠神经生长因子通过发挥其生物效应逆转半暗带中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细胞恢复,抑制神经元凋亡,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而通过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既能发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标本兼治之功,也能够刺激本体感受器,向中枢传输大量皮肤感觉与运动信息,产生本体冲动,并且改善大脑部分受损的神经组织,以发挥代偿作用,改善病变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其恢复正常的感觉与活动模式[16-17];两者联合应用一方面能够舒张视神经周围血管,修复病变神经,疏通经络,滋补肝肾;另一方面发挥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合理调整针刺强度大小、热度以及电刺激[18]。

综上所述,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电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损害,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采纳。

猜你喜欢
视神经电针生长因子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唐由之视神经萎缩诊治经验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视网膜Flt-1的表达及意义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