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

2020-12-22 13:30魏东郑增权邓小银
贵州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左心呼吸衰竭通气

魏东 郑增权 邓小银

(1.西安市北方医院社区中心全科,陕西 西安 710043;2.蓝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陕西 蓝田 710500;3.西安市北方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3)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恢复重要器官功能,尤其是呼吸功能,迅速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的关键,其中辅助通气治疗是临床快速改善低氧血症最为重要的方法[1]。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心肺功能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61.84±8.47)岁;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31例,退行性瓣膜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例;Ⅰ型呼吸衰竭32例,Ⅱ型呼吸4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1.79±8.52)岁;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21例,冠心病32例,退行性瓣膜病1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Ⅰ型呼吸衰竭33例,Ⅱ型呼吸3例。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2]中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且在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环境下,患者的PaO2在50~60 mmHg,伴或不伴PaCO2>50 mmHg;均符合非控制性氧疗治疗标准:呼吸频率:9~34次/min,呼吸节律正常,能自主呼吸,意识清晰;发生急性左心衰至就诊时间≤6h;认知功能正常,对医护人员相关指令、各项量表的解释能理解并遵照医嘱护嘱执行。已排除合并其它影响呼吸功能疾病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强心、扩张血管、利尿、镇静药物治疗。对照组行面罩吸氧,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至病情好转,符合鼻导管给氧标准,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若符合有创通气治疗指征则转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4 h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者、原有意识障碍加重或血pH值<7.20、PaO2<60 mmHg、PaCO2>50 mmHg且呈进行性升高者、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且病情未见好转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设置在5 L/min~10 L/min范围,严密观察患者临床反应,根据患者呼吸频率及面色等指征随时调整氧流量,仍不能改善者评估是否更换通气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确诊后即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采用双水平正压气道(BiPAP)通气模式。根据患者血气指标、呼吸功能、血压及对机械通气的耐受性,调节呼吸参数,吸气压力在10~25 cmH2O,呼气压力设置为6~12 cmH2O,从低至高调节吸气及呼气压力,氧浓度为30%~100%,呼吸频率15~18次/min。通气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功能、血气指标、意识等,患者病情好转则停止机械通气,或改用面罩吸氧。停用无创机械通气指征:患者病情好转后撤机,若患者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指标及SpO2无反复后即可完全脱机。病情好转标准:(1)呼吸困难及气喘症状明缓解;(2)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完全消失;(3)胸片示双

肺无肺水肿表现;(4)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仅有轻度低氧血症。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病情好转耗时、病情好转率、转有创通气治疗率。对两组患者入组时、病情好转时的气血指标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功能指标B型尿钠肽(BNP)、心衰功能(NYHA)分级构成进行比较;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病情好转率、耗时及转有创通气治疗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耗时为(4.61±1.38)h,明显短与对照组的(7.79±2.56)h,观察组病情好转率为94.44%(34例),高于对照组的86.12%(31例),观察组转有创通气治疗率为5.56%(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02,χ2=3.421、31.467,P均<0.05)。

2.2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RR、SpO2、PaO2、PaCO2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后,两组患者RR、PaCO2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t=4.534、4.315,P均<0.05),两组患者SpO2、PaO2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t=5.031、4.138,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去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3治疗前后心功能标志物及NYHA分级构成的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BNP、NYHA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后,两组患者BN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NYHA分级构成均有效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t=4.327、3.467,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标志物及NYHA分级构成的比较

2.4治疗期间并发症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6.67%,与对照组的13.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本方案对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早期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并与采用常规面罩吸氧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病情好转率及行有创通气治疗发生率。同时比较符合停止通气治疗指征时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心脏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行无常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病情好转耗时、病情好转率及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方面均较面罩吸氧患者更具优势。病情好转后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RR、PaCO2、SpO2、PaO2改善效果均较面罩吸氧患者更好,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方面,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也较面罩吸氧患者更具优势[3-4]。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论其是否具备机械通气治疗的指征,一旦确诊实施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均有好处,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并发症率,说明安全性高[5-6]。机械通气对患者严重缺氧改善效率高。同时其还具有增进气体交换、降低吸气功耗、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患者心功能的作用。因此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积极无创正压辅助通气能对患者左心功能、通气血流比值、低氧血症改善均具有益处,从而达到保障重要脏器供氧,促进循环呼吸系统恢复[7-8]。

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快速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病情恶化率,提高患者治疗疗效率,权衡利弊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是适合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通气治疗模式。

猜你喜欢
左心呼吸衰竭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