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0-12-23 04:24周晓烨
求知导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教育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

摘 要: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是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主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重任。但是,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了法治教育,这样不仅阻碍了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素养的培养,也阻碍了该学科有效教学的实现。鉴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教育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44-02

引 言

道德与法治是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门综合性学科[1]。立足该学科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深入教学内容,挖掘其中的道德因素和法治因素,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部门加强了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视。但是,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不甚重视法治教育,只是一味地应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法治内容,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无法加强对法治内容的理解,影响了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实现教学的优化。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现状

1.教师法律知识专业性不足

教师是法治教育的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教学专业性决定的[2]。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将教材中现成的法律知识讲清楚,但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专业性讲解。有时,学生提出一个法律问题,教师也一知半解,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法治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

教学方式的应用是教师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优化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要求。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法治知识是陌生且抽象的,在单一、枯燥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低下。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只是将教材中展现的内容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3.学生法律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它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参照上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对法律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此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身学习兴趣也影响着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兴趣不足。这是因为,该学科教材中呈现了大量具有抽象性的理论内容,学生需要死记硬背,但这些知识除了在考试中可以应用外,在生活中用处不大。受此情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尤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

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效率的对策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策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针对以上提到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出现的法治教育问题,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优化其教学策略。

1.挖掘贴近学生现实的法律内容

新时期,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挖掘者和开发者,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的依据。教材编写人员为了体现出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编写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在法治部分设置了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治名言。这些内容比较枯燥,大部分初中生对它们不感兴趣,且难以深刻理解。其实,无论法律条文还是法治名言,其存在都是为了辅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但如果教师不加辨析,直接将教材中现成的内容摆在学生面前,将会对学生的法律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首先需要将其中晦涩的知识通俗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迁移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的。因此,在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并将这些生活内容作为法律知识的解释或说明,借此实现抽象内容简单化、生活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辅助学生理解法治内容,提升学习效果[3]。

以“做守法公民”为例,在这节课中,教材利用抢劫案例介绍了刑罚内容,但没有对刑罚内容做出详细的介绍。在现实生活中,针对打架斗殴做出刑事处罚的案例是数不胜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刑罚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以未成年人抢劫为例,利用网络渠道,收集了诸多与之相关的内容,如基本的量刑标准。这些内容的呈现,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学生全面地认识到做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法治意识,实现对自身不良行为的约束。

2.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标》要求的指导下,笔者尝试利用如下方式展现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进行法治教育的保障。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做出了反复的强调[4]。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呼吁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探寻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在组织法治教育活动时,笔者会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善用法律”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初,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让我保护你”这个微视频。这个视频,从点滴小事着手,介绍了法律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的故事。视频的播放,自然而然地创设了“法律”教学情境,直观的画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笔者提出问题:“这个视频中的‘我是谁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动脑筋,自然会想到是“法律保护我们”。基于学生给出的答案,笔者引出这节课的内容:“从这个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在生活中对我们起到了保护作用,我们也要善于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看看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此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进入了积极的学习状态,还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对新知展开探究,获取正确的法律认知。

(2)呈现案例,驱动学生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当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探寻多样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想达到此项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将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5]。案例教学法是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方法,而且该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使学生汲取法律营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树立法治意识。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针对法治内容,笔者会为学生呈现案例,驱动他们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开展“善用法律”教学活动时,针对“求助有法”“法律服务机构”“诉讼手段”等内容,笔者为学生呈现了相关案例。具体而言,在“求助有法”中,笔者呈现了案例:“王林在父母离异之后,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后来,他的母亲再婚。但是,继父喜欢喝酒,总是在醉酒之后殴打王林和他的母亲。平时,还逼迫王林休学打工。”同時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王林,你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会向谁求助呢?”在此问题的驱动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联想到“法律”。接着,笔者立足“法律服务机构”继续展现案例:“王林在屡屡遭到殴打之后,向自己的亲戚求助,继父却以多管闲事为由,斥责亲戚。班主任在了解了王林家的情况之后,与他的继父进行沟通,但是他的继父却认为,这是自己的家事,班主任是在多管闲事。”针对此案例,笔者继续向学生提问:“可以看出王林的法律意识浅薄,他除了向亲戚、班主任寻求帮助之外,还可以向谁寻求帮助呢?”学生此时会联想到法律服务机构。在学生每次回答问题之后,笔者会结合教材内容针对案例中包含的法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探寻法治知识的权利,还可以使学生在一个个案例的辅助下,获取不同的法律知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真正地将法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法治教育质量。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的特点,重视法治教育,同时围绕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专业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优化教学方式,挖掘生活资源,应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获取基础知识,深化法治认知,提高法律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马树梅.关于生活化情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8(35):105.

秦丽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育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蒋丽燕.探究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的有效策略[J].长江丛刊,2018(32):289.

顾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杨敏.一案到底  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学习能力[J].名师在线,2019(12):72-73.

作者简介:周晓烨(1971.11—),女,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教育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