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

2020-12-23 04:41常文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常文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当代教育教学已经逐步从重视知识到重视核心素养的方向变化,由此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教育主题。国家、社会也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養发展,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却对其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目前学校在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旨在阐述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终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从而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为学生未来高阶段高难度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初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巩固知识,扩展思维能力。但是在初中的英语课堂,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着升学问题,因此可能会导致英语课堂忽略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积极思考探讨方法,以求能在重视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建立一个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1.“唯分数论”的影响

学生在初中面临着升学的重要压力,老师更是秉持着“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学生的素养好坏。初中英语课堂上,老师只强调考试要考的内容,大肆讲解英语语法、句型,并要求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也恰是这样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再加上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力,学生也变得更加功利,他们只重视自己眼前的分数,遇到不会的题目只觉得考试不会考所以就放弃问老师。老师的课堂讲学让学生被动地听,也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2.课堂上忽略口语教学

英语课堂老师只知道按照考试大纲来讲,重视语法、句型句式的教学,学生用蹩脚的英语回答问题,老师并没有给予口语的纠正,也没有让他们重视英语口语。学生对单词不晓音标,在听力时也会做老大难,更何况英语也是我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口语也是证明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标志,忽略英语的口语教学只会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残缺。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1.提前备课设计问题,课堂有效提问

在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一些课堂上提问的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英语老师在课下备课,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任务,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挑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以用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不仅能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在课上思想高度的集中、不会跑神发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ow do you go to school?”也即讨论如何上学时,教学目标则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然后回答,并且学会一系列交通工具的单词,课堂上提问学生则会回答出“by bike,by subway ,take a bus ”之类的答案,这更加快了学生对交通工具这一类单词的掌握。学生能从中牢记一些英语词汇,这也更利于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2.课堂开展小组合作,营造学习氛围

近些年来,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环节在各个中学课堂上都得到了推广与落实,学生从合作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提升,还有能力的扩展,这也体现着我国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看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有问题时积极沟通解决,这会让课堂上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更有乐趣,也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更能凸显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爱。这时,老师也应提出一些有价值,有含金量的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商讨解决。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学到了“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可以让学生商讨从句需要遵循的法则,并用英语造句。最后学生合作掌握知识,举出下面两个例子。“If you study hard ,you ll get great grades.”if引导的从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If you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 you should do your homework first.”从句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这样的小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不但能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还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浓厚,能在把握学生和心算的情况下,建立高效的英语课堂。

在核心素养下建立初中英语的高效课堂,也并非一件难事,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老师要把握教学方法的合理利用,重视教育学生提高英语素养,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地方;学生也应在老师的教学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构建英语高效课堂,老师与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将成为其前提,将其应用到实处,促进整体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娟.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J].学周刊,2020(5):106-107.

[2]郁常虹.核心素养下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9(34):93-94.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