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2020-12-23 07:16应慧瑛金宏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8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线上艾滋病

应慧瑛 金宏伟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目前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传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覆盖面不广,参与度不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将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线上+线下”;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1981年,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出现后,艾滋病就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2016 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GLOBAL AIDS UPDATE》显示,全世界共计有3400万人携带 HIV,2015 年全世界新增HIV 感染者240 万,其中 15~24 岁的青年人占 34%,艾滋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约有125万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万例,死亡26.2万例。每年新发感染者大约8万例,全人群感染率大约9万。近五年,学生艾滋病病例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比例,在2.1%—3.1%之间。

近三年,学生艾滋病疫情虽然未见持续上升,但每年新诊断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3000多例,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在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也是共识。而制作展板、发放资料、专家讲座、同伴教育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推广等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覆盖面不广,参与度不高,因此,本文拟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希冀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对解决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不足,遏制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上升势头,将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86万例;2018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14.9万例,平均每小时新发现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其中性传播比例高达95%;2018年报告死亡病例3.8万例。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联合公布的关于中国青年艾滋病疫情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大学生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而且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感染人数增长迅速。

从2007年到2017年,全国每年报告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分别是:234,482,658,794,1074,1387,1607,2552,3236,3052,3077例。实证数据表明,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2.感染对象多为男性。

截至2018年底,我国报告的15—24岁的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男性占据82%,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方面以男性为主。

3.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

2018年新增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94.3%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性传播已成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方式。

4.传播途径主要是男男同性性傳播。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学生艾滋病疫情当中,男性同性传播所占比例,2008至2010年为59%一67%,2014至2018年为82%,而异性性传播,只占27.5%。男男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

(二)大学生艾滋病频发的原因

大学生艾滋病频发,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

1.自身原因

(1)大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均趋向成熟,性行为开始活跃,但是自控力相对不足,对诱惑的抵制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基础。

(2)性观念和性行为的改变

以往,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谈性色变。如今,随着国外性解放思潮的涌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自由性行为均有较高的默认度。性开放和性自由,必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度。

(3)艾滋病知识认知不足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全面,一方面,大学生不了解艾滋病危害,缺乏必要的敬畏;另一方面,面对艾滋病患者,有 20% ~ 40% 的人持歧视态度。所以,不管是“无知者无畏”,还是误解歧视,都是艾滋病知识缺乏的表现。

(4)主动接受教育意识不强

大学生总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对艾滋病的关注不够,缺乏认知的主动性。实际上,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找到足够的艾滋病知识,但多数大学生并未主动去获取。

在自我教育与主动教育双缺位的情况下,利用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艾滋病在大学生中悄悄蔓延传播。

2.社会原因

(1)宣传教育缺乏

为了加强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选择了几个省、直辖市的部分高校,开展了艾滋病防控工作试点,在试点高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宣传覆盖面不广,关注力度也不够。事实上,多数大学生均反映没有在学校和家庭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艾滋病及性知识教育。

(2)宣传途径有限

据了解,多数大学生希望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但有限的宣传教育途径,保守的教育方式,枯燥的宣传内容,阻碍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艾滋病知识,使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中高发成为可能。

(3)网络普及影响

随着网络普及,中西方文化逐渐碰撞、交流与融合。一方面,有的大学生轻易接受了西方同性恋的自由人权,以求标新立异,导致同性恋现象在大学校园流行,形成高校中同性恋的比例遽然上升;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商业性行为逐渐走进大学校园,使更多的大学生陷于不健康的高危性行为中。

互联网打开了大学生的视野,但也夹杂着诱惑,让大学生对性的认识发生了难以控制的变化。在大学生艾滋病的传播上,互联网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

二、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及其优缺点

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制作展板、发放资料、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以及微信公众平台推广等,各种健康教育模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

1.制作展板和发放资料

制作展板和发放资料,是一种常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高校,也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模式就是把艾滋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制作成宣传展板或以手册、折页等形式发放给大众人群,直观方便,简明扼要,但信息量有限,受众学到的艾滋病知识,往往不够全面、不够系统。

2.举办专题讲座

举办专题讲座就是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宣传艾滋病发展的最新情况及流行趋势,重点讲解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与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掌握艾滋病防控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抵御艾滋病的侵袭。这种模式是目前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操作性强,成本又低,且切实可行。通过这种模式,大学生能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艾滋病知晓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就是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观念、信息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首先,遴选具有较好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学生作为同伴教育骨干;其次,邀请专家培训同伴教育骨干,然后,同伴教育者在同学中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同伴教育就是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学习,使大学生群体提高艾滋病知晓率,正确对待艾滋病和病人。同伴教育是大学生转变对待 HIV/AIDS 态度和行为的有效干预方式,值得在大专院校普及推广。[3]

4. 微信公众平台推广

微信公众平台推广就是利用微信账号进行自媒体活动,是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就是把有关艾滋病的危害性认知、预防知识、检测与治疗、法律法规等内容,制作成网络图文、音频视频、游戏动画等,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大学生浏览学习。由于微信是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广的即时通信工具,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潜力。[4]

尽管制作展板、发放资料、专题讲座以及同伴教育等这些传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活动组织比较容易,规模可大可小,活动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但总归覆盖面不广,参与度不高。而微信公众平台推广这类现代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具有及时性,可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持久性,信息和服务能够到达的时间更长;有效性,一对多传播,信息高达到率;互动性,信息推送迅速实时更新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需要受众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的缺陷。因此,若能把传统和现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结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或许会更好。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探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主导理念,正逐步得到应用和推广。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不失为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内涵

线上(On line)是指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及媒介,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线下(Off line)是指利用现实物理空间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就是依托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将线下的物理时空延伸到线上的虚拟时空,把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学习工具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混合教育模式。[5]

(二)“線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实施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可以把传统与现代的健康教育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

“线下”;继续通过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制作宣传展板、折页、宣传手册,开设选修课,开办专家讲座,实施同伴教育等,让大学生了解有关艾滋病的危害性、预防知识、检测与治疗、法律法规等艾滋病防控的有关知识。

“线上”:把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APP、微博以及学校的网站等健康教育资源,整合成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宣传国家有关防控艾滋病的政策法规,传播预防艾滋病的有关知识,让大学生通过观看小视频、微课、线上做题等获取艾滋病防控的有关知识。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首先,需要制作人员熟悉自媒体,并能够推送许多高质量且能引起大学生兴趣的文章,如在文章中插入与艾滋病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以及真实案例等,使文章更符合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其次,可以采用在文章末尾留言集赞和分享至朋友圈集赞抽奖等手段,宣传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让大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艾滋病防控知识。第三,坚持定期推送文章,让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作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艾滋病知识的一大宝贵工具,提高大学生的正向态度持有率。第四,要加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高校应成立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支持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建设,培训艾滋病健康教育志愿者,建立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第五,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应立足高校,整合、优化健康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广泛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的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平台联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可弥补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耗时、耗材、耗力的缺点,“线上”和“线下”两者融合、互补,能让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义红等.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6):474-476.

[2]  魏士雄等.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初探[J].中国性科学,2018(4):146-150.

[3]  苏云鹏等. 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性科学,2014(12):87-89.

[4]  伍迎春. 近10年来我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校医,2018(5):389-393.

[5]  郝冬梅等. 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7(11):35-37.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线上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中级财务会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析
基于微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基于网络资源的“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O2O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
基于SPOC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建构
非法集资已进入“线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