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0-12-23 06:59王明权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而每一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其中家国情怀就是这些文化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在元素。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教育任务,因此高中历史要着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前提。本文就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探讨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3-0059-02

0 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孝悌”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内容,这种植于血缘亲情的热爱情感逐步上升到“家国情怀”,这其实就是情感的升华,是人们基于在文化、价值观上面对于国家的一种归属感。随着历史的不断更替,这种情感有着能凝聚人心的作用。基于此,在现代教育中,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家国情怀是学生后期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的形成条件,是高中生必须形成的人文情怀。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是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客观评价国情从而形成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最主要的是在这种信念下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

1 “家国情怀”培养的意义

历史教育的最终归宿就是要培养“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这一板块,高中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从历史老师所构建的家国情境中来思考国家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能力,最终以正确的三观关心社会乃至于世界的发展,做一个有前途的社会人才[1]。

1.1 形成正确的“三观”

历史的演变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为活动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探究事件的形成就是为了了解处世的攻略。因此,高中历史教育要从“人”出发,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身上所发生的事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脱离不了关系,这就使得人们想要从这些事件的关系中去关心他人的命运,“人皆有不忍之心”这种情感体现在历史教学中,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能够以自身感官去关怀人类的命运和历史的朝向。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趋于成人,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但是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省思》一课中,在学生了解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后,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与学生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还要探讨二战爆发的原因?”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是让学生来分析战争问题,而是在理解和平世界的基础上,去思考矛盾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事件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理性的角度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关系。在这种情感体验过程中实施人文教育,而后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家国情怀,最终形成正确的三观。

1.2 实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主,而当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主要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在人格形成上面没有得到规范的教育。“立德树人”可以拆分为两个板块,“立德”就是树立正确的品德,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树人”就是对教育的总结,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出发点,保证人才的培养。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高中历史教育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人物事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在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古人有“以仁治天下”的理念,今人有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这都体现的是“人本”的力量。

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现代社会价值的体现呈现着多样化,倡导人格特性的同时又需要紧随大流。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高中历史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而后健全学生个人发展,从而与国家紧靠在一起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形成的良好人格来正确的评价他人,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2]。

2 家国情怀培养的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根据学科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制定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符合教学目标以及学情的培养原则。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原则,制定出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培养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1 积极引导

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让学生自身培养出一定的价值观,作为需要自身感官体验的情感,需要老师采取诱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感培养过程中,历史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能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其被动式的学习,而是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迪。如在讲述关于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原因时,让学生单一的了解了事件的过程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的,这就需要老师先给学生分析巴黎和会的本质特征。而后让学生思考:“如果自身的期望很久的东西,结果是失望的,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利用创设情景的方法,使学生能结合自身体验去理解当时人们内心的落差,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2 合适且多元

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方法,长期实行下去会让学生身心俱疲,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适合的教学环节,并且要制定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等。讲授法是高中历史老师最常用的方法,需要老师具有感染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来给学生描绘发生的事件。讨论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共同思考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对内容进行剖析,客观地评价它。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问题创设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利用多媒體技术,创设当时的情景,使学生能产生共鸣更直观的感受当时的社会。因此,历史老师应该适当且多样的选择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 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离不开人,因此“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

3.1 结合实际经验,以生为本

我们现阶段已知的历史都是通过各种史诗资料以及影像和推测得来的,只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场景,这些真实的历史场景能够使人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变迁。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经验与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感受。基于传统的被动式灌输学习模式,更要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历史课堂中,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感悟家国情怀。

如在讲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個关于鸦片危害的小视频,将人们为了吸鸦片家破人亡的景象给学生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吸食鸦片的后果。然后再结合当下人们吸食毒品犯罪的过程以及缉毒警察壮烈牺牲的场景,让学生深深体会毒品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害处。从而逐步深入让学生明白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幸福的道理,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共同责任感。同时在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自觉抵制毒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感。将生活元素融入家国情怀的培养体系中,以此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形成良好的三观,从而更好地培养家国情怀。

3.2 把握家国情怀的内涵,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高中历史老师应该摒弃以往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不能为了强调分数而忽略了这门学科培养人的功能,要始终贯彻家国情怀的理念。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变化不大,基本呈固定模式,因此需要老师把握家国情怀的内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备课时充分创设不同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在未来国家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需要高中历史老师掌握家国情怀的内涵,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体系上,高中历史老师要善于在国定的教学内容上进行钻研,不断完善知识体系,能将各类知识进行整合再开发,将学科涉及的不同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讲爱国情怀时还能运用语文学科关于爱国的诗歌等来作为补充,全面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不仅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也是基于社会背景出发赋予历史教育的时代使命。高中历史老师要积极承担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任,教师要有充足的国家认同感,努力引导学生形成“家国情怀”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自身的价值,以过去为蓝本,来探究现在,并引领未来面向全世界,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肩负国家命运。

参考文献

[1]杨依.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梁汇湘.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3):40.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王明权(1983—),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