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中的经营困境形成及化解

2020-12-24 13:49张应香龚凤萍上官端琳
食药用菌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厂化食用菌贫困户

耿 立 张应香 龚凤萍 上官端琳

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中的经营困境形成及化解

耿 立1,2张应香2,3*龚凤萍2,3上官端琳2,3

(1.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河南 信阳 464000;3.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食用菌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实效显著,但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背景下众多参与扶贫的食用菌企业却面临日益严重的经营困境。简述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背景及意义,从产业扶贫中规模扩张所引致的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经营风险之变化以及产业扶贫贷款对企业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食用菌产业扶贫中菌企经营困境的成因及其影响;提出产业扶贫的重点应转向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及扶贫贷款产品创新等相关解困建议。

产业扶贫;食用菌企业;经营困境;解困建议

1 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背景及意义

“产业扶贫(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即通过发展和扶持贫困区域的地方特色产业,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自身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区域人口脱贫致富[1]。“开放式+造血式”的产业扶贫模式对于改进贫困地区“久扶不脱贫”的困境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已成为中国各深度贫困地区最主要反贫困模式之一。

很多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由于气候条件优良,林木资源丰富,适于香菇、平菇、黑木耳等传统大宗菇类的栽培;并因食用菌生产具有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和利润较高等优势,其栽培技术也较易被普通农户所接受和掌握,因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多地产业扶贫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有统计数据表明,在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有426个县将食用菌列为扶贫支柱产业[2],占72%。可见,食用菌产业扶贫在我国扶贫攻坚战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抓手[3]。在此背景下,食用菌生产企业的参与行为涉及扶贫项目可行性论证、资金资源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推广、利益联结与分红等各环节,菌企的生产经营活动关系到扶贫项目的实际效果,因而对食用菌生产企业的研究成为食用菌产业扶贫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

有学者认为,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不仅是践行社会责任,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4];也有学者强调,应关注菌企参与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目标的政治任务性和经济盈利性间的平衡、扶贫菌企与贫困农户间权力和义务的分配[5]。综合来看,有关食用菌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研究,多是对菌企在利益联结机制中的枢纽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而对参与产业扶贫的食用菌企业之经营情况,尤其是菌企在产业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关注较少,从而制约了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和实际效果。笔者通过对河南、山西、福建等地多个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调研和访谈,了解到当前参与产业扶贫的菌企普遍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下滑、流动资金短缺、财务风险上升等问题,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因而,在多地脱贫攻坚已经完成或临近完成的情况下,关注扶贫企业的生产现状,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对于巩固扶贫成果和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基于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来研究产业扶贫与扶贫企业经营困境生成间的关系,对于探究扶贫企业经营困境的生成原因、减少风险和寻找有效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扶贫菌企的经营困境与所及的影响

当前食用菌产业扶贫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规模扩张过快、经营方式粗放、加工形式简单、产品质量偏低、区域品牌效应弱、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扶贫贷款风险增高等问题[6]。其中,以规模扩张过快和扶贫贷款产品缺陷两个问题最为突出,对扶贫菌企生产经营和扶贫成果可持续性的影响最大。

2.1 规模过快扩张引发企业经营困境

(1)产业扶贫加速产业规模扩张主要与地方政府推动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在产业扶贫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提高项目扶贫能力,通过出台投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项目区菌企扩大生产规模。如,《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将食用菌列为七大扶贫产业的首位,计划到2019年底实现全省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40万亩(或40亿棒)(1亩≈667平方米)、产值达300亿元[7];广西、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也出台了相似的计划或方案。

另一方面,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使食用菌生产基本摆脱了自然气候、季节等因素的束缚,为加快扶贫菌企的产能扩张速度,日产数吨的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得以跨区域建立。以液体菌种生物发酵技术和物联网智能环境控制技术为核心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辐射带动效应大、产业拉动作用强,因而成为多地食用菌产业扶贫主管部门大力引进的重点项目类型[8],如河南省清丰县先后引进和培育了龙丰、科丰、瑞丰等“丰”字头工厂化生产企业12家,带动17个乡镇15 000户贫困户。同时,得益于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进步,许多传统主产区的龙头企业也通过更新设施设备来建立香菇、平菇集中制棒厂,迅速扩大非工厂化菇类的生产规模。如河南省西峡县菌办组织各乡镇全面推广《西峡香菇工厂化制棒生产技术规范》,集中设立大型香菇菌棒制棒厂,并在场地选择、设计规划、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工厂化制棒企业一定的扶持。

(2)产业扶贫背景下菌企规模和产能迅速扩张,导致企业经营利润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生产经营风险提高。首先,食用菌产品供给量增加造成菌企利润下降。具体表现为,以香菇、平菇等为代表的非工厂化品种每到“扶贫菇”收获期,大量产品集中上市,造成市场供给“季节性过剩”,加剧食用菌价格的波动,其价格波动的循环周期正逐年缩短,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下行压力大,经营风险上升[9]。而产业扶贫背景下杏鲍菇、金针菇等工厂化食用菌品种的产量快速增长,产品价格急速下滑,在替代效应的作用下,地区、企业和品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造成其他非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价格下行压力加大[10],致使多地出现食用菌产品滞销的现象,“菇贱伤农”事件时有发生,许多生产者被迫降价销售以回收现金、减少损失。

其次,产能过快扩张提高了食用菌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经营风险。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的迅速增多及产能扩张,扩大了食用菌生产原辅材料的市场需求,进而拉升了原辅材料的价格上涨速度和波动幅度,使得食用菌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与经营风险增大。近年来食用菌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以香菇主产区湖北随州市为例,2013—2016年间,木屑成本从每棒1.8元上升到2.23元、菌种成本从每棒1元上升到1.15元,仅此两项就增加成本0.58元[11]。香菇、黑木耳等木腐菌是食用菌产业扶贫的主力品种,作为木腐菌生产所必需的大宗原料——木屑,其供应紧张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当前环保执法趋紧、林木资源保护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价格一直在上涨;与此同时,麸皮、菌袋等原辅料价格也呈总体上升趋势。

因此,在产业扶贫背景下,因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的共同作用,导致食用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严重亏损、关停并转。

2.2 产业扶贫贷款加大菌企经营风险

(1)产业扶贫贷款的产生。这主要是贫困地区产业资金的不足、银行保障贷款资金安全的要求,以及政府对扶贫绩效的追求等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很多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基础较弱,存在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分布散、盈利能力不足、缺乏充足的还款来源、可抵押担保物缺失等问题,从而难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和条件,限制了社会资本与一般性商业金融的进入[12],这使得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硬约束。其次,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银行一方面倾向于在地方政府的参与或主导下建立统贷平台,以实现贷款资金的统贷统还,提高金融扶贫效率;另一方面,银行也寻求通过追加政府财政担保、吸纳地方龙头企业参与、追加不动产抵押物等方式,来补充扶贫贷款的还款来源,并完善项目风险保障机制。此外,贫困地区地方政府也期望通过吸纳龙头企业的参与,在短时间内建立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以提升地方扶贫攻坚行动能力,并减轻银行的风险顾虑以加快放款速度,最终加快地方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为此,贫困地区的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多使用“产业扶贫贷款”来扩大生产设施设备等物质生产要素投资,以提升贷款使用效率、提高扶贫绩效。

(2)产业扶贫贷款的运行机制。尽管各地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和机制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目前“食用菌产业扶贫贷款”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为:政府财政部门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银行向具有贷款资格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发放贷款;由政府财政部门担保、将贷款以股金或借款的形式转入扶贫菌企(合作社),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扶贫带动能力;扶贫菌企(合作社)负责为贫困户发放收益或分红[13]。可见,产业扶贫背景下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主要是以“贷款(或补贴)刺激下的规模扩张”为中心任务,通过贫困户身份贷款、企业实际使用贷款、贫困户获得固定比例分红的方式,来建立贫困户和企业间较紧密的利益联结[14]。有研究表明,产业扶贫贷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其扶贫效率高于传统扶贫小额信贷[15]。然而,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利于菌企发展,甚至加剧企业经营危机的问题,如“户贷企用”下“扶贫企业债台高筑、贫困户则坐等分红”等[16],这不仅使扶贫菌企的资金困境雪上加霜,更造成地方金融生态恶化,危及当地金融机构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长期支持。

(3)扶贫贷款加剧菌企困境的原因。其一,食用菌企业被迫卷入产业扶贫贷款。为了将贷款业务纳入到“金融扶贫”框架内,许多银行将大型食用菌企业既有的常年贷款额度部分或全部抽回,被抽离贷款的菌企只能通过转向“扶贫贷款”来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有的中小型食用菌企业,由于缺乏土地使用权证、不动产登记证等银行贷款必须的有效担保抵押物[17],不得不参加扶贫以获得扶贫企业身份和“贫困户的扶贫贷款”使用资格。如,在食用菌产业扶贫大省贵州省2015—2018年间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总额中,属于“户贷企用”的就占到34.8%[18]。其二,扶贫贷款产品本身具有高成本和短期限的缺陷。一方面,实地调研中发现食用菌企业付出的扶贫贷款成本一般为“贷款额度的10%的贫困户收入分红+3%的担保费+其他费用”,远高于7%~8%的一般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产业扶贫贷款多以一年期短期借款为主,使用扶贫贷款的食用菌企业按期给付贫困户分红和到期偿还贷款本金的压力大,逐渐丧失生产利润积累的能力,“财务黑洞”也越滚越大;到了扶贫贷款的还款期限,流动资金不足的菌企便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偿还扶贫贷款,使用“民间借贷”的企业最终大多陷于“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停并转或破产倒闭。

综上,在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产业利润水平下降的背景下,参与产业扶贫的食用菌企业,尤其是使用扶贫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越来越依靠“借鸡生蛋”式的贷款来维持生产经营,其财务危机和经营风险随之越来越高。

2.3 菌企陷入经营困境的后果

食用菌生产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或破产倒闭,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威胁既有扶贫成果。菌企陷入关停并转等经营困境,造成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停滞,从而危及产业基础。第二,形成新的“贫困群体”。大型企业关停并转或破产倒闭使大量工人下岗失业,中小规模食用菌专业农户破产返贫,遂形成新的“贫困群体”,引发一系列继发的社会问题。第三,削弱了贫困地区的后续发展能力。陷入困境的企业无力再为贫困户发放收益和偿还银行借款,最终往往由政府财政担保部门代为发放和偿还,增大了地方负债,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第四,损害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食用菌企业关停并转的现实,剥蚀着当地贫困农户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来实现自身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在产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原本生产有效益的食用菌企业和专业农户也不得不退出生产,以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损害产业对原辅材料、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能力。

可见,食用菌产业扶贫背景下,由生产规模扩张和贷款产品缺陷造成的菌企经营困境,正威胁着扶贫成果的保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

3 解困建议

尽管食用菌产业扶贫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导致食用菌企业经营困境生成的两个重要诱因——规模扩张和贷款转换。规模扩张,即新增食用菌生产项目,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造成食用菌产品价格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产业环境的恶化,使菌企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贷款转换,即银行抽离贷款造成企业资金缺口,企业使用扶贫贷款付出高昂成本,加大资金负担,而“民间借贷”可使菌企的资金链最终断裂。“规模扩张”和“贷款转换”两个诱因综合作用,严重威胁着既有扶贫成果的保持和食用菌产业稳贫功能的实现。

基于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食用菌生产企业应在参与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对以上两个困境生成诱因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健全财务管理、实施技术创新、降低综合成本等措施,维持规模适度、保障生产稳定,同时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在产业扶贫和稳贫工作中,应改鼓励产能扩张为内涵式发展,加大对食用菌企业在生产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推广培训、名优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扶持,通过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双轮提升来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提升产品溢价水平,以增强食用菌企业的优质产品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降低食用菌产品结构性过剩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提供“扶贫贷款”的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将1年期还款后再行续贷的短期借款变更为3~5年的中长期借款,同时降低担保费率,以保障扶贫食用菌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避免其再通过“民间借贷”寻求过桥资金而造成高利贷负担或资金链断裂。四,产业扶贫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关注菌企扶贫成效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当地食用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及时了解扶贫行动对菌企生产经营的影响,适时适度而有针对性地为出现困难的扶贫菌企提供“纾困”政策措施。五,地方政府应充分关注下岗失业后的菌企工人和破产返贫的专业菇农这两类特殊群体,通过发放失业补贴、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或介绍再就业等方式给予妥善安置,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防范基层社会矛盾。

[1] 梁晨.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5): 7-15.

[2] 王相华, 黄日保, 陈华, 等. 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探讨——以广西柳州市为例[J]. 广西农学报, 2016, 31(4): 74-75, 78.

[3] 浅谈中国食用菌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在第十二届中国蘑菇节上的演讲节录[J]. 食药用菌, 2019, 27(01): 1-8.

[4] 张玉明, 邢超. 企业参与产业精准扶贫投入绩效转化效果及机制分析——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 商业研究, 2019(5): 109-120.

[5] 贺林波, 谢美娟. 产业精准扶贫的剩余控制权冲突及治理[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1-9.

[6] 董谦, 李紫嫣, 刁钢, 等. 扶贫视角下河北省环首都贫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J]. 当代经济, 2017(27): 84-85.

[7]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J]. 农技服务, 2018, 35(2): 4-6.

[8] 李长田, 谭琦, 边银丙, 等.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的现状与展望[J]. 菌物研究, 2019, 17(1): 1-10.

[9] 张俊飚, 田云, 程琳琳. 2012—2013年度中国食用菌价格变化特征分析[J]. 食药用菌, 2014, 22(4): 198-203.

[10] 孙占刚. 2012年我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发展特点分析[J]. 食药用菌, 2013(4): 1-3.

[11] 张炎林. 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

[12] 程军国, 秦涛, 孙晓敏, 等. 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融资模式——以赣州市油茶贷款项目为例[J]. 林业经济问题, 2019, 39(04): 407-412.

[13] 赵晓芳, 余倩倩. 甘肃省商业银行扶贫贷款案例调查与分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 130-134.

[14] 白丽, 赵邦宏. 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J]. 河北学刊, 2015, 35(4): 158-162.

[15] 李伟, 冯泉. 金融精准扶贫效率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调研世界, 2018(4): 39-44.

[16] 韦幸, 蓝滨. “户贷企用”扶贫小贷退出难[J]. 中国金融, 2019(06): 104.

[17] 魏圣吉, 李瑞, 吴丽君. 金融助推产业扶贫瓶颈[J]. 中国金融, 2017(4): 101.

[18] 姚犇. 贵州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研究[J]. 理论与当代, 2019(02): 35-36.

Form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of mushroom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Geng Li1,2Zhang Yingxiang2,3*Gong Fengping2,3Shangguan Duanlin2,3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6, China; 2. Xinya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Henan edible fungi industry system,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3. Xi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The actual effec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is significant;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 many edible mushroom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edible mushroom industry and the 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operational difficulties. Discussion is expanded from two respects: firstly, the changes of product price, production cost and operation risk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scale expansion i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econdly, the role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loans to edible mushroom enterprise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focus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should be shifted to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which is oriented by skill upgrading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loan product innovation.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enterprises;operational difficulties;edible mushroom

S646

B

2095-0934(2020)03-152-06

耿立,在读硕士,经济师、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E-mail:514759016@qq.com。

张应香,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应用研究。E-mail:nkszyx@163.com。

猜你喜欢
工厂化食用菌贫困户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要点及防病方案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