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0-12-24 07:59罗艳
科技资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罗艳

摘  要:习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现代学徒制育人的根本除了培养学生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德行的培养,就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教材以及管理体系当中,这为现代学徒制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指明了方向。该文提出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建设多元育人团队、协同建立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监管机制来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培养人的能力,确保学生德技双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c)-0150-03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LUO Yan

(Cha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74 China)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stressed that mora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This is the dialectics of talent training. In running a school, we must respect this law, otherwise we will not be able to do well. The essen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skills, but also to cultivate students' morality. It require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 integrated into discipline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building a diversified education team, cooperati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people and ensure the students' moral and technical double training.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1  現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以及企业深度合作,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知识技能,以工学交替和实践育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它的出现改变了理论脱离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不匹配,促进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其非常注重产教之间的结合以及校企之间的相互协作,并且由企业的技术师傅与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学老师共同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这较之于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的突破。

从实践来看,目前的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宗旨,在教学中更多课程只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来选择教学内容,缺乏以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学习与实训,在企业实践中更强调“员工”身份,这显然弱化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2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将教师作为重要实施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个课程的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进行有效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是实现“全方位、全员化”育人的途径。

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特征,进行现代学徒之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以下3个方面的发展。

(1)有利于优化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够有效满足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且渗透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教育。二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交叉以及渗透和互补,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教学效果的优化,确保学生德技双向发展。

(2)有利于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为行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企业的实践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内化已学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逐步树立自己的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校内以及以后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以及形成的科学认知来正确对待和处理一些社会现实问题。

(3)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以及企业师傅的政治素养。协同教育的主体是高职教师和企业师傅,两者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成效性。在现代学徒的背景下,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企业的前沿技术,了解先进的科技设备,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企业师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

3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基于以上对现代学徒制以及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相关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打造多元育人的师资团队

结合学校和企业大团队育人和科研的优势,形成“企业良师+学业导师+思政导师”多元育人团队。由思政老师与专业教师组成选聘企业师傅的团队,选拔一批优秀的、技术精湛、有责任心的、耐心的企业师傅进高职院校了解育人宗旨和目标,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最后通过“上讲台”的环节测试企业师傅是否适合成为“正式的企业良师”。成为选用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学业导师进企业接触新技术,了解企业、行业发展的需求,成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重要人员。思政导师掌握企业文化内涵、岗位职责要求以及社会需求,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和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三类导师要定期探讨思政元素与理论及技能的结合的问题与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的导师们更需要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互相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的问题,用专业的视角和能力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目标,解决学生学业方面、就业方面、成长方面的困惑,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2 整合资源,协同共建课程体系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成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环节确定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努力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训课程、思政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高职学校的老师与主管部门应当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分类明确课程重点。通识课程注重价值引领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训课程注重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专注、踏实、严谨、团结等优秀品质。专业课程注重培育科学精神、行业精神,领会企业文化制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专业发展史和行业发展。

3.3 改进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确定以学生思政教育为主线,以“思政+专业+实践”为教学理念,由“企业师傅+学业导师+思政导师”组合的多元育人团队,采取“1+1+0.5”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该阶段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认知自己,激发兴趣,提升思政素质。第一学年学生在学校完成一般通识课程,如心理健康、思想政治理论、写作、个人礼仪、体育等课程,比如,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体验以及团体辅导活动等构建,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对思政课程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入和渗透,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不断使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观点、价值观、兴趣,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信任品质等进行培养和强化。而在基础专业课程内引入行业热点和社会时事,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并探索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第二阶段是理论与实践交替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习基础,可将学生大致分为研究型、技能型、综合型,由3类导师制定符合学生和企业需要的职业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企业规章制度、文化和岗位要求等元素,让学生了解企业并接触企业的简单工序和项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以及企业工作,找到自身发展的基点。第三阶段是立足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企业师傅指导学生操作设备,由思政和学业导师老师通过线上或线下方法协助引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这种新模式既增强思政教育的意义,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满足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4 建立完善健全的考核机制

当前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建设,建立完善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管理机制,并且利用课堂+实践以及校内+校外的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教育考评,保证学生能够将思想教育知识学以致用。在考核机制建设过程中,除了应当引导学生综合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他们的实践表现。当然,教师应当与本地企业人员沟通交流,根据企业需求来不断改进考核目标,提高项目考核的科学合理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准确了解师傅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出勤和操作能力的评价,以此来提高考核的全面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当正视与现代学徒制之间的关系,并且要面对现代学徒制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以此来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现代学徒制下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符合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实质要求,其必定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舒兵.“双主体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政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岳术学院学报,2016(9):11- 15.

[2] 石丽艳.关于构建高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41-43.

[3] 张杰,邹洪涛.新工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J].教育教学论坛,2019(8):60-62.

[4] 腾跃民,韩锋.高效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构建路径及策略分析[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6):45-47.

[5] 黄伟萍.现代学徒制改革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54-55.

[6] 屈克英.高職院校“分阶、分类、协同”式“三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8):172-174.

[7] 张叶茂,刘红艳,韦智勇.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9(12):142-143,162.

[8] 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08-110.

[9] 龚江南.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9-6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