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5 23:43王春雁倪珂李旭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科精神分裂症

王春雁,倪珂,李旭东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一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精神症状,即思维、心理、病理异常[1]。患者大多发病较急,缺乏自知力。而且,精神疾病患者普遍治疗依从性较差,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而采取积极的认知行为治疗对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6 月至2018 年7 月收诊的62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将其分为参照组(31 例)与研究组(31 例)。参照组男女比例18:13,平均年龄为(38.98±9.80)岁,平均病程(4.48±0.65)年;研究组男女比例15:16,平均年龄为(39.45±7.58)岁,平均病程(4.11±0.82)年。患者均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有思维贫乏、意志减退、社会性退缩、情感冷漠、社会功能缺陷、人格改变等。排除合并痴呆、躯体性疾病、脑部器质性改变[2]以及其他类型精神疾病患者。经检验,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给药阿立哌唑,初始剂量5 mg/次,最多不超过30 mg/次,1 次/d,持续给药8周。若患者伴随睡眠不佳症状,可以予以苯二氯类药物治疗;若患者存在锥体系外反应[3],可以予以抗胆碱药物治疗。

研究组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治疗,主要内容如下。

(1)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2 次/d,40 min/次,以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保证患者能够规律、合理、科学地作息。

(2)工娱训练,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兴趣爱好,依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训练计划,培养患者的生活情趣,提高其对生活的热爱。

(3)知识讲解,医护人员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向患者及其家属详解纠正行为的作用以及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利用图文、视频以及讲座等形式为患者讲解健康知识,使其对自身病症产生正确的认知,进行交流训练,实施出院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患者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

(4)认知体察,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的情感以及自主行为情况,采用开放式方法记录上述情况,引导精神分裂症患者正确进行直觉主义逻辑,归纳整合患者出现非理性思维的初始时间以及终止时间[4],并统计患者所发生的若干不良行为之间的关系。

(5)构建关系,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护理人员与其建立协作、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性格特征、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认同等情况。

(6)认知行为训练,主要包括社会技能、放松训练、自我指导等多项训练,引导患者与社会进行频繁接触,指导其掌握认知行为应对技能,逐步适应外界环境。认知行为治疗50 min/ 次,3 次/周,持续治疗7 个月。

1.3 评价指标

利用生活质量量表(SQLS)[5]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分,主要观察24 个项目,项目分成主观判定、社会功能受损、警觉性提高运用、回避症状四个方面,采取5 级评分法。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主观判定、社会功能受损、警觉性提高运用、回避症状四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注:相比参照组,*表示P<0.05。

?

3 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中,给予精神疾病患者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精神疾病症状。认知行为治疗有机结合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两方面,是一种新型的精神疾病心理治疗方法。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我国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标准心理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在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医治效果。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认知行为治疗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进一步了解自身病情以及临床症状,以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改善其自知力情况,取得较为理想的预后。

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并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6]起到显著提升的作用。在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对其自身非理性认识予以一定程度的纠正,将其转化为健康思维形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得患者对于可操作性、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产生新的认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标准化学习后可以掌握基础的行为应对、理性认知等技能,强化应激反应,以逐步构建并完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进而提升自我效能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对健康知识以及疾病治疗的认知程度,提升临床治疗意识,并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不断改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主观判定、社会功能受损、警觉性提高运用、回避症状四个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降低精神疾病复发率以及临床致残率,有助于减缓患者慢性功能缺失情况,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科精神分裂症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