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2020-12-25 23:43陈伯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囊性实性全身

陈伯川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阜宁)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和相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在临床检测诊断中的技术由以往单一的检测方式转变为现在的多样化检测方式,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检测方式之一。在临床医学中,多数疾病存在潜伏期或前期病状不明显,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难度,以此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这也是多数疾病致死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这一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意在研究探讨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具体如下。

1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概括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属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种,其主要是在患者自由呼吸下进行大范围扫描并形成DWI图像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1]。随着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测腹腔疾病、盆腔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检测中,为专业医务人员诊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其技术的主要应用多通道线圈、返波成像以及并行成像采集等大幅度扩展了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可检测范围。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通过对患者病理处的水分子进行检测,并将其物质弥散特点变化用扩散系数D 表示其分子弥散差异[2]。

2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医学中,肿瘤通常可以分为囊性、实性、囊实性三种,通常出现在患者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为囊性,但少数患者也会出现上皮组织肿瘤实行的情况,如胃癌等;出现在患者生殖器官上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实性和囊性的概率相近,如卵巢癌等。总而言之,肿瘤的病理因素极为繁杂,医务人员的诊断通常难度极高,将常规的检测方式运用在恶性肿瘤的检测中,虽然能够检测出病理位置以及大小,但不能精确地反应出病理的疾病性质[3]。普通的人体组织与恶性肿瘤组织内部的细胞密度均不一致,恶性肿瘤内部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将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应用在肿瘤检测中,其表达信号和弥散系数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给医务人员判断患者恶性囊肿内部囊液性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疾病的检出率大幅度提高。此外,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能对患者恶性肿瘤转移以及扩散做出精确的反应。在对患者采取相应措施后,对患者进行复查,其表现的弥散系数值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治疗情况,其值越高说明患者接受的治疗效果一般,而弥散系数越低说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效果良好。因此,临床治疗普遍将弥散系数作为检验患者治疗情况的标准,在其基础上对治疗方式进行调整,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保障了患者的存活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6]。

3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骨转移瘤中的检测应用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对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方法较多,其中主要包括CT、磁共振成像以及X 射线等。其中将CT 应用在骨转移诊断中,由于CT 对患者骨髓扩散病变敏感度低,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出病理状态,甚至部分溶骨患者的扫描成像不仅不利于医务人员诊断,还会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X射线相比CT 的敏感度有一定的提升,但敏感度还是偏低,在临床诊断患者病理时,检出率不足50%。而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应用在骨转移检测诊断中,通过对骨髓进行扫描,能准确地反映出相应的病理,甚至将其应用在部分早期骨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细胞在骨小梁间的滋长能起到更明显的作用。由于其对骨髓病变极为敏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测大部分的骨转移瘤中[7]。

4 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全身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全身性疾病即全身骨骼或器官等组织均受到恶性肿瘤细胞侵入,患者通常处于该疾病的中晚期,其检测和治疗难度进一步提升[8]。而将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应用在该类疾病患者的检测中,能有效且准确地表示出患者病灶情况,以此利于患者进一步的治疗。通过对患者进行成像检测,其绘制的图像能清除地表示出患者病灶情况,其图像表示患者正常组织处呈现白色,而表示病变组织往往呈现白色。以此给医务人员的进一步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此外,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骨穿刺不明显的患者进行及时的补救操作。同时其表现出来的弥散系数越高,其病理信号就会越低,这表示患者病灶数量大幅度减少,因此其还可以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10]。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发现,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应用在患者病理诊断中有极高的价值,其通过准确反映出患者病理位置、大小以及病情发展程度给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保障患者存活率上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其运用的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其有极大的未来前景。同时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运用也给患者治疗带来期望,在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的同时,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总而言之,核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的升级优化。

猜你喜欢
囊性实性全身
超声造影在乳腺囊实性复合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决策中的价值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超声误诊一例分析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逍遥散合二仙汤加味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1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