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覃的中医调护

2020-12-25 23:43旋菲朱耀举旋静张文龙孙牧陈永亮丁庆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癌变腺瘤复查

旋菲,朱耀举,旋静,张文龙,孙牧,陈永亮,丁庆刚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骨科,吉林 长春;2.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 长春;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血液科,吉林 长春;4.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5.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吉林;6.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灸科,吉林 长春)

1 肠覃患者的饮食调护

研究表明,肠覃的发病因素离不开食物和营养,同时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的作用结果。其中饮食因素是最受个人有效干预,因此,干预个人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将成为预防及调护肠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与我国结直肠癌发生率的快速上升关系密切。除了饮食的因素,生活因素、遗传和疾病的因素也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所以预防工作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展开。

1.1 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食物与肠覃发病的关系及预防调护

最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进食大量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食物是肠覃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表明,在欧美大肠癌高发地区,随着食物中脂肪、蛋白质、胆固醇摄入量的增加,肠覃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千百年来,我国传统饮食结构以粮食蔬菜为主,肉类为辅,所以肠覃的发病率一直低于欧美国家。但由于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等高热量的食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导致摄入过量,进而肠覃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1)中医学认为,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等高热量的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湿热内生,下注于大肠,日久形成瘀毒,瘀毒互结于肠壁,导致肠覃的发生。

(2)西医学认为富含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的食物,尤其经过不科学的烹饪方式,如煎、炸、熏、烤过程中产生致癌物质。有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人们在正常饮食中摄入肉类饮食的比重增加有关,呈正相关。有来自于移民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显示,日本人移民到夏威夷后,因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生结直肠癌的比率比日本本国高出2.5 倍。结论证实,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肥胖和缺少体力活动等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主要生活因素。其致癌机制为:①改变结肠黏膜细胞形态结构,提高其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促进癌细胞增生;②抑制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增生,降低其免疫功能。③干扰DNA,促其发生突变[1]。

(3)预防及调护:①减少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食物摄入,严格控制在每人每日约30 g;②烹饪方法上,尽量不采取煎、炸、熏、烤等烹饪方式,同时避免食物过度加热,包括加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结直肠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和消除影响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饮食结构是重要的,应做到结构合理,同时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对于肉类的摄入应适量,同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有家族史和炎性肠病的患者,更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的病理变化。

1.2 水果蔬菜、膳食纤维与肠覃发病的关系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的摄入能有效降低肠覃的发病率。由于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纤维在肠道内一般不被吸收,其可以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其中纤维素还可以增加大肠的蠕动,促进排便,缩短大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致癌物质的吸收[2]。建议每人每日补充膳食纤维不低于30 g;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豆角、魔芋、苹果、梨子等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多进食粗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等。饮食中的纤维素对于机体起到增加排便量、稀释粪便和缩短排空时间的作用,因此饮食中低纤维素不利于致癌物质的排出,所以说低纤维素饮食是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肠覃发病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发现,微量元素、维生素与肠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研究发现,硒是对肠覃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的微量元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β-胡萝卜素等在肠覃的预防方面都有潜在的功效。

1.4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大量饮酒、吸烟,久坐不运动,饮食、排便不规律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成为越来越多人,尤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其次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是肠覃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增加日常运动量、控制体重、规律饮食、定时排便、不熬夜、不吸烟、减少酒精摄入量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肠覃的发生。

2 防治肠道疾病

目前关于肠覃的癌前病变主要包括大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概率为3%~5%,癌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渐进的过程。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气血凝滞,大肠经络瘀阻,日久痰湿壅滞,肠络失和而变生他病,通过辨证运用清热利湿、化痰祛瘀,可控制病情的发展,促进肠道功能恢复[3]。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病发生了一些明显的临床特征变化,即男女比例下降,女性的发生率明显比男性上升的更快,且有明显的老年化趋势。有报告表明,结肠癌发病部位出现右移,右侧结肠癌发病率升高。此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方式的改变,我国在结直肠癌早中期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在组织学分化类型上,高、中分化者的比例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家族史、慢性炎性肠病、肠道的腺瘤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遗传和疾病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特定基因的改变,也就是说有家族史的患者,结直肠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由于APC 基因的突变从而导致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hMSH6、hPMS1、hPMS2 等)则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发生的基因因素,二者均是显性遗传病。有研究表明,肠道腺瘤性息肉急易转变成结直肠癌,且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与肠道腺瘤性息肉的大小成正相关,即腺瘤的直径越大发生癌变的概率也更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癌变,与其病史的长短成正相关,病史越长癌变的概率发生也越大。克罗恩病也可发生癌变,但比例较低。

3 肠覃的早期普查

对于40 岁以上人群主张积极推广关于肠覃的普查,普查的措施一般有粪便潜血试验,若2 次结果均为阳性,则进一步查结肠镜、乙状结肠镜。另外还应重视初步问诊及肛门指诊,问诊内容包括排便的习惯及便感有无异常,大便的形状是否改变,大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家族遗传病史等;通过指检完全可以触及距肛缘8 cm 以内的癌肿。对于结直肠癌的筛查,早期的诊断是目的,但更应重视癌前腺瘤的早期筛查和及早发现。因为结直肠腺瘤的癌变通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10 年左右,因此应通过早期筛查阻断癌变的发生,尽早进行异常腺瘤的摘除术,从而达到预防肠癌发生的目的。粪便核酸测试、CT 肠镜和电子肠镜等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式较传统的大便隐血试验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更具优势。问卷调查、粪便潜血试验、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更推荐于全体目标人群的初筛,此类方式方法简便易行且更加经济。对于初筛后确定的高风险人群,再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更进一步个体化地进行色素内镜和(或)电子染色内镜检查。对于以上检查仍不能明确者,应采取病理活检的方式以明确病理诊断。伺机性筛查精查手段推荐使用规范化全结肠镜检查。对于筛查无异常者,复查时间间隔不超过10 年;对于有一级家族史者,建议在40 岁后每5 年筛查1 次。针对于肠道低风险腺瘤史者在治疗后应在5~10 年进行复查;高风险者则应在3年内进行复查,如果第一次检查未见异常,可延长复查时间,即5~10 年复查1 次。针对结肠癌根治后者应在术后1 年内再次进行复查,如未发现异常,可每2~3 年进行复查,且每3~6 个月复查1 次,进行3 年,以后每2~3 年复查1 次肠镜。对于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患者每5 年1 次肠镜检查。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出现症状后8~10 年开始筛查。

4 肠覃的身心调护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对于肠覃患者的治疗不仅以提高生存率为目标,更重要的是心理治疗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还要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纳为肠覃的疗效评价指标。肠覃是一种以局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将中医学的调畅情志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巧妙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引导患者调畅情志,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机体的潜能,与疾病进行斗争。住院患者的护理应做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同时解除患者的恐惧,令患者提高自身的抗病信心,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通过交流或交谈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个认知,同时也了解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在过程中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补充其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影像宣教,发放预防疾病手册,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建立起抗病信心,消除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取得患者的高度配合和信任,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是重中之重,因此,医护人员的语言、行为、神情和态度都能够极大地影响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要求医护人员应采取真诚、尊重、积极而热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和交谈,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比如职业、家庭背景、患者个人的顾虑及其性格特点。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肯定,更好地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着装整洁,仪态端庄,保持积极而稳定且乐观的情绪,护理操作应准确、认真,通过自身规范的医疗行为感染患者,给患者带来安慰和信心。③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癌症患者的心理是敏感、脆弱的,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患者的心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个体化地布置癌症患者所处的病房环境,定时播放具有激励作用的音乐或影视剧,以提高病患的自信心,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良性效应。

5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肠覃的发病率还会逐年升高,因此提高全民对肠覃的防范意识迫在眉睫。全社会应该普及关于肠覃的基本知识,加大宣传自我保健和预防意识,同时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做好对肠覃的预防工作,加强对肠覃的监测有效措施,尽量使其危害性降至最低。

猜你喜欢
癌变腺瘤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勘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