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2020-12-25 23:43宋春丽金树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组织缺血性

宋春丽,金树武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鸡西)

0 引言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或中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50% 以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原因是脑动脉堵塞所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形成脑血栓和脑栓塞[1]。要特别重视超早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注意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尽早使用细胞保护剂进行治疗。综合治疗脑缺血后起始性神经元死亡的不同机制。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中风的治疗中具有简单、方便、廉价、经验丰富的特点。现对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2 例,年龄46~79 岁,平均(64.5±2.5)岁;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0 例,年龄45~76岁,平均(65.5±3.5)岁;所有患者均经MRI 或CT 检查进行诊断并确诊。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争取在24 h 内或在发病1 周后使用脑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抗凝治疗适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行性卒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复发性脑栓塞,并可用肝素和/ 或口服抗凝剂治疗。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100 mg/ 次,1 次/d,同时奥扎格雷纳80 mg 加入250 mL 的生理盐水,1 次/d,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常用穴位闭证针刺水沟、合谷;脱证艾灸气海、关元、百会等[2]。偏瘫在患侧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等穴;下肢取环跳、阳陵泉、三阴交、昆仑等穴。对穴水沟配合谷[3]。水沟为督脉腧穴,有苏厥逆、清神志,醒脑开窍,祛风邪、消内热、调阴阳、回阳救逆,起死回生之功;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有通经活络,疏风解表,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效[4]。水沟以开为主;合谷以降为要。二穴伍用,一开一降,一上一下,相互为用,泄热启闭,醒脑开窍之功益彰。

1.2.1 头针疗法

根据不同的功能紊乱,选择相应的头部穴位。对于单侧肢体功能患者,以对侧头皮穴位为主。常规进行消毒后,取毫针28 号1.5 寸。各点的穿透深度为(1.2±0.2)英寸。治疗1~2 次/d,20 min/ 次,针停留2~3 次,用较强刺激手法操作针,捻转幅度为3~4 圈,捻度频率为3~5 个往复/s,5~10 s/ 针。

1.2.2 电针头穴疗法

根据不同的功能紊乱,选择相应的头皮穴位。对于单侧肢体功能患者,以对侧头皮穴位为主。此外,将风池穴加到语言障碍和面瘫患者中,将内关、曲池添加到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足三里和三阴交加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它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与普通头针相同,第二步为电针法。普通头针术后,言语障碍、面瘫患者用电针治疗仪将头穴与风池穴连接,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将头穴与内关、曲池穴连接,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将头穴与足三里、三阴交相连。使用疏密波,刺激的大小应是明显的局部肌肉震颤或患者能耐受。持续20 min,1~2 次/d 进行治疗。

1.3 观察与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检测,进行TNF-α 和IL-6 指标进行检测。痊愈:经治疗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消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无后遗症。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基本可以生活自理,有后遗症行走可扶杖活动。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严重[5]。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t 和χ2检验,P<0.05 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32 例,痊愈20 例(62.5%),有效10 例(31.2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32 例,痊愈7 例(21.88%),有效16 例(50.0%),无效9 例(28.13%),总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两组对比,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 和TNF-α 指标情况,观 察 组 患 者32 例,治 疗 前IL-6(66.5±11.9)ng/L,TNF-α(32.9±5.0)ng/L;治 疗 后IL-6(21.95±7.2)ng/L,TNF-α(12.7±3.0)ng/L。对照组患者32 例,治疗前IL-6(65.0±10.7)ng/L,TNF-α(31.8±4.9)ng/L;治疗后IL-6(30.7±5.1)ng/L,TNF-α(17.8±3.3)ng/L。 两 组 患者治疗后IL-6 和TNF-α 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IL-6 和TNF-α 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称为可逆性缺血性脑损伤,如果局部脑缺血症状持续24 h 以上,并在一定时间后消失。缺血24 h 后仍未消失的症状称为局限性脑梗死或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表现取决于单个脑基底动脉环的原始结构、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侧支循环的供血情况[6]。尽快改善和恢复缺血损伤的脑血液供应,保护缺血脑免受代谢的进一步损害,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给缺气脑组织及时供血,增强脑组织的耐受性,挽救半暗区脑组织功能[7]。脑细胞承受缺血损伤的时间有限,应尽快进行针灸治疗和功能锻炼。

常规用药中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加快病情好转。针灸治疗可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动脉硬化,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脑动脉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灌注,有助于恢复脑组织功能,建立代偿功能[8];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肢肌电活动,改善肢体低下的运动功能。针刺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有利于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供氧,进而对脑能量代谢产生良性调节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 和TNF-α 指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IL-6 和TNF-α 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加快机体康复进程,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组织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病知多少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