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新生儿家庭访视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2020-12-25 23:43韩立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乳汁母乳母乳喂养

韩立杰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甘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0 引言

母乳作为婴幼儿最为理想的食品,其中所含有的丰富抗体与营养成分可为新生儿提供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在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促进其智力发育。通过纯母乳喂养有助于培养母婴感情,对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降低卵巢癌或乳腺癌等疾病风险均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婴儿出生后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概念在2002 年被提出与建议,并经由长达十多年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多数家属已经充分认识到纯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积极作用;但坚持在出生后6 个月内实施纯母乳喂养的占比受多种因素限制仍然较低;尤其是受产妇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我国当前阶段的母乳喂养率呈现出递减趋势。产后访视作为妇幼保健工作中关键环节,在产妇分娩后1 个月内展开探访,对于产妇体格检查、疾病筛查与母乳喂养评估有重要作用,可促进母婴健康,确保母婴保健的整体服务质量。鉴于此,在本次研究观察中,将针对新生儿家庭访视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做出进一步讨论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居住在我辖区内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686 名新生儿,由分娩医院转至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户籍和非户籍共686 名,男337 名,女349 名,日龄3~18 d,平均(13.5±4.5)d,体重2.8~4.6 kg,平均(3.7±0.9)kg,其中顺产558 例、剖宫产128 例。产妇年龄22~35 岁,平均(28.5±6.5)岁,初产妇389 例、经产妇297 例;排除产妇妊娠合并症、婴儿低体重或先天性疾病者及纯母乳喂养禁忌证者,本次研究中所参与产妇与家属皆知情同意。

1.2 方法

(1)收集本辖区内新生儿信息,一方面收集新生儿家属送至我中心的儿童保健记录,另一方面从妇幼二期信息系统核实,给新生儿建立儿童保健记录。随后在新生儿后出院1周内对其展开首次家庭访视,于出生28 d 左右展开第二次访视,了解新生儿日常喂养情况。

(2)在新生儿出院后7 d 内进行家庭访视,通过问诊充分了解新生儿在出生时与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喂养情况,通过体格测量,比较新生儿在出生后各个阶段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恢复情况,若未恢复分析原因并给于指导,指导母亲学习新生儿正确喂养方法,并告知家属满月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新生儿办理预防接种证,发放相关宣传手册,积极宣传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作用与效果,同时加强和母亲、家属的联系,设立咨询服务热线,告知家属有任何喂养问题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并由专业医护人员给予指导[1]。

(3)母乳中包含了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所有营养素。而通过母乳喂养能够为新生儿提高最早免疫物质,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增进母子间的情感;降低成年后代谢性疾病或免疫性疾病发生风险;促进母亲健康恢复;经济方便。

(4)家庭访视内容:(1)查看新生儿生命体征、食欲、睡眠及排便等情况,检查皮肤有无感染、湿疹或臀部红肿、皮肤黄疸等不良反应,对新生儿身长与头围、胸围进行测量,进一步了解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2)加强与产妇交流和沟通,了解产妇心理状况,通过面色、语言等观察心理状态,掌握交谈技巧,多给予安慰和鼓励,指导家属协助产妇哺育新生儿,使其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确保新生儿获得纯母乳喂养。(3)向家属与产妇说明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确保休息环境安静、及时通风换气,及时更换产妇与新生儿衣物,选择材质柔软的贴身衣物,避免衣服对新生儿皮肤与产妇乳头造成摩擦,增加疼痛感。叮嘱产妇避免盆浴,保持口腔干预,定时更换阴垫,促进身体康复,保持母乳充足。(4)指导产妇进行康复锻炼,在家适当进行产后健身操运动,对骨盆肌肉伸缩能力进行锻炼,于产后2 周指导其行胸膝卧位起坐,禁止重体力劳动或是下蹲式运动,有效预防子宫脱垂,并对子宫后倾现象纠正;产后1 个月即可恢复正常日常活动,注意循序渐进。(5)向产妇及家属发放母乳喂养手册,详细说明纯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积极性,并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姿势与技巧,即保持舒适体位,使新生儿身体与母亲身体贴近,一手支撑其头部与颈部,一手将乳房托起,便于新生儿含接;在含接中注意用乳头刺激新生儿周围,帮助其建立觅食反射;经访视对产妇不正确喂养姿势一一纠正。(6)多数产妇在出院后存在担心新生儿喂养不足或坚持纯母乳喂养,但奶水不足,面对以上情况,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家庭访视了解新生儿发育情况、产妇乳房情况及新生儿小便次数等,继而判断其奶水是否充足,并指导其按需哺乳,通过新生儿有效吸吮可刺激乳汁分泌。教会产妇辨别有效吸吮声音,以免因缺乏经验将新生儿吸吮当作吞咽声,而误以为小儿喂养不足或过量。(7)了解产妇是否存在乳房肿胀或乳腺管阻塞问题,前者是因乳汁过多,开奶较晚,喂养中新生儿含接差,因此可指导产妇在每次哺乳后将多余乳汁挤出,选择正确含接姿势,保证有效吸吮。后者则需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对乳房热敷、按摩,或频繁让新生儿吸吮,以帮助乳房排空。若新生儿存在拒吃母乳问题,需了解拒吃原因,若因产妇乳汁过多,流速快,新生儿吞咽困难发生呛咳,可指导产妇以剪刀手方式对乳汁流速进行控制。

2 结果

通过对686 名新生儿展开家庭访视,对家属进行纯母乳喂养相关宣传教育及喂养技巧指导,在首次家庭访视中,纯母乳喂养者为482 例,占比达70.26%;但对新生儿与家属展开第二次访视后,其中纯母乳喂养者为550 例,纯母乳喂养率达80.17%,相比较首次纯母乳喂养率得到明显提高。

3 讨论

促进与支持纯母乳喂养是国际社会保护儿童健康的技术对策之一,但目前我国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多数母乳喂养优势已经被大多数母亲所了解,但在计划或开始实施母乳喂养过程中仍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6 个月内改变喂养方式,由纯母乳喂养方式转变为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等;另一方面,由于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产妇无法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在产前及产后缺乏正确喂养方式指导,且喂养信心不足,这也是导致6 个月纯母乳喂养无法坚持的主要因素。同时有研究报道认为,母亲身心疲乏、俱乳、乳汁分泌少则是导致其缺乏母乳喂养信心的原因[2]。在我们的访视中发现有80%混合喂养的新生儿中,并不是因为产妇奶水量不够,而是家长觉得孩子老哭闹,觉得奶水不够而主动添加奶粉。但在临床研究报道中认为,真正生理性奶量不足仅占据少数人群,但因社会因素致奶量不足者则占比更高[3]。例如母亲自身情绪,精神紧张、焦虑抑或是睡眠、休息不足都会直接影响乳汁分泌。因此保证在分娩后情绪的稳定性对于坚定母乳喂养信心有着积极意义。在经家庭访视过程中发现,多数产妇在出院后不敢抱新生儿,喂养时含接姿势不正确,导致好多产妇的乳头发生了皲裂而开始不愿意喂养新生儿。通过儿童保健医生家庭访视给予关爱和针对性的指导,手把手教产妇怎样喂养孩子,让母亲充分感受到母乳喂养并非很难,联合家属给予母亲鼓励与支持,帮助其重拾母乳喂养信心,以期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积极效果。

家庭访视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通过建立医院-家庭互动式社区延伸服务网络,可建立本辖区特色社区健康教育运作机制,其具备跨越医院、迈向社区、进入家庭的特征,对于有效解决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价值,转变护理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访视中发现的问题,访视人员给予分别指导和干预。首先要增强产妇母乳养的信心,是母乳喂养成功的第一步。同时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环境,使产妇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为产妇营造舒适的休养环境,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及时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更换衣物,保持干净整洁;同时在饮食上,注意清淡多样,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鼓励产妇适当活动,促进乳汁分泌;不同时段采用健身操、胸膝卧位起坐等锻炼方式,循序渐进,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增加乳汁分泌量。同时正确的母乳喂养习惯也很重要,指导正确的母乳养与新生儿含接姿势,防止乳头皲裂,加重产妇生理疼痛,并产生惧乳、抗拒等心理。同时在喂养过程中按需哺乳,及时排空乳汁,减少乳腺炎或乳腺堵塞情况发生。指导产妇自行判断新生儿是否有效吸吮,以保证其母乳喂养充足,并了解母乳供应与新生儿拒吃问题,若存在乳房肿胀或是乳腺管堵塞情况,可采用按摩、热敷、频繁吸吮方式以免乳房受伤堵塞;了解新生儿拒吃母乳原因,可通过控制新生儿吸吮中乳汁流速、应用母乳喂养辅助器等方式刺激新生儿吸吮。24 h 母婴同室,增进母子感情。经过儿童保健医生对产妇与家属展开针对性母乳喂养宣传,将影响母乳喂养不良因素及时排出,第二次访视新生儿纯母乳喂养占比相比较首次有明显提高。

当前,大部分家属已经明白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的积极意义,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入户时发现70%的家里都请了月嫂来帮助实现母乳喂养。但是通过家庭访视时发现,可协助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的月嫂较少,主要是因多数月嫂对于纯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在母乳过程中甚至存在误导情况,导致纯母乳喂养失败。所以,家庭访视时,儿保医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紧紧围绕“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食物”的主题,积极宣传母乳喂养优势,让月嫂给予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哺乳环境,帮助和鼓励产妇完成哺乳,尽早实现纯母乳喂养。

猜你喜欢
乳汁母乳母乳喂养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洛阳市住院产妇母乳捐献知信行的调查
乳汁点目需谨慎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母乳库运行现状及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母乳喂养进社区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