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0-12-27 16:42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459000邹坤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冠脉高龄心绞痛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459000)邹坤庆

冠心病为我国人群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为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冠心病心绞痛病情发作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84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收治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抽签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介入组,每组42例。一般组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68~84岁,平均(76.91±4.40)岁。介入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6~85岁,平均(76.98±4.36)岁。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均衡(P>0.05)。本研究在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一般组患者接受药物保守治疗,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所有患者遵医嘱按疗程服药,治疗周期为8周。介入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通过基础用药控制病情,在患者胸痛发作后的3~7d内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动脉造影明确病变血管和建立动脉通路,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达到冠状动脉开口处,先使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然后利用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位置,覆盖并支撑病变位置,然后撤出导管,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比较一般组患者和介入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应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总体健康等8个评价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用SPSS25.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描述,资料差异行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资料差异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介入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一般组患者85.71%(36/42)(P<0.05)。

2.2 两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低于一般组患者19.05%(8/42)(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介入组患者治疗前的SF-36评分一般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SF-36评分(63.02±5.11)高于一般组患者(58.50±5.13)(P<0.05)。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一部分研究学者关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否应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还存在争议。但也有一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风险评估,严格掌握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疗效[1][2]。基于存在的上述争议,本研究对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分析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介入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组患者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一般组患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不仅能够获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再次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毋庸置疑。高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性除与自身生理状态、病理状态有关外,还与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关。我院近年来已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因此,能够较大程度地保障具有明确介入治疗适应症和无介入治疗禁忌症的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但仍建议临床医师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相关检查,以进一步保障高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冠脉高龄心绞痛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绞痛
石台行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