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含低剂量地塞米松的PAD方案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2020-12-27 16:42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450000陈丽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

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450000)陈丽娟

多发性骨髓瘤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后所导致的恶性浆细胞病[1],发病后以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为主要表现,若患者骨痛症状呈现持续剧烈疼痛的特点,应考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但也说明患者病情已严重至一定程度,需尽快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2]。近些年,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的日趋上升促使临床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再加上以硼替佐米、地塞米松米等药物为主的PAD治疗方案的应用,已显著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但长期观察发现,在PAD治疗方案大剂量地塞米松可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疗效。鉴于此,我院采用含低剂量地塞米松的PAD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78例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39例),将双数患者纳入对照组(39例),将单数患者纳入观察组(39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骨髓图片检查结果显示浆细胞超过30%,组织活检已明确存在浆细胞瘤,并伴浆细胞瘤样状态等;②患者已阅读此次研究相关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此次研究治疗药物禁忌症者;②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疾病患者。对照组男女患者各有20例、19例;年龄范围在37~75岁之间,中位年龄(58.59±10.77)岁;Durie Salmon分期:Ⅱ期18例,Ⅲ期21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各有23例、16例;年龄范围在37~75岁之间,中位年龄(58.62±10.72)岁;Durie Salmon分期:Ⅱ期21例,Ⅲ期18例。两组以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含大剂量地塞米松的标准PAD方案治疗,具体方法:①在治疗第1d、4d、8d与11d:静脉注射1.3mg/m2硼替佐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71)、20mg表阿霉素;②在治疗第1~4d、第9~12d:静脉滴注40mg地塞米松(焦作福瑞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69)。

观察组则接受含低剂量地塞米松的改良PAD方案治疗,具体方法:在治疗1d、8d、15d:静脉注射1.6mg/m2硼替佐米(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71)、20mg表阿霉素;在治疗第1~2d、8~9、15~16d: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焦作福瑞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69)。

治疗28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常规保肝、抑酸与等治疗,并严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现患者出现感染或出血倾向可及时予以患者抗感染与输血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疗效与不良反应(血糖升高、肝功能异常与周围神经炎)发生情况。

依据欧洲骨髓移植组织(EBMT)疗效判定标准将患者疗效分为[3]:完全缓解(CR,即患者骨髓检查结果显示浆细胞少于5%,同时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发现尿液与血液中M蛋白消失,并且溶骨性病变大小与数量无增加)、接近完全缓解(nCR,即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为阳性,其余检查均达到CR标准)、部分缓解(PR,即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显著M蛋白较治疗前减少超过50%)、轻微治疗反应(MR,即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显示M蛋白较治疗前减少在25%之上,但不超过49%)、无效(NR,即患者病情无改变或是病情恶变)。依据CR、nCR与PR例数计算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疗效与不良反应数据采用(%)表示,行X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 <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达到疗效总有效标准(CR+nCR+PR)的患者36例显著多于对照组25例,表明观察组疗效(92.31%)较对照组(64.10%)优越,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较对照组(25.64%)低,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以往临床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多以含大剂量的标准PAD方案或是联合化疗等传统化疗方式为主[5],但治疗后发现患者治疗与效果并不理想,或是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易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大部分患者生存期不足五年。此外,在应用传统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的同时虽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也会对患者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无法避免疾病抑制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正常生长。因此如何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高的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近些年临床的深入实践,发现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使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在某个角度上说,虽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具有诱导骨髓瘤细胞快速衰老凋亡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易降低治疗安全性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大剂量地塞米松易引发心脏毒性,在体质弱的老年患者中并不适用。因此,考虑到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耐受性低,此次研究中我院主要应用含低剂量的改良P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旨在于减轻毒副作用提升治疗安全性,为患者的生存提供强劲有力的保障。地塞米松是一种具有抗休克与抗炎等作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后可对炎症细胞发挥抑制作用,避免白细胞与巨噬细胞大量聚集于患者炎症部位,在抑制吞噬作用的同时也可减少炎症物质的释放,以实现减轻炎症反应的目标。现已有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浆细胞中IL-6mRNA的过度表达而诱导肿瘤细胞的衰老凋亡,抑制原发免疫反应的过度扩展,并且应用小剂量为患者进行治疗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刺激,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治疗安全性,可从中体现出方案可行性与治疗安全性较高等特点。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92.31%)较对照组(64.10%)优越,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7.69%)较对照组(25.64%)低,以上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 <0.05)。笔者分析这一研究结果发现,两组虽然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治疗方案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并且通过对症治疗即可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易使患者接受。

总而言之,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中,减少PAD方案中地塞米松的剂量,不仅可取得佳效,而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故值得临床加大应用与推广力度。

猜你喜欢
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甲状腺髓外浆细胞瘤超声表现1例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丢失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颅内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