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对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对比

2020-12-27 16:4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7张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舒巴坦头孢哌酮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450007)张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均经X线胸片检查确诊有肺部感染[1],3次痰液培养检查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签署知情同意书。掷币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7~51(44.63±4.18)岁;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为(17.96±11.41)分,B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5~52(44.81±4.36)岁;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8.07±11.34)分,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方法 常规依替米星(国药准字H20020128,常州方圆制药有限公司)0.3g/次,1次/d静脉滴注、祛痰及吸氧等治疗基础上,A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国药准字H20023138,河南省新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1配比,每8h给药3g静滴,B组予该药2∶1配比,同法治疗,均治疗2w。

1.3 观察指标 细菌清除率:清除,2w末未检测分离出致病菌;未清除,2w末致病菌仍有检出;替换,2w末原致病菌无检出,出现新病原菌,但患者未感染。炎症因子:免疫透射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2w末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与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清除率 A组细菌清除率77.78%(35/45)高于B组的56.8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A组治疗2w末PCT水平(0.55±0.29)ng/mL及CRP水平(16.67±1.14)mg/L均低于B组(1.17±0.31)ng/mL、(17.93±1.16)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生命力顽强,消毒剂、紫外光照射及高温消毒等常规消毒灭菌方法均对其效果十分有限。又因其对抗菌药物极易产生耐受,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及前两代头孢菌素类均具有较高耐药性,而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其抗菌效果较佳,故临床多采用β-内酰胺类与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进行抗菌治疗。其耐药性形成原因包括头孢菌素酶类及β-内酰胺酶的产生,该酶可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内酰胺环等活性部位进行结合、破坏,从而使其失活,抗菌效果难以发挥。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竞争性、不可逆抑制剂,对除绿脓杆菌外的G-性及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同时其本身也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其可使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酶形成的相关性膜蛋白表达降低,从而诱发耐药U币安选择窗(MSW)的形成,故临床其使用多建议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头孢哌酮钠对多数G-菌、G+菌及部分厌氧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但其结构对β-内酰胺酶敏感性较高,故鲍曼不动杆菌对其易产生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上述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中舒巴坦可不可逆性的结合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使其永久性的失活,抑制并减少其对头孢哌酮的影响,两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显示,A组2w末细菌清除率较B组高,表明两药1∶1配比具有较佳灭菌活性。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等均可诱发机体应激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降钙素原(PCT)血浆水平的升高,细菌种类、感染部位的类型及大小均可对其水平产生影响,故其水平高低可用于全身性炎症活跃程度的评价指标,此外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水平均应激性增高,本研究中A组治疗2w末降钙素原水平及CRP均明显降低,且低于B组,此与熊洁等人[2]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其研究还表明1∶1药物配比下,肺部感染患者咳痰、发热及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间均较2∶1配比短,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

综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抑制多种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活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头孢哌酮的抗菌效果,应用于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细菌控制率显著,炎症水平改善明显。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舒巴坦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常用检测方法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准确测定原料奶中的舒巴坦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防治分析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复方制剂输液配制溶媒选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