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材文本研读的重要性
——以苏教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

2020-12-28 12:07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水围小学林宝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折纸分母分数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水围小学 林宝才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要想起到教书育人的关键作用,除了自身具备教师应有的技能外,还要能在线上线下不同环境之中进行教学工作,笔者认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必然是:教师要始终深刻研读教材文本,要读懂教材、精读教材、善用教材!

追溯历史,自从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了第一本插图教科书《世界图解》,各国学者就开始研究教材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研读教材文本,目的是为了理解编者对教材编写方向、内容选择、组织方式和呈现手段上的把握,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尽管这是老生常谈的教研话题,但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也是实现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

那么,如何解读教材呢?教师可以尝试通读教材的体系与结构,了解教材各章节(单元)内容的选择,相关概念与定律,钻研编者的设计意图等。教材作为课程反映的媒介,教师只有深刻研读教材,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结构,才能从细节上把握教材的内容安排,才能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更全面深入、准确得当。

一、读懂教材是备好课(教学设计)的基础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与安排,称之为备课,通常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完成。这个环节,读懂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小学数学新教材为例,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教材大量使用了情境图。情境图多以卡通、漫画、图片、图表等形式展示,配以简短文字描述,不仅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渗透了多种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教学情境图的恰当编排,往往满足了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曾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一个人的兴趣愈浓,他的观察就愈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愈有成效。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将情境图转化为学生身边的学具、教学卡片等,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妙,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就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题1出示了一道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题。在教学时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读题与计算,就会显得枯燥无味。

教学片段设计如下:

师:如果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这块试验田,你能不能用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学生动手折纸)

师:说说你是怎样折的,怎样画的?(要求学生说清种黄瓜和种番茄的折法)

生:我是用对折的方法,可以看出,种黄瓜和种番茄一共占这块地的

师:真不错,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晰,从这张纸上看一目了然,就是

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继续把情境图“试验田”变成折纸,迎合了小学生爱玩的特点,自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折纸,简单的折纸与画线操作立即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显然更愿意“动”起来。同时,学生在折纸中“感受”到了转化为的过程,为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认为学习内容较简单,学生都听得懂,其实不然,教师只有自己真的懂了,理解了教材,才能知道自己需要讲什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教材知识的可能。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设计的体现、教学策略的发挥、教学语言的精准到位,这些都是建立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兴趣地自愿学习,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做好教学设计。

二、精读教材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无论是在线教学,或是常规课堂教学,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实现学习目标,获得身心全面发展,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教材要求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原因是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相同;通过转化策略,对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使异分母分数变为同分母分数。

在例题1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经明确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前提下,教师适当地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对折纸的兴趣点,设计激趣环节,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方式才能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及研究热情,教师继续利用折纸,增设了以下一个教学活动:

生1:好折,但不好判断结果是多少。(师在展台展示准备好的折纸)

师:真棒,看来大家已经掌握列式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了,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应该怎么办?(课件出示)

生:方法与求异分母分数加法相同,先通分,再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最后相减。

师:谁来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生: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由于分数单位不同,所以我们需要进行通分,就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样就能相加减了。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从教师角度看,研读教材无疑是实现并提升教学方式有效性的好方法,而精读教材时对教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深入考虑,教师对教学内容则更容易做到透彻理解,灵活运用。

三、善用教材使线上线下课程更丰富、更完美

2020年的上半年对于师生来说是一个漫长而特殊的“假期”,师生们都亲身经历了既有“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也有“单人单桌单行”线下课堂的学校教育新举措。学生室外活动明显减少了,小组合作变得异常困难了,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确定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教师的理念、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必然也要做出适应性改变。为了使教学活动更有效、直观地开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也都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及实践活动。

研读好教材,是善用教材的必要条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信息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积极寻求和经营教学的兴趣点,要勇于尝试扮演“煽情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本身,善用好教材,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教师要积极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习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我们教师就不能脱离教材本身。教材集合了众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读懂教材、精读教材、善用教材,不仅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动手、动脑的机会,也能给教师提供积极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灵感……

猜你喜欢
折纸分母分数
分数的由来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找回“丢弃”的分母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折纸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