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因材施教助力数学课堂教学“多姿多彩”

2020-12-28 01:53常玉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数学策略

常玉强

【摘要】课堂教学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活动设计要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多渠道、有计划地因材施教,促使数学课堂教学“多姿多彩”.课堂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决定课堂效率的高低.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课堂语言要有激情和感染力.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活化语言,让语言具有穿透力.教师只有把对学生和职业的热爱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以情动人,以声动人.

2.利用游戏活动激趣学生.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把知识点教学和游戏有机融合,让学生玩学相结合,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数学游戏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3.采用小组竞赛方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课堂教学中的小小竞赛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可以引导小组竞争,让小组成员相互督促和鼓励.

4.放大学生的优点,善于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课堂教学要面对所有学生,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借学生的“闪光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5.巧设悬念.数学知识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巧设悬念激趣,让平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教学相长实现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数学讲评课教学要高效

1.及时进行数学讲评,精准把控教学时间.测试刚结束是数学讲评的最佳时间,此时学生对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有记忆和反思.因此,教师批阅测试卷后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的易错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让讲评效果达到最佳.

2.做好準备,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评.教师要重教师试卷讲评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阅卷时就要收集讲评信息.如:统计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学生每道题失分的原因,反思是知识性失分还是技巧性失分.教师通过统计和分析,有的放矢地设计讲评环节,让讲评案例引人入胜.

3.讲评要就重避轻,凸显有效性.试题难易有区别是学生出错的重要因素.试卷讲评的原则是“就重避轻”,成效是第一位的.教师对学生没有出错的题目要一语带过,点到为止,对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适当讲评,对许多学生做错的题目重点讲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运用知识点.

4.试卷讲评重方法、讲技巧.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答题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和审题,如何在读题过程中筛选有用信息,如何从题意中找准数量关系,如何找出关键词,建立数量关系.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规范地写出解题步骤,解答过程要清晰、有条理;指导学生把控答题速度,引导学生根据试题难易灵活解答,合理分配解答每道问题的时间.

5.教师要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教师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要总揽全局,关注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应把试题归纳在相应知识框架中,紧扣教材内容分析讲评,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答题情况找出不足和弱点,当堂纠正自己考卷中的错误,反思自己的不足.

(三)数学课堂要有效

1.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要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包括精准教学、多样化设计、任务导学、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清晰凝练,通过关键词突出重点内容,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及时表扬学生.

2.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目标,让学生有学习目标,让课堂活动和内容讲授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需求.教师的引导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和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

3.启发学生时机要恰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后放弃或学生想描述而描述不出的时候是教师启发学生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白”,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思考过程中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主动创造时机启发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特点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情境,创设相得益彰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把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弄明白.

4.巧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触类旁通.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将学生思维训练和数学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四)数学复习课要有效

数学复习课是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和口述内容.回顾是学生提取并再现所学知识的方式,这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看课题回忆章节知识框架,口述单元重点数学公式和定理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先明示复习内容,再引导学生回忆或口述,组织学生讨论章节重要内容,课后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绘制章节知识框架.

在数学复习课要上,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引导学生从点到线、由线及面总结、归纳、梳理章节知识,做到一点串一线和一题联一面,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知识.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分析单元重点内容和解答学生疑难问题,通过复习课为学生释疑解惑,通过设疑—答疑—析疑环节巩固学生所学,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选择典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目要有针对性,能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典例练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题组形式设计练习题,将基础和难题相结合,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训练,学生理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练习题要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通过评价和反馈提升复习效果.通过当堂完成检测,同桌互查,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反馈.复习是学生反馈和内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复习课上,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或讲练,要系统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思考、探讨和分析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内化知识.因此,复习课的关鍵是重基础、再发现.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专题复习,可以采用同桌相互监督、组间互出试卷检测的方式;设置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引导学生按类型做题.教师要选编针对性强的例题进行讲评,注重评价,把章节知识串联起来,加强知识连贯性,凸显复习课成效.要灵活设计复习专题,使学生通过复习专题查漏补缺.灵活运用错题集,有的放矢地补缺和突破,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要恰当地组织复习,真正让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要精心筛选和编排测试题,明确复习检测的目标.教师通过检测要找出学生的知识缺陷,精讲巧析“对症下药”,让学生自觉查漏补缺.

(五)有机融合数学课堂和学生生活

1.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把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融入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让学生从最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探究知识.

2.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课堂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阵地和平台,学生的个性也是数学特色课堂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基础制订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制订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所有学生从不同层次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价值.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还可以设置分层作业,让不同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作业,全面评价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

3.找准衔接点让学生在情境中释放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教师要紧扣新课标,创新课堂教学,研读课标,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找准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

4.抓住问题实质凸显关键知识点.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开放性问题,以丰富学生的思考角度;穿插使用一题多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联、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创意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问题,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条件与关系.教师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发评价学生,如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合作学习等.

5.数学教学生活化,让知识学习和课堂问题富有生活气息.数学教学生活化要从导入开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生活化的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参与课堂学习.导入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6.让例题生活化,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身边.教师要善于从生活资源中发掘数学知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身边.如在学习利润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超市购物的经历编制题目,引导学生分清题目中的标价和折扣等,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7.将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如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周末乘车回家的经历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

8.将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教师要通过教材中设计的“做一做”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生活化.数学教师要搭建学生综合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学习数学,促使学生“乐学其中”.

9.利用“找一找”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意识.生活就是丰富的数学课堂,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和“想”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和思考生活.如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设计最优购物方式、统计优化家庭生活开支等,让学生真实体会数学的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生活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活化数学教和学,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0.在“做”中激发学生和思维.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和体验,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做”的需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学关键.教师要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教师要善于把复杂抽象问题简单形象化,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给留出学生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揭示问题、总结规律获得结论,搭建学生展示和分享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何丽梅.巧用错误,构建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6(11):16-17.

[2]孙芳.用好课程资源,让课堂更多姿多彩: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5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初中数学策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