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撬起数学课堂

2020-12-28 01:53洑林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活元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洑林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锻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提高小学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使小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挖掘生活化的素材、组织生活化的实践等几个方面入手,笔者就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元素;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都较强的课程,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不成熟,学习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数学知识学习和掌握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并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讲解,这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目前,将数学知识转化成生活化的问题是很多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拉近小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能帮助他们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

一、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一般以教师讲述为主,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这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而随着生活化元素的渗透,小学生喜欢的生活化场景和问题等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入手思考.这能拉近小学生和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可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最终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随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小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得他们在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2.便于学生理解

数学课程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很多抽象的知识并不能理解.这导致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生活元素的融入,拉近了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入手,这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等.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时,对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而通过旋转木马、升降电梯、推拉窗等生活化的事物,小学生理解起来将更加容易,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因此,通过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培养了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他们意识到数学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可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思维,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思想等.

3.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难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环境,能促使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数学知识,可较好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使他们自主发现数学公式、概念、定理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主探究得来的知识记忆较为牢固,且不易遗忘.因此,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以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从而实现他们的全面化发展.

二、生活化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情景,以激起小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即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超市购物的视频:一支铅笔1.5元,视频中的大熊买了4支铅笔,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呢?通过观看和思考,小学生会发现元角之间的换算进率,对商品的价格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时,现阶段小学生接触到钟表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多是借助電子表或者电话手表等获取时间信息的.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情景,如小兔妈妈要在中午12:00的时候给小兔子准备好午餐,但是兔妈妈不会通过钟表看时间,小学生能帮帮它吗?通过回答情景问题,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会更扎实,记忆也将更深刻.

总之,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强大魅力,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最终实现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2.挖掘生活化素材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就可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擅于挖掘生活化的素材,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例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小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可积极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如小学生都坐过公交车,教师就可以用公交车的上下车人数为例展开讲解: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上坐着8名乘客,到第一站的时候有2名乘客下车,3名乘客上车,到第二站的时候有5名乘客下车,4名乘客上车,此时车上还有多少人呢?小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上车是加法,下车是减法,通过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上下车问题.这能帮助小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总之,通过挖掘生活化的素材,能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整个学习过程趣味性会更强,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3.组织生活化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实践更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关键步骤.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丰富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这部分知识时,小学生并没有千克和克的概念,对于实际生活中物品的重量也无法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组织生活化的实践,让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借助猜一猜、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等活动,真正理解与重量单位有关的概念.如2袋盐究竟有多沉呢?我们平时是使用克还是千克呢?很多小学生会表示,平时买东西说的都是斤,斤到底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10个鸡蛋的重量又是多少呢?1枚5角硬币有多重……都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通过自主探究,他们对克、千克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做到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进行估算,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处较多.同理,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知识时,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物体,而且小学生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可以拼出很多美丽又有趣的图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通过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致会更高,这有助于他们利用课下时间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4.组织生活化游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各种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生活化的游戏,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他们数学能力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针、分针、秒针等钟表部件,并帮助他们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组织“老狼老狼几点了”的生活化游戏,并对游戏进行改进.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带一个简单的钟表到教室,并选出一名学生扮演老狼,其他学生以小羊的身份喊出口号“老狼老狼几点了”,当老狼说出11:00后,扮演小羊的学生要快速地把手中的钟表调整到老狼所说的时间,否则就会被淘汰.在游戏过程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时间观念也会增强,这能促使他们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总之,教师在组织生活化游戏的过程中,应注重游戏类型和内容等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并给予小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以满足小学生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发展.

5.布置生活化作业

生活化作业的布置,能促使小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能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等的作用,使得整体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并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等,以促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他们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负数”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小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比0小的数,在学习负数这一概念时,他们虽然能掌握基本的定义,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错误率依然较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可从生活实际入手.如班级人数增加记为正,人数减少记为负,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能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或场景呢?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会想到冬天的温度是用负数表示的,而夏天的温度是用正数表示的;也有的小学生表示父母挣钱可用正数表示,而自己花钱则可用负数表示……通过生活化作业,小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和系统,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总之,生活化作业的布置,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的数学水平和能力等更上一层楼.

6.进行生活化评价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时,依然以考试成绩考核为主,而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应用能力等,这导致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小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因此,随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生活化评價,以促使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从而发挥出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价值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认、读、写分数,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从生活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有很多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但是他们能明确知道一个苹果的一半是1/2,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的话,那么每一份就是1/3……教师应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肯定,并鼓励他们探索生活中更多的分数实例,以满足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生活化评价理念下,教师能快速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可深入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从而促使小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课程的教学.

总之,生活化的评价需要教师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和表扬,以促使小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捕捉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小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发现和思考的好习惯,以促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小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构建起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小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勇刚.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元素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8):161.

[2]尚国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挖掘与生活化教学设计[J].名师在线,2020(1):67-68.

猜你喜欢
生活元素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于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融合生活元素,促进作文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