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问题串优化策略研究

2020-12-28 01:53张倩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核心素养

张倩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核心素养运用问题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能够独立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九年义务教育最关键时期的初中,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最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收新知识最迅速的阶段.此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串教学;优化策略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问题串设计和优化策略研究”(SGH18B158)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学校应明确每个学段学生发展应达到的核心素养,以此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及其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通过一定阶段的努力所应达到的相对应的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基本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10个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升课堂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而核心素质的养成,不只是依靠先天的基础,更要注重后天的培养.例如,核心素养的养成受到环境因素、教学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素质教育水平变得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统筹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到素质培养的重要含义,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数学核心素质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仅意味着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时期,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素质教育,以保证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对于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不仅意味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探寻中,慢慢发展自己,使自身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所以核心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并应持续培养的方面,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二、中学数学问题串的优化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生为本”,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串,以此增进师生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问题串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将本节课的知识、能力等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紧跟步伐,制订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引导,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从而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效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意识,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数学学习进行有效的课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1.在情景导入时设计问题串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上,创设一串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或是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情景问题串.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能尽快投入到教学当中,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设置情景导入问题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问题串应注意启发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提出问题时应进行启发式引导,这样可以使受教育者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设置及其课堂问题的设置均应具有启发性.启发性问题串的设置应尽量明确,教师在提出有效的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尽快融入情景,进而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情境问题串应注意生活化

数学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可将问题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典型案例.这样一来,问题串在生活的大背景下呈现,在营造热烈浓厚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情境问题串应注意层次性

个体所具有的知识网络图谱各不相同,随即而来的就是问题串的不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设计问题串,从问题情境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情境问题串应注意开放化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过程中融入开放性,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串的设计应突破教材的限制,条件不确定、答案不唯一,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串来引发学生的探索欲

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使通往成功的路途更加顺畅.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堂好课的开端,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用数学解释生活中的一系列规律,用生活常识分析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知欲.在具体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方式及要求如下.

(1)问题串设计的次序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应遵循次序性原则,引导学生从当前状态出发,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缩小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遵循小步子策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串设计的对比性

教师在利用问题串进行教学时,对问题串的设计应具有对比性.此处的对比是指学生所学习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对比.教师应当设置具有差异的问题串,在增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能力.

例如:在“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串.

问题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问题2:观察本节课所列举的方程都有什么特点?

问题3:这些方程和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问题4:观察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问题5:你能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吗?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进行对比,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

(3)问题串设计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应注重问题串的有效性.教师应把握问题串设计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索,采取由近及远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问题串设计的精细性

问题串设计要精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考时产生深刻的印象,不会被表面的因素影响.学生在思考时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断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而消化吸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也让他们的理解到达最深层次.

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因式分解的概念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作多项式分解因式,也叫因式分解.在让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串.

问题1:分解的对象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解的对象是多项式.

问题2:分解的结果要以什么形式表示?

学生思考:分解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问题3:分解的结果每个因式的次数有什么要求?

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得到结论.

问题4:分解到什么程度为止?

学生思考: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因式为止.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并让概念得到强化,产生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5)问题串设计的创新性

问题串设计的创新性主要包含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两个大的方面.创新思维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抛设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发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总结反思中设计问题串来引起学生的反思欲

总结反思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后总结.做好课后总结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從而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以问题串的形式进行课后总结可以将教学内容更好地概括、整合、提炼,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4.在复习课中设计问题串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复习是巩固新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数学的复习亦是如此.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理解新知识,从而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教师进行数学复习课时恰当地选择问题串类型,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问题串的引导下进行复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问题串设计的注意事项

1.问题串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指向要明确,不能让学生难以回答或是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

2.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

不能过于具体,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要让学生打开思维.

3.问题串的设计要有创新性

不能只注重表面的显性知识,也要注重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及对隐性知识的关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要进行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就要比小学时期制订更加系统的计划,要使学生了解对于数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涵.与此同时,学生形成了对于核心素质培养的习惯,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而学生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个体,进行有效的评估,制订具体的方案,对症下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不仅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技巧问题,使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逻辑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要在多个领域,深入生活对学生进行培养.对于相似的知识点,教师应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生动形象的举例,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分辨知识点的前后差异,也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找出知识点的不同之处,教师对其进行补充.这样既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也有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动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串的应用.具有价值的问题串就如同课堂的“灵魂”,指引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有效的问题串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在无形中提升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正确使用问题串,可以开阔教师与学生的眼界,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鲜活生动.如今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点的教学,也是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立明.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6(5):76-80.

[2]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9):36-39.

[3]何义婷.“问题串”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