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2020-12-28 02:00朱姗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健康心理

朱姗姗

小学时期是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一方面教师可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行。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给学生的爱对学生具有一种心理治疗的作用,教师要想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必须要给学生无私的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论从外国古代的柏拉图到现代的马卡连柯,还是从我国古代的孔夫子到当代的斯霞,他们教育成功的秘诀无疑都是给了学生无私的爱。即只有用一分严格要求的水,加九分情感的蜜,才能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更是起着温暖、诱发、培养健康情感的主导作用。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基础所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另外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进一步去探索新知,从而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长期、传统的“压、训、罚”的错误做法,变“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为“主动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同时进一步激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另外,在处理学生在课堂上发生行为问题时,教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就事论事,切忌把惩罚作为手段,更忌“滥施体罚”。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强、自律的能力,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各种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为争取一个好的教学成绩,对学习上的后进生抱着“恨铁不成钢”的一种心态,对这类学生进行惩罚。惩罚的办法虽非身体上的,但往往是讥讽、奚落或是请家长。这些做法无疑会对这类学生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极易使学生情绪压抑,产生一种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以致原本的一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也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朝气。因为这些学生在内心深处,是非常需要别人对他的关心的,更加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只要教师对他们宽容一些、耐心一些、温和一些,他们会把教师当“朋友”、当“父母”,久而久之,他们的成绩自然就会有较大的进步。

二、重视对数学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

有数学缺陷的学生并不是笨,很多是因为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而造成的。教师通过对数学缺陷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激发起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学会自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心理承受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对学生个体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心理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使他们的本我为数学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这类学生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让这类学生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合理引导,尽量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数学上有缺陷的学生交谈,同时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数学上有缺陷学生,并从内心接纳他们、理解他们、更加关心爱护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选择个别辅导形式,使他们在和谐、轻松、愉快、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这些学生利用周末、课余的时间回家及到市场去了解访问,让他们切实体验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总之,根据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法,在教学中肯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每一位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心理健康心理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心理小测试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