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引导的策略

2020-12-28 02:00方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鱼塘习题题目

方芳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数学老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培养,就应该有效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和更深层次去认识和解决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引导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呢?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如下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形成、学习兴趣及自律性的养成,非常有益。下面,结合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提出几点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的策略。

一、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点多是数字、算式、各种公式等,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高,乐于真正跟着老师的思维去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比较少。所以,要想在课堂上做到有效引导,氛围营造很重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1)革新教育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一言堂”的教师方式进行授课了,应该充分关注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变化,将学生真正视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以让学生真正敢于勇于参与课堂的讨论。当学生能在课堂上相对宽松地去表达自我时,在老师的各种问题引导时,学生才会乐于去畅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依托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融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利于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在班级中,学生的互动方式有很多,如开展分组讨论活动,小组竞赛活动,课堂讲台展示活动等。

二、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课堂习题是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好与坏的重要方式,在习题做与讲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合理地给予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锻炼和提升的作用。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时,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讲解层次,还应该注意: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怎么思考,怎么从给定的条件中找到关键信息点和解题的依据。第二,学会反思和逆推做出的答案,检查答案正确与否。例如,在学习“公顷与平方米”这部分内容时,当懂得了公頃与平方米换算后,学生遇到的很多应用题,多是围绕两者之间的换算展开的。如一题目:小明家有个鱼塘为长方形,其长100米,宽78米,则这个鱼塘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鱼塘面积比一公顷大还是小?对于这样一个课堂习题,老师在讲解是不应直接一步一步将解题的步骤讲解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长100平方米”“宽78平方米”“公顷”等,让学生先在脑海建立数字间的关联,明确所求的两个单位“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并在计算后,去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是否仔细,以确保答案正确。

三、结束语

有效的引导,能让学生思维朝着老师预想的方向思考,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推进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和问题生成。在实际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可以采取注重氛围营造,引导学生自觉融入课堂活动;借助课堂题目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慎重对待错题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落实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措施,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猜你喜欢
鱼塘习题题目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食蟹狐想要包鱼塘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植树
追根求源
好多鱼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