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消费文化与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2020-12-28 06:58陈文楷董丹
消费电子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电子产品

陈文楷 董丹

【关键词】精神生活满意度 农村老年人 电子产品 文化消费

1.研究背景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8 年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49 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我国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在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超过60% 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老年人口接近城镇老年人口的2 倍,因此我国老龄化问题应该更多地聚焦在农村老年人的身上。《2017 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辽宁为全国常住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2017 年末辽宁省60周岁以上人口为998.4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22.85%。所以对辽宁省的农村老年人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采集数据,其数据分析结果对研究农村老年人的老龄化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关注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努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既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

以往国内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文献大多以城市社区老年人为关注对象,对农村老年人这个群体研究较少,其实由于农村老年人弱势群体的特殊性,相对于城市,他们更需要得到关注。此外,绝大多数文献都是研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问题,对精神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尤其缺乏针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调研研究。因此,本文将借鉴SSRS 量表,采用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方法,考察经济因素以外的社会支持因素,也就是老人精神生活环境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辽宁省4 个市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调研与实证研究,为以后进一步开拓农村老年人电子产品文化消费提供借鉴和启发。

2.问卷数据与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锦州市、葫芦岛市的农村老人作为调研对象。《2017 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四个城市60 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43.4%、52.4%、54%、和56.7%,均高于辽宁省的平均比例46.8%。2019 年4 月-8 月,研究小组分别对大连、丹东、锦州和葫芦岛的28 个村的1000 名60 岁以上、身体健康、有子女的老年人进行实地调研,以调查问卷方式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共回收有效问卷872份。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调查问卷中共设置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子女孝顺、邻里关系、宗教信仰、村里是否组织老年人活动以及周边是否有说知心话的人共10 个自变量,这些自变量都作虚拟处理分析。模型中的因变量为精神生活满意度,具体设定为“满意”值为0,“一般”值为1,“不满意”为2,选择“满意”作为参考类别。

假定因变量y 有M 个值,以其中一个类别作为参考类别,其他类别同它相比较则可生成M-1 个非冗余的Logit 变换模型。比如以y=M 为参考类别,则对于y=i 的模型为

LogitP[(y=i)丨(y=M)]=αi0i1x1i2x2+…+αiMxM+μ

αi0 为截距,αi1,αi2,…αiM为回归系数,x1,x2,…xM为自变量;μ 为标准误差。

3. 描述性统计及回归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本次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的年龄区间分布为60-79 岁占比88.2%,80 岁及以上占比11.8%,与《2014 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的87.3% 和12.7% 较为接近,表明本次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满意”为115 人,占比13.2%;“一般”为562 人,占比64.5%;“不满意”为194 人,占比22.3%。可见,被调查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并不高,大部分选择“一般”,“不满意”群体数量高于“满意”群体。

3.2 模型分析结果

采用SPSS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参照组系数为0,的差异为显著差异,将以* 在表2 种予以标识。

4.分析结论

4.1 人口学因素

从表2 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而年龄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概率是60 岁低龄老人的4.003 倍和4.564 倍,表明低龄老年人比高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主观幸福感。受教度程度因素对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小学文化的老年人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概率是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的2.407 倍和3.687 倍,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更容易獲得精神幸福感,原因在于文化程度的高低会影响老年人的心境和眼界。除此之外,婚姻状况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的显著因素,此次调研中,在婚老人占比71.3%,选择“一般”的概率是未婚、丧偶、离婚老人的0.433 倍,可见配偶间的相互照顾与精神慰藉可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4.2 社会支持因素

社会支持因素,也即是在老人精神生活环境,本次调查中,独居、养老院或其他居住方式的农村老年人占比32.3%,这些老人选择“不满意”的概率是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的3.478 倍,可见,居住状况因素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增加与子女居住的比例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子女是否孝顺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18.2% 的农村老年人认为子女不孝顺,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选择“不满意”的概率是有孝顺子女的老人的5.012 倍,这些老人除了希望获得子女的经济供养,更希望获得子女的尊重。邻里关系也是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的因素,邻里关系好的老年人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概念是邻里关系不好的8% 和9.3%,表明和村里人维持良好的关系可以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满意度。本次调查显示77.6% 的老年人有宗教信仰,大多数信仰佛教,没有宗教信仰的农村老年人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概率是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的2.071 和5.311 倍,可见,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影响高龄老年人幸福感的显著因素。目前农村老年人平时主要倾诉对象是配偶或子女,如果配偶去世,子女出外打工不在身边,老年人的倾诉渠道会变得较为狭窄,调查显示只有34.7% 的农村老年人有说知心话的人,没有说知心话的老年人选择“不满意”的概率是有说知心话的老年人的2.129 倍,显然是否有诉说心事的人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幸福感的显著因素。调查显示,86.4% 的农村老年人喜欢参加村里组织的娱乐活动,但由于受到村委会资金、组织能力的限制,65% 的老年人常见的娱乐活动就是在家看电视,村里没有组织过活动的老年人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概率是村里组织过活动的老年人的2.743 倍和5.127倍,因此,近两年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活动是显著影响因素。

5.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中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表明3 个人口学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6 个社会支持因素(居住状况、子女是否孝顺、邻里关系、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有说知心话的人、村里是否组织过老年人活动)均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满意度并不高。

因此,根据以上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提升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家庭、村委会和政府等多方力量,鼓励和引导农村老年人的电子产品文化消费。首先,要进一步突出政府在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怀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工作者和公益性社会群体组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电子产品文化消费服务,政府投入一定资金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发展高质量的、有特色的休闲产业和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其次,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怀中的纽带作用。以村委会为载体,建立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老年健身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养身讲座或以消遣、娱乐为主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老年人能够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摆脱孤独感。再次,电子产品文化消费的高层次体现在正确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基层组织和村委会应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引導农村老年人转变思想观念,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老年生活,减少对家庭、子女、社会的依赖,通过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电子产品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电子产品利弊说
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